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辉谈自信中国舍得智慧:执着写作是知识分子的首要责任
总有人对知识分子抱有过多地期待,赋予他们过多的东西,无力做到的知识分子不但会被公众群嘲,甚至自己也有“良心上的不安感”。但在马家辉看来,知识分子“重要的责任就是跟社会互动,也就是除了自己读书、从事知识生产以外,还要付出,用知识来改变这个世界”。而写作无疑是知识改变世界的重要途径,所以执着于写作、用写作影响社会是知识分子的重要责任。
这是身为公知对自己社会责任的逃避之辞?还是一位知识分子对自己的清醒认识?著名作家马家辉,近日做客由沱牌舍得酒业与凤凰网联合打造的时代人物高端访谈、思想派强IP《舍得智慧讲堂》,讲述他对自己半生文学创作经历的思考和感悟。
马家辉的人生可以用“传奇”二字形容,除了传媒人、作家等文学身份,他还“在人生不同的阶段去体验了各种好玩的生活,这也是去摸索一下自己的能力,寻找未知的自己”,他甚至可以用调侃自黑的方式诉说自己转型娱乐行业的经历。尽管在其他行业也满含热情,花费了时间,但马家辉从不会本末倒置,他明白自己“最自在、能够心甘情愿把时间、精力放下去的就是闭起门来看书写作,其他都是好玩的体验一下”,更明白写作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些大舍大得的过往,更为其增添了一份不一样的人生阅历。
对写作的执着态度,是源于同为记者的父亲的影响,“烟斗、稿纸、笔、灯”,这样一幅父亲灯下写作画面一直印在他的脑海中。父亲对写作,乃至纸笔的虔诚和尊重更是影响着马家辉之后的人生,让他感觉“纸是温暖的笔也是温暖的”。尽管电脑已经取代了传统纸笔,但马家辉认为写作这个行为,这个动作在他心中一直有一块很温馨的位置。
除了对写作的热情,马家辉从不拖稿的职业品格,也是在父亲超强责任感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形成的。尽管身为作家,要做到从不拖稿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但马家辉自豪地表示:“我是稿神,因为从来没有拖稿,都是准时交的”。虽然为此他有时不得不接受极大的工作量,但他苦笑坦言;“不这样做,我就不舒服、不自在,说好听是责任感吧。”
这样的麻烦,马家辉虽然一直讲,却从未停止,甚至进一步从传媒评论界转型进入了自己之前不太擅长的小说界,用更直观有效的方法展示着自己的内心,影响着社会。他的小说《龙头凤尾》中的很多小故事小人物都是有切实依据的,“用小说这种文学创作的手法替他们留记录,致敬曾经的香港湾仔”。取舍间,马家辉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的选择,并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贡献全部的力量。
这样饱含情怀和用心的作品更能打动人心,也确实在两岸三地都有着不俗的反响。当然不排除小说中的一些男男女女的感情纠葛确实引人关注,但正如马家辉父亲说的:“写小说要以黄为贵,这样读者才爱看”,小说只有吸引读者关注之后,才能进一步影响读者,进而影响社会。马家“三代家训——以黄为贵”确实有其存在意义,但也是选择基于影响社会的前提下进行的。
不过小说第一部的成功带来荣誉和认同的同时,也让马家辉深感压力——接下来的续篇必定要更加精彩才能够对得起读者的期待和荣誉的加持。这种身为作者的责任感更是让他写得“痛苦不已”,他坦言:“对我最大的挑战还是文字上面的。因为在香港长大,我的文学词汇始终没有那么丰富。”这是他目前面临的最大阻碍,导致他在写作过程中,一直“觉得还是不够,还要求更多”。
对过去的怀念,并不等于向往回到过去,“回想那个年代的香港湾仔,其实是我们在怀念我们的青春”,马家辉感叹与时俱进才是最好的还念:“社会要变,人也会变,在什么年纪时代就要找寻一个适当的位置和距离,才是最妥当的做法。”恰恰是这样的心态,才是最具智慧的做法。
身为知识分子,坚持选择读书和写作,扩展知识、打开视野,发出声音、表达自我,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期盼着你的声音的群众负责的表现。这一点,马家辉一直有着清醒的认识,也一直切身践行。
身为知识分子,马家辉是如何看待公众对“公知”的贬义理解?对知识分子的未来有着怎样的预期?又对现在年轻人逐渐远离书本有着怎样的看法和建议呢?身为父亲,他在对女儿的教导上有着怎样独特的观点?又是怎样将家训继续传承下去的?
舍百斤好酒,得二斤精华。敬请关注《舍得智慧讲堂》第二十一期,聆听马家辉讲述写作这项他一直坚持的事对他的影响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