探访长江流域最早的玉文化中心——凌家滩遗址
首页 > 财经 > 正文

探访长江流域最早的玉文化中心——凌家滩遗址

来源: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05-25 19:48:12


【资料图】

应凌家滩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张小雷先生之邀,2023年5月6日至5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安徽马鞍山举办的第二届凌家滩文化论坛。由于正在主持发掘的七星墩遗址近几年清理出土了大量红烧土遗存,去年又出土了几件玉器,这些遗存与凌家滩遗址有较多相似性,私下里我已经和凌家滩发掘研究人员有过多次讨论,所以借这次研讨会到凌家滩发掘现场实地考察学习是期盼已久的。3天的交流学习也收获颇丰,分享如下。

凌家滩遗址历经三代考古人几十年的艰辛工作,在国家文物局、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建成并挂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引领当地文旅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七星墩遗址考古工作刚刚起步,遗址本体的保护展示利用工作尚未开展,前路艰辛但愿景光明。

图一 论坛开幕式主旨发言

凌家滩遗址以发达的玉器文化闻名世界,自上世纪一经发现就引起极大轰动,以玉器为代表的相关文化遗存被认为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典型代表。在凌家滩考古遗址公园,墓葬区被原位等比例复原,大量玉钺、玉锛、玉环、玉璜、玉人、玉鹰等玉器集中出土于多个大墓中,显示出明显的社会分化,在文物标本库房看到大玉钺等玉器实物,再一次被强烈震撼到。对比5500多年前长江中游的考古发现,凌家滩文化确实处于领先地位,甚至与更晚的肖家屋脊文化玉器相比,凌家滩文化玉器也毫不逊色。但接下来在大型红烧土建筑区的发现,又让我看到了两地之间的传承和紧密联系。

图二 凌家滩祭坛和墓地

结合相关文字介绍和现场实地观察,个人认为凌家滩的红烧土堆积很可能是祭坛或其他公共活动空间的地下基础部分。理由有二,一是这片红烧土堆积边界清晰,明显是古人有意营建的,而不是随意的废弃堆积,而要完成如此大规模的建筑,必须动用当时社会大量的劳动力,如此其功能只能是服务于公共活动,而不是私人行为。证据之二是去年发现的祭祀坑,也是坐落在红烧土堆积和石块堆积之上。如果红烧土堆积是公共建筑基础的推断无误的话,这些建筑的地上部分毫无疑问已经破坏殆尽,无法复原和研究,那接下来需要重点研究的就只能是红烧土本身,红烧土堆积是一次营建的还是多次行为?始建年代是什么时候?使用和废弃年代是否能确定?体量庞大的红烧土全部是房屋建筑废弃物的二次利用吗?有没有一些红烧土块是专门烧制直接用于祭坛营建的?红烧土是如何烧制而成的?是否有专门的窑和相关遗存?这些问题有的依赖于进一步的考古发掘,有的已经可以依据现有材料进行探讨。

图三 参观考察红烧土遗迹发掘现场 

七星墩遗址2022年考古发掘也发现了较多红烧土堆积,初步判断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房屋的垫土,堆积特征与凌家滩红烧土堆积非常相似,只是七星墩的红烧土堆积之上发现有排列较规律的柱洞,据此可以大致复原房屋的形制结构。第二类是奠基坑,堆积特征是先挖一个直径0.5~1.5米左右的圆形或椭圆形坑,坑壁、坑底均经过人为修整,有的在坑底还要再挖一个小坑,直径0.3、深0.5米左右,然后向坑内堆填红烧土,底部红烧土块较大,顶部则为细碎的红烧土颗粒。这类形制结构的红烧土坑明显也是古人有意营建的,从其规模和结构判断,可能是建筑的基坑。遗憾的是,七星墩发现的这些基坑数量不多,层位和时代也不一致,暂时还没有发现排列规律,无法复原其上的建筑形制。但有一点毋庸置疑,正如凌家滩红烧土堆积代表大型公共建筑一样,七星墩发现的这些基坑同样预示着存在大型建筑遗迹。

凌家滩和七星墩具有相似的地理环境,一个位于长江下游,南依长江,北靠巢湖,另一个位于长江中游,北依长江,南滨洞庭,都处于江湖形胜之地,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优越。两者都是长江中游史前文明的杰出代表,只是时代不同,凌家滩距今5800~5300年,七星墩距今约5000~3800年,见证了长江中游文明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五千年沧海桑田,在新时代文物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依托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重大项目,相信凌家滩和七星墩都会焕发新的光彩。

关键词:

热图推荐

Copyright @ 2008-2017 news.baosh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报社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0

联系我们:291 32 36@qq.com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