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农村与服务低收入农户的小微金融典范》报告发布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金融领域,未得到充分、平衡发展的区域及群体主要是广大农村地区与低收入人群,将成为下一步金融服务工作展开的重点。如何将以往集中于城市等发达地区的金融服务更多地向相对落后的地区和人群延伸,如何用金融手段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他们实现美好生活,多年来,以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和农信)为代表的小额信贷机构实践出一套颇有成效的解决方案。12月3日,全球公益金融论坛之“初心•耐心•恒心——普惠金融与社会影响力债券”分论坛成功召开。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公益金融与社会影响力投资专家及金融、公益等跨界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着普惠金融、金融扶贫以及社会影响力投资进行了对话交流。会上,由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公益金融与社会创新中心专家团队针对中和农信治理与发展模式及经验深入调研,历时一年多完成的《植根农村与服务低收入农户的小微金融典范——中和农信小额信贷案例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也同步发布,为行业在解决金融发展不充分不平衡这一问题提供了借鉴意义。会议主持人,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汪小亚作为课题组成员对报告进行了解读。
植根农村,服务农民;既有广度,也有深度
解决金融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如何将以往集中于城市等发达地区的金融服务更多地向相对落后的地区和人群延伸。报告显示,中和农信已在212个县设立分支机构,覆盖全国18个省235个县和地区,其中81%为贫困县(2016年数据)。服务对象方面,2011-2015年间贷款对象为农户的比例均在95%以上,另据2015年的统计数据,中和农信用户中妇女占93.3%,少数民族占25.9%,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客户占93.1%,以中和农信为其唯一贷款来源的客户占到72.52%。2016年中和农信的贷款余额为43.6亿元,约为2009年贷款余额的15倍,有效客户数36.7万,累计服务超过400万贫困农户,对农村地区的信贷投放显著增强。以上指标都表明公司化的中和农信在小额信贷服务广度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从服务深度来看,中和农信近几年平均贷款余额基本维持在人均国民收入的0.15-0.2倍之间,均显著小于国际标准,显示中和农信具有较好的覆盖面,实现了为广大农村低收入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公益目标。中和农信的平均单笔贷款额近年来均维持在1万元左右,确保了产品瞄准低收入群体。
效果显著:促进农户增收,促进产业发展和社区治理
报告基于中和农信永顺、左权分支机构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数据显示,永顺县54.5%的受访贷款农户明确表示通过中和农信的贷款增加了其家庭收入,其中5000元以上增收占比近七成;左权县明确表示中和农信小额信贷增加了家庭收入占比为69.7%,其中5000元以上增收占比近超过40%。可以看出,中和农信小额信贷对于促进贫困地区农户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具有良好的正面效应。同时报告也指出,中和农信在促进产业发展和社区治理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案例研究显示,中和农信在提供小额信贷的同时,兼顾妇女创业、少数民族发展、精准扶贫、灾后重建、金融教育、大病互助、人才培养以及公益慈善等方面,较好实现了社会改善及发展目标。中和农信开展的小额信贷业务具有显著的社会绩效。
扶贫补位,关注过渡期、潜在期等非典型贫困
此外,报告从贷款对象、贷款用途、服务效果和贷款利率等多个维度,通过全面且深入的案例研究与有说服力的数据调查,得出了“中和农信提供的金融服务具有明显的扶贫性质”的评价。关于金融扶贫,报告特别指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缺乏产业帮扶基本条件的不适合用金融方式进行帮扶。金融扶贫的“贫”既应当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那部分贫困群体,也应当包含不在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中的低收入贫困农户。中和农信的服务对象包括了部分曾经的、现时的、潜在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和农信的小额信贷“对政府精准扶贫的成功将发挥重要的补充和支撑作用”。
市场化与连锁经营及专业化构成了核心特征和竞争优势
报告从农村小微金融的含义以及中国小微金融创新的几种路径出发,系统地总结了中和农信可持续发展的治理结构与专业竞争力特点,指出中和农信采用了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具有较合理的治理结构与运营模式、良好的财务绩效,以及具有细分市场竞争优势。这使得中和农信成为中国农村普惠金融的有力推动者和真正践行者。在这其中,市场化与连锁经营及专业化构成了中和农信的核心特征和竞争优势。
经营主体、行业政策、社会环境三方面建议
本报告还就促进“中和农信”模式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小微金融行业发展,以及社会倡导等方面提出了系列建议。其中,对于中和农信模式,报告提出要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实现持续稳健发展,关键是要“守初心、不贪利;扩资金、降成本;促创新、提效率;控风险、稳经营”。
在行业政策方面,报告提出“建立牌照管理,解决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经营资质问题”等四条合理化建议,同时也对社会倡导提出了“倡导建立研究、咨询、培训等支持性体系、树立有利于公益性小额信贷生存发展的公众意识、倡导推动中国公益性小额信贷成功模式的国际传播”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