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丨扎根在中缅边境一线的“铁拳中队”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位于云南省西部中缅边境,东与保山市相邻,南、北、西三面与世界毒源地“金三角”地区的缅甸接壤,国境线长达503.8公里,山高林密、灌木丛生、无天然屏障,成为我国打击毒品犯罪的前沿阵地。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德宏支队机动二中队就驻守在德宏州的西南部,距离缅甸北部只有7公里,他们扎根边陲,忠诚奉献,誓当维稳“铁拳”,砺练出“铁心向党、勇猛顽强、敢打必胜”的铁拳精神,多次完成边境维稳、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取得了诸多荣誉和突出成绩。
他们誓当维稳“铁拳”的密码是什么?我们一走进“铁拳中队”找寻答案。
从“铁拳精神”的传承中来
走进中队的荣誉室,挂满了一个个牌匾、一面面锦旗和一张张证书,有的因年代久远已经褪了色,最抓眼球的是维稳尖兵们血迹斑斑的作训服、贩毒分子的砍刀以及中队参加急难险重任务时的图片资料。看着这些战斗后留下的史料和实物,总能让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每次战斗的惊悚与凶险,但感受更多的则是官兵们扎根边疆、不辱使命的忠诚和勇猛顽强的精神。
“新兵下连的第一课就是进行队史教育,用前辈战友们的先进事迹感染和教育新兵,激发他们吃苦耐劳,无私奉献,敢打必胜的战斗意志,将中队的铁拳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该中队教导员苏永栋说。
正是这种铁拳精神的一代代传承。自1983年建队以来,曾多次圆满完成重大节点的执勤安保任务,参与并成功处置各类处突维稳任务,先后5次荣立集体三等功,连续2年被公安部边防局评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2次被共青团中央、公安部授予国家级青年文明号,连续8次被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评为先进党支部。同时,涌现出全国公安边防部队首届“带兵模范”刘威等英模人物。
从实战训练的硬功中来
身处缉毒缉私、反恐维稳最前沿,平时练的硬,战时方能打得赢。该中队根据当前反恐维稳实际,高标准锻造了一只“铁拳突击队”,推行特战特训模式。“铁拳突击队”是该中队探索建立反恐维稳尖刀和机动部队正规化、特战化的“试验田”,全体队员苦练本领,在完成重大任务中打头阵、当先锋,为快速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供有力保障。有正式队员20人,本着“适应实战”“贴近实战”的原则,与公安、武警支队建立了互训互赛机制,有针对性的开展封闭集训,高标准开展应用射击、擒敌抓捕、房间突入、丛林搜索、围剿捕歼等专项训练,并在雨天、河流、泥潭等复杂条件下开展体能训练,每季度进行选拔淘汰,残酷的竞争赋予了每名正式队员强烈的荣誉感,伴随而来的是整体战斗力的极大提升。该突击队连续三年夺得德宏边防支队机动部队特战比武竞赛“团体第一名”。
“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突击队小组长黄大江对队员说。
中士黄大江,三次被评为优秀士兵,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官。在闪耀的奖章下,别人只羡慕他的荣誉,可谁又知道这是无数次训练加压加码的结果。
平时训练过程中,为了练就过硬的军事素质,黄大江付出了更多的艰辛,经常顶烈日、冒严寒练体能,在防弹衣里加钢板,在腿上绑沙袋;练器械,手掌几次被磨掉了皮,鲜血直流,他就让卫生员缠上几层纱布,继续和大家一起训练;练射击,双肘在地上被蹭的青肿,但他却不知疼痛似的一趴就是半天,今年就磨破了3双胶鞋,作训服磨破4件;为增强搏击、擒拿技能,他虚心向驻地著名散打教练请教学习。
正是由于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他的军事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在今年德宏边防支队机动部队特战比武竞赛科目中夺得3个“个人单项第一名”,被中队选拔为“铁拳突击队”小组长。
正是有了平时如战时的准备,在今年某次紧急任务中,从接到警情到全副武装领取武器,再到部署任务和安排战术,训练有素的官兵仅用了不到3分钟。
从战训模式的创新中来
今年该中队,承担了德宏地区边境一线的“网格化”防控任务,连续8个月配属在腊撒、贺闷、芒棒、屯洪、雷允站及芒市、拉相服务区、贺勐查缉点等9个一线执勤点,在部队面临勤务与训练双重任务的前提下,中队党支部瞄准“边境”主阵地、突出“机动”本质性,根据“兵力压前、配属一线、轮勤轮训”的常态,创新推出“轮勤轮训、战训合一”和“DTR”(1/3执勤、1/3训练、1/3战备)警力部署模式,将轮勤轮训作为中队提升实战能力的重要内容,与“四项建设”和岗位技能练兵有机结合、捆绑推进,有效解决人员分散、勤训矛盾突出等问题,在策应主业、提升战斗力,彰显职能的同时强化边境一线打击能力,有效保证了训练效能和勤务质量。全年,中队配属执勤官兵共协助查获毒品案件25起,缴获各类毒品78.00932千克;查获走私案件208起,查获白糖、大米等走私货物案值约1200余万元,各项执法执勤战果创建队以来新高。
心中永远镌刻着忠诚,肩上永远扛着责任,眼睛里永远有敌人……时间在继续,铁拳中队的故事也在继续,在新的时代,我们一起期待他们继续开创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