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虚拟世界 (视觉中国/图)
2023年,最具热度的科技新闻非GPT莫属。自从2022年11月OpenAI推出基于GPT-3.5架构的chatGPT以来,ChatGPT就以其与真人极其相似的对话和写作能力,以及在许多知识领域给出详细和清晰的回答而迅速获得关注。而2023年3月14日,OpenAI发布了号称“比 GPT-3.5 更可靠、更有创意,并且能够处理更细微的指令”的GPT-4,更是引发了相关话题的新一轮热潮。
一时之间,这一本来最新科技的进展,变成了一项全民话题。人工智能从业者见之技术创新,人文学者见之社会影响,风投资本见之风口,自媒体们见之流量。
(相关资料图)
现在,当这股热潮稍稍降温之后,也许正是时候,让我们可以稍微冷静地来看待,引发这股全球热潮的GPT到底是什么。它在现在以及将来,又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变革。
在正式开始这次的探寻之旅之前,我们不得不先提出这么一个略显尴尬的问题。这是因为,近几年的科技新闻中,有着太多“狼来了”的故事。区块链、元宇宙、脑机接口、火星之旅……几乎每隔一段时间,这些科技公司就会抛出一个这样或者那样的,看似惊人的新突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一次或大或小的讨论。但是结果呢,这些所谓的“突破”,或者像区块链一样,至今仍然没有任何真正大范围的实际应用;或者像脑机接口、火星之旅一样,到现在还只停留在PPT的阶段;又或者像元宇宙一样,只是一些已经有的概念和元素的整合,本身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技术创新和突破,所以在一阵热潮过后就会快速地偃旗息鼓。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能够最终转化成为真正大众化产品的科技新品,始终是极少数。过去十几年我们所习以为常的,像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这样,能够真正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科技产品,反而是极为罕见的情况。
另外一方面,科技公司的模式就决定了,它需要不停制造新的话题,来吸引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注意力。而且,现在的互联网本身就是和科技公司深度绑定的,这也就使得这些话题更容易在互联网上有着更高的讨论度。
这次GPT的热潮,同样有互联网放大的因素在里边。那么,GPT是不是另外一个科技公司吹起来的泡沫呢?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搞清楚,所谓的GPT,到底是什么。
GPT是什么?
其实,GPT的名字,就已经说明了它是什么。所谓GPT,是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的首字母缩写,即:基于转换器的生成式预训练模型。Transformer模型,是2017年由谷歌大脑的一个团队推出的一个主要用于自然语言处理(NLP)与计算机视觉(CV)领域的深度学习模型。包括GPT,以及Google的BERT等模型,都是基于Transformer模型开发而成的,这也就是它们名字中最后一个字母T的来源。
从理论上说,包括GPT在内的所有人工智能类的产品,都是一个数学模型;或者更为直接的说法,它们都是一个“函数”。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要设计一个用来挑选西瓜好坏的模型,那么我们首先要确定哪些西瓜的变量决定了西瓜的好坏。根据常识,我们知道,根据一个西瓜瓜皮的颜色,瓜蒂是否新鲜,敲起来声音是否清脆,就可以大概率判断一个西瓜是不是好瓜。因此,可以把这几个因素定量数据化。只要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函数”,输入这些数据,就能知道面前的西瓜是不是好瓜。
现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绝大多数工作,都遵循这样一个“简单”的
热图推荐
GPT是吹起来的泡沫吗?
环球看热讯:沙特与俄罗斯减产提振油价
热推荐:云南普洱:半年新增32只豚尾猴宝宝
吉祥航空控股股东均瑶集团质押1350万股 用于为均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