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要闻】只有理解地理,才能理解历史
首页 > 国内 > 正文

【世界新要闻】只有理解地理,才能理解历史

来源:中国妇女报客户端 2023-04-11 16:57:35

图为《大地中国》新书分享会现场,嘉宾从左至右依次为:唐晓峰、韩茂莉、陈晓珊。

编者按


(相关资料图)

4月7日晚,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韩茂莉携新书《大地中国》,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唐晓峰以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陈晓珊,共同做客PAGEONE书店。该书是韩茂莉教授撰写的一部面向大众读者的历史地理通识读物,涵盖中国历史地理中的核心问题,从历史地理学的视角讲述大地上的故事,告诉我们,历史从来没有离开过地理。

4月7日晚,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韩茂莉携新书《大地中国》,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唐晓峰以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陈晓珊,共同做客PAGEONE书店。这场新书分享会以“只有理解地理,才能理解历史”为主题,为读者朋友开启了一次跨越历史时间与地理空间的壮游,与大家一起透过历史地理的视角看世界,从山川江河、文物古迹、社会人文中,看到流动的历史与鲜活的人。

《大地中国》一书共收入二十六个专题,贯通上下五千年,遍及南北东西,涉及历史地理各个领域,以及农业文明、政治经济、军事交通、社会人文等方方面面,以时间为纵轴,以地理空间为横轴,呈现出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用不同的视角讲述着大地上的故事。

中国大地上的故事与地理视角下的历史

大地上有什么,除了我们平日观望的风景,还布满了人类的足迹,从往古到今天,走过了漫长的历史。正如历史地理学前辈谭其骧先生所言:“历史好比演剧,地理就是舞台;如果找不到舞台,哪里看得到戏剧!”中国的大地就像是这样一个舞台,几千年来人们在这里生活、在这里成长,但是这并不是一个静止的舞台,人们改变了大地的面貌,改变了大地山川的样子,而大地也在改变着人们。有许多具体的地理环境会影响着一个朝代的兴亡,会影响着一场战争的成败,也会影响着一代代英雄人物、风云儿女的命运。而这种人物和环境之间互动的关系,正是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是《大地中国》一书的研究内容。

《大地中国》的故事从华夏文明的起源以及“何以中国”出发。“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中,意思是位于天下之中的国。韩茂莉教授认为,最初的“中国”不是指政治空间,而是文化区域,即“华夏文化的核心区”。在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之后,“中国”才逐渐摆脱了标定中心之地与华夏文化核心区的初意,成为国家、主权、国民的代表。唐晓峰教授也指出,“中国”首先是一个地理概念,它与“九州”“五服”“江山”等中华世界独有的概念一起,构成了中国人独特的地理世界。

谈及地理,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自然空间,而韩茂莉教授关注的则是基于自然地理区隔形成的文化地理。中国划分东西部的人文地理界线是她的研究重点之一,她认为无论是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提出的“胡焕庸线”,还是两千年前司马迁提出的龙门—碣石一线,这两条东西界线背后的决定性力量,实际上是年降雨量400毫米等值线,它界分了游牧与农耕区的边界,孕育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古代国家疆域的变迁。正如韩茂莉教授所言:“国家坚守的疆域底线不是军事要塞与锁钥之地,而是农业生产能够持续进行的地带—年降雨量400毫米等值线,这条线既是中原王朝守疆固土的底线,也是新生疆土拓延的起点。”

“关中”也是《大地中国》中一个重要地理概念。关中地区位于今天的陕西省中部,在古代因地处函谷关、萧关、大散关、金锁关等众多关口之中而被称为“关中”,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秦统一天下的地理基础。此后,在“关中平原”这个地理概念上构建的“关陇集团”,又继续影响着中古中国历史的走向。而从文化交融的角度来看,《大地中国》讲述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则是由胡汉民族融合与南北文化统一的思路,解析隋代大运河的动因,并透过历史地理的维度提出了一系列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问题。

除了宏观的问题,《大地中国》的视角也渗入微观层面,进入人的生活之中。韩茂莉教授讲到了民居、讲到北京城,城市、建筑也是人文地理范畴中的重要问题。提到四合院,大家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北京的四合院,而实际上,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四合院形制的建筑。无论东西,以至南北,四合而居成为中国大地上分布最广的民居形式,追寻四合院的前生今世,既是建筑史的命题,也是对于曾经经历过的人生的回顾。

今天的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历史地理

韩茂莉教授说:“谈到历史,我们总要说到过去的人与事,而这一切最终要落在大地上,让大家看到,在历史和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地理。”历史地理让我们从更大的时空视角,清晰地看到地理和历史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看到地理对历史变革、文明发展的深刻影响。唐晓峰教授也认为,很多历史事件,只有把地理加上才完整明白,历史是一个侧面,地理也是一个侧面,合起来有助于从整体上认识事物。

对于很多人来说,历史地理学有些陌生,我们学过地理、历史,但两门学科往往是割裂的。常见的历史叙述多以时间为线索,空间在其中是架空状态。但实际上,任何历史过程的展开、历史事件的发生、历史人物的登场,都无法脱离具体的地理空间,而且历史的脉络往往能够在地理空间中找到更深层次的逻辑。

韩茂莉教授早年曾先后师从历史地理学者史念海、侯仁之先生,从事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与教学至今已有四十余年,《大地中国》是她第一本写给大众的历史地理通识读物。面向大众朋友的读物与专业性的历史地理研究著作有所不同,基本上是在现有研究成果已经形成结论的基础之上把所有的论证过程省略,只留下读者最能够接受的已经完成讨论的这部分结果。而将学术语言转变为大众语言,也正是《大地中国》在表述方式上的一个特征。

《大地中国》不仅勾勒出中国历史与文明发展的脉络,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结合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来理解历史、认知世界的方式。透过历史地理的视角,行走在中国大地上,平原、丘陵、山脉、江河就不再是单纯的自然地理景观,而是可以再现为历史场景,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融汇在一个画面中。自然景观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人文意义。同样的,人对自我归属的定义,也不再局限于地理区域。我们说自己是什么地方的人,通常是以行政区划的方式表达,但更深地印刻在我们身上的是地方文化习俗与生活经验,而这些都是基于自然地理条件,经过漫长的时间形成的,是文化地理所赋予的。历史地理与我们切近相关,文明正是在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交织中生发。

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说,没有地理就没有历史。历史决定思维的深度,地理决定视野的广度,理清地理问题,才能理解诸多历史大事件的根源、走向与结果,而这也是解读历史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历史地理学无疑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历史地理将地理学的研究拉向过去,这门带着时间与空间双重属性的学科将历史的每一个瞬间落在大地上。

关键词:

热图推荐

Copyright @ 2008-2017 news.baosh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报社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0

联系我们:291 32 36@qq.com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