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变已变,未来已来——众安领跑保险小程序创新

 

11月30日,在首届阿拉丁小程序生态产业峰会上,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

众安打造的两款小程序保险福利和机场延误险分别获得行业创新模式奖和行业旅行奖。

(众安的保险福利小程序获行业创新模式奖,机场延误险小程序获行业旅行奖)

众安是今年首个在香港主板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也是国内最早布局小程序的保险科技公司。众安社交网络事业部负责人在出席峰会并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未来小程序将成为互联网保险产品的重要入口,保险售卖在小程序发展路径将分为3个阶段:一、“保险买手”发起个性化需求;二、智能定制平台”响应需求;三、“口碑传播”实现用户增长。众安在小程序的布局已经为未来的爆发做好准备。

保险创新融入社交思维

据第三方平台近日发布的《小程序变现能力及消费用户洞察数据报告》统计,公测一周年以来,小程序已基本渗透到微信活跃用户人群中,用户使用惯逐渐形成,小程序用户数量预计在2017年四季度可增长至2亿。

保险福利小程序是一款基于微信场景下设计的保险商城,用户即买即走。目前上架了众安爆款产品尊享e生600万住院医疗险、上班无忧意外险、手机碎屏险、航延险、环球旅游险等保险产品。据向雷介绍,保险福利小程序自今年三季度上线以来,已快速累积用户 200 万,日均活跃用户8万以上。目前该产品日新增用户还在以数十万的级别增长。

相比过去复杂的保险购买流程,保险福利小程序实现了更为轻便的购买体验,通过卡式业务,实现保险社交化赠送。用户只需要邀请好友进入小程序就可以获得随机红包,当新用户购买保险并分享之后还会有红包奖励。由此,保险不再只是保险,也变成了红包,从而深层次革新保险行业的服务模式。

机场延误险小程序是众安基于微信地理位置推出的小程序保险产品,今年6月上线以来,累计用户总数超过120万,日均活跃用户数超过3万,累计访问次数达到1700万。

众安的航旅事业部高级产品经理张小玲介绍,不同于需要提前一天购买的传统延误险,众安机场延误险在飞机计划起飞前40分钟仍可购买。用户到达机场,只需微信中搜索找到“机场延误险”小程序,就可一键购买。而且,众安在机场延误险小程序内,还加入定位当地天气数据的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判断航班延误的可能性,从而决定是否购买。

购买机场延误险的用户,每延误30分钟,就能收到1个延误红包。赔付流程大大缩短,赔款即时到账。“第一分钟”随机红包,使用户在领取红包的同时,也乐意主动将“惊喜”分享到朋友圈或微信群里,让用户形成“自传播”链条。

机场延误险的红包玩法,使得原本枯燥又漫长的保险赔付流程,变得好玩又有趣。张小玲表示,这不仅使用户减少了等待飞机时的焦虑,还让整个过程充满趣味甚至是期待感。

不再年轻的保险,年轻人不买了

(图为众安保险社交网络事业部总经理向雷在阿拉丁小程序生态产业峰会现场演讲)

当前,保险行业普遍感觉保险获客越来越难,年轻群体购买保险的意愿难见高涨。

而向雷却认为:“不是年轻人不买保险了,而是不再年轻的保险,年轻人不买了。”在他看来,保险主体用户的生活方式不同,对保障的需求也必定截然不同。“众安所做的正是去理解年轻人的世界,特别是网络化形态下的年轻生活。”

因此,众安在产品设计上,更加紧密贴近年轻人的生活。据介绍,众安产品覆盖五大生态系统,分别为生活消费、消费金融、健康、航旅、汽车。适应不同用户需求和场景的新产品还在不断研发。

一直以来,众安都强调要“做有温度的保险”,除了产品贴近生活的温度感,产品创新也要与年轻的场景化表现相配合,微信就是众安社交化产品的重要场景。“微信更多的是一个熟人社交,即使在向弱关系链迁移,仍然是受控的场景。”向雷表示。

向雷介绍,在小程序中售卖保险产品,它必然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形态,这就要求产品本身具备可裂变性,能够具备传播吸引力和可拉新的能力。比如保险福利小程序和机场延误险小程序,上线不到半年,用户量的迅速增长,均说明社交场景对保险营销的拉动作用。

社交场景下另一个改变是保费价格。保险福利小程序中的尊享e生医疗险、上班无忧意外险,手机碎屏险等,价格最低不到20元。通过小程序购买的机场延误险价格也仅有5元。众安把产品定价做到一个让新用户可以接受的水平,从而降低了门槛,培养了年轻用户的保险意识。

社交场景的高打开率和强互动,也极大提高了保险用户的复购率。比如机场延误险小程序,用户可通过“附近的小程序”快速找到入口,获取容易,所以用户的二次购买占比达到了50%。此外,机场延误险还结合用户的历史消费数据及出行航班信息,在支付完成后为用户智能推荐相关的旅行类保险产品,如:目的地是青藏云贵等地的高原险,或是度假胜地的旅行险等,提高产品复购率。

向雷表示,未来,小程序将成为互联网保险产品的重要入口,众安在小程序的布局已经为未来的爆发做好准备。这次阿拉丁小程序生态产业峰会的获奖证明了众安的先见与实力。

关键词: 众安 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