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伊顿幼儿园在华正名,为走捷径的国内教育机构敲响警钟

 

随着中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国家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执法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并逐步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在中国幼儿国际化教育领域,长期以来两个以”伊顿”冠名的学校一直让家长们困惑不已,近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对新加坡伊顿国际教育集团(英文注册名:EtonHouse,以下简称新加坡伊顿)拥有的“伊顿”注册商标专用权在中国受到侵权一案进行了裁决,认定侵权方--北京伊顿国际幼儿园有限公司(英文注册名:EtonKids,以下简称北京伊顿)以“伊顿”、“伊顿国际教育”、“伊顿幼儿园”等字眼宣传,侵犯新加坡伊顿注册商标专用权,须立即停止对“伊顿”商标的侵权行为,并赔偿新加坡伊顿国际学校经济损失 80 万元。

该裁定不仅有力维护了“伊顿”品牌的真正拥有者新加坡伊顿的权利,为新加坡伊顿国际学校及幼儿园正了名,同时也为国际教育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做出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显示了中国在维护知识产权方面的公正和决心!

两家公司名称虽都含有“伊顿”,但其实并没有有任何关联,是两个完全独立的公司。新家坡伊顿是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业务遍布全球的国际化教育机构,而北京伊顿是总部在北京,仅在国内开展业务的国内公司。

“伊顿”为知名的国际教育品牌

新加坡伊顿国际教育集团(EtonHouse)作为“伊顿”注册商标和品牌的真正拥有者,22年来在全球幼儿及青少年教育领域(学前、幼儿园、小学到高中)精心耕耘,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国际化教育课程,在亚洲地区建立了优秀的实践标准。同时铸造了“伊顿”在国际教育界的无形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在研究和专业发展领域,新加坡伊顿有着完善的国际化教育体系和丰富的教学课程。拥有自己内部的研究和专业发展中心—伊顿教育中心(EEC)。EEC为伊顿教师们提供持续的培训和教学支持。同时,伊顿与瑞吉欧儿童合作创建的“瑞吉欧艾米利亚亚洲儿童协会(REACH)”,作为国际交流平台,积极促进瑞吉欧儿童和幼教领域的亚洲教育专家的交流、对话和专业发展。

在特色教学领域,新加坡伊顿在结合了国际文凭组织(简称IB)和意大利瑞吉欧(ReggioEmilia)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开创了“探索、思考、学”课程并注重从小培育孩子的世界观。伊顿的特色课程充分利用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培养孩子的文学、数学、科学、技术等能力,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发挥每个孩子的内在潜力。

除此之外,学校还会借助出版物,数码产品,视觉工具以及其他艺术平台进行语言和读写课程教学,将孩子打造成为高效的沟通者。通过第二语言课程的学,孩子将有大量的机会用英文和中文轻松交流。

新加坡伊顿中国区总部

目前,新加坡伊顿在全球拥有100多所国际学校,包括幼儿学校和K12一体的国际学校,下属有9所国际文凭组织(IB)世界学校,为61个来自不同国家的10,000多名孩子提供具有伊顿特色的国际化教育。 这些国家包括新加坡、香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柬埔寨和越南等地区。

在中国遭遇“伊顿品牌识别困境

新加坡伊顿国际教育集团于2003年入驻中国,中国区总部位于上海,发展至今在全国20多个城市共拥有30多所学校。学校分布在上海、江苏、广东、浙江、四川等地。 其中包括4所IB国际学校和近30所幼儿学校。

中国区第一所学校-苏州伊顿国际学校曾被入选为美国华盛顿中国研究中心排名的中国大陆500强小学。此外,集团创始人胡锦珠女士(Mrs Ng Gim Choo)曾获得过中国政府颁发的“江苏友谊奖”“爱心使者”等称号。

(新加坡伊顿国际教育集团创始人胡锦珠女士)

中国的伊顿国际学校保持着新加坡伊顿一贯的高质量教学水平,也吸引了很多海外华人家庭将其选择为孩子就读的学校!伊顿成都国际学校学生家长马女士就将其两个儿子从曼谷的国际学校转学到成都的伊顿国际学校。(注:马女士为香港浸会大学英语语言学士及艺术行政管理硕士,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得主 、前培正中学英文科副主任)

然而,就在伊顿品牌日益壮大的同时,国内一家教育机构瞄准了“伊顿”的品牌价值,利用“伊顿”、“伊顿国际教育”、“伊顿幼儿园”等字眼宣传,并设立与伊顿同名的幼儿学校,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新加坡伊顿国际教育集团的声誉,也为希望孩子从小接受新加坡伊顿双语教育及国际课程体系的中国家长带来了不少困惑!

除了名字雷同,这家公司--北京伊顿的英文图标中(下图右侧)甚至还含有新加坡“狮城”的徽征,不了解实情的中国家长往往会误以为北京伊顿就是新加坡伊顿(下图左侧)!

教育是个注重资源积累和理念的领域,商标名字可以冒用,但是新加坡伊顿雄厚的师资教研能力和国际交流网络却并非短时间能建立得起来的!

经过两年司法程序,新加坡伊顿最终胜诉,未来“伊顿”字样在国内国际教育领域将成为新加坡伊顿代名词。国内众多“伊顿国际学校”混乱不清情况,将得到改善。而败诉的北京伊顿,或面临改名困境,已建立起的品牌形象,将迎来大的调整。

此次结案,给众多教育品牌敲响了警钟,想要做好国际学校,提高学校运营能力和教学质量才是王道,借篷使风,靠其它品牌影响力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