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豪:4成外卖不再是午晚餐,消费者全方位需求正在打开

“2017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天津峰会”于11月30日-12月2日在天津举行。饿了么创始人、CEO张旭豪出席并演讲。

张旭豪表示,下一个10年,纯线上的红利已经消失,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将更加讲求线上跟线下的融合,O2O(Online to Offline)将演进成OMO(Online Merge Offline),供给、服务都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惟一不变的,是更好、更快速得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便捷性的需求。抓住这一痛点,饿了么百度外卖未来将紧紧围绕“供给”和“履约”两大关键词展开布局,Everything 30’是张旭豪和他的企业的终极使命。

以下是演讲节选:

饿了么百度外卖未来将如何发展、如何抓住这样一个伟大的OMO机遇?于我们这样交易性的平台,最核心的就是两点:第一就是供,第二就是履

供给就是通过我们庞大的物流网络去延展到更多的品类,从而吸引更多用户在我们平台上消费。用三句话来诠释是比较好的:第一,未饿了么平台上,大家想不到的西,我们都给你想到了;第二,这些想不到的东西,你可以立刻在我平台上到;第三,你到的西我们可以快速地你送到。这是我们围绕着未来消费者对于便捷性需求的痛点,提出在供给侧进行大幅度改革和优化的一个重要的点。

大家可能还认为,在饿了么百度外卖午餐跟晚餐占很高的比例,但现在消费者已经不仅仅是在午餐和晚餐的时候想到我们,他们的早餐、夜宵、下午茶我们都已经包办。他们在更多时候想到了饿了么百度外卖。我们在非正餐时刻的订单已经从原来的10%,上升到现在40%,说明消费者全方位的需求正在慢慢地打开。

在品类上,在我们平台上不但有餐饮,还有生鲜、水果、便利店、超市、鲜花,各式各样在消费者周边的零售业都会上线饿了么,为消费者提供30分钟送达的服务。所以说品类的扩展也是非常地快,在我们平台上,非餐饮零售年化增长已经超过了150%,未来它会成为整个外送平台发展的主要增长点。从今年2月开始,我们自己内部也成立了新零售部门,我们已经跟7.11、永辉这样一系列连锁企业达成了合作,发起整个消费品30分钟上门服务的模式。

履约这一块,其实就是即时配送,即时配送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你能否兑现30分钟送达的承诺。

在国内,我们定义了30分钟的配送,叫即时配送,跟传统的快递行业隔天送到不一样。我们对时间的要求是到秒级的,我们考核客户满意度也是到秒级的,整个链路从消费者下单,菜做完到最后送到你家只能是30分钟,这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我们把这个行业定义叫即时配送行业。

我们可以看到,中配送行其实经历三个阶段

首先是商家自配送,在饿了么存在之前,其实也有外卖,那时候外卖都是餐厅老板自己送。在家里买一包烟,门口便利店的老板会亲自送货。这种服务是非常零散,商家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效率比较低。

当外卖平台的崛起以后,我们把这些零散的、相对独立的配送,组织成为平台化、效益驱动的一个体系,大大提升了配送效率。现在大家在马路上,每隔15分钟就能看到我们的蜂鸟配送。但这个阶段的效率提升,主要是通过大规模的劳动力推动的。未来,订单仍然会快速增长,但人是不可能无休止增加的,这就造成了一些瓶颈,为了突破瓶颈,我们需要利用科技手段。

这就是所谓即时配送的第三阶段,以创新科技来驱动效率提升,使即时配送行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型到技术密集型。而今天我们的发展正好是第二阶段到第三个阶段的一个重要的节点,所以我们提出了“未来物流”战略。

这个战略有三核心:

第一是以用户为中心。一切科技发展,都要以用户需求、用户体验为依归;

第二是以科技为驱动。过去在外卖领域,一个配送员一天大概只能送30单,如何通过效率的提升、速度的优化,从30单到60单,甚至送到100单。这个过程当中,单纯堆砌人力作用已经不大,必须从科学技术角度去想办法;

第三是以智能系统为基础。这个智能系统分两方面,一是作为“天网”的智能调度,通过后台庞大的数据支撑,来预测压力、分配订单;二是作为“地网”的智能硬件,比如我们研发的送餐无人机、机器人等,这些下面会详细讲到。

过去的美苏争霸,曾经进行过太空竞赛,这个竞赛有三大里程碑:载人航天、载人登月和载人登陆火星,当然第三个目标现在人类还没实现。同样,于整物流,我有三

第一个目标是智能调度,这个目标饿了么和百度外卖已经基本完成。像前面说的,我们现在在平台上已经每天有一千多万的订单,基本上90%以上都是通过智能调度来完成的,已经没有人的干预。今天比如说同一个写字楼在差不多的时间之内有两个订单出来,那么在最后的调度过程当中,我们会把这两张单子合并到一个人身上,来提高效率。整个效率的提升都是靠我们整个后台的大数据智能调度完成的,这是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目标,也是我们现在在努力做的——人机混合配送。我们要把机器用到很多的场景当中来,从而节省人力、提高效率。在过去的一年,我们研发出了送餐无人机,解决了长距离、大规模的同城即时配送问题。未来,我们会把干线配送让无人机来负责,而人最多只送首末两端的2到3公里。

我们还研发了送餐机器人“万小饿”。在密闭的领域,包括酒店、写字楼、办公室等,它能够自动上下电梯,替配送员完成最后100米的配送,大规模投入使用后,我们预计机器人平均每单能为配送员节省5-10分钟。

第三个目标,就是无人配送,没有人的任何参与,机器帮人完成所有配送工作,包括我上面说到的无人机、机器人等。这个目标的宏伟度和社会经济意义,我认为不亚于载人登陆火星,可能需要花费10年左右的时间去完全实现。在这之前,我相信在未来3到4年,人机混合配送会是一个非常可能实现的东西。未来你在饿了么平台上点外卖,可能是由机器人送到你的办公室,到时大家也不要太惊讶。

关键词: 全方位 消费者 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