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编剧沦为猎奇文化的“古惑仔”、叶谦生活是根“IP”是枝

剧本是打造影视精品的基础。若没有好的剧本做支撑,即使导演的功力再强,演员的演技再精湛,场景做得再唯美、再梦幻,也很难产出既叫好又叫座的影视作品。而编剧作为剧本的直接“操刀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影视编剧队伍鱼龙混杂,很多编辑安于码子民工的角色,对创作缺乏耐心和热情,导致作品质量不足、槽点不断。

叶谦认为:为何出现影视编剧队伍现状堪忧的状况?一是,体制原因。以前编剧端得是铁饭碗,旱涝保收,因此编辑有时间、有精力“十年磨一剑”打磨作品。如今,编剧已被推向市场,若不接活,生存都是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编剧没有足够地体验生活,就匆匆上阵“一年磨十剑”。艺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编剧没有原汁原味的生活体验,又怎么能从现实中提炼出艺术作品呢?

更重要的是市场浮躁。为了抢档期,许多导演给予编剧的创作时间越来越少,有的甚至是“边拍边写”;为了制造噱头、增加卖点,许多导演给编剧下达了许多“规定动作”。不是大搞穿越时空的爱恋,就是演绎手撕鬼子、单人破敌营的矫揉造作。创作浮躁、硬性植入猎奇元素,让一些编剧迷失方向,把制造闹点和槽点当成主业,而不是醉心于艺术本身。而这,也促使许多编剧沦为猎奇文化的“古惑仔”。

别让编剧沦为猎奇文化的“古惑仔”。生活是根,“IP”是枝。而编剧就是根与枝之间的树干,若编剧沦为猎奇文化的“古惑仔”,整天以制造噱头为乐,在闹点和槽点中快意恩仇,陷入虚幻“伪现实”“没生活”不能自拔,只能让影视作品的质量越来越差,造成好作品寥寥、荧屏空虚,最终逼观众以脚投票。

因此,加强编剧队伍建设,矫正当前影视市场浮躁的现象,刻不容缓。首先,要增加政府买服务,特别是加大对文艺片、少儿片的购买力度,让广大编辑能够不向五斗米折腰,有时间、有精力创作佳品。更重要的是,矫正当前浮躁的影视生态。比如通过行政手段,让三俗作品、“神剧”下架,匡正创作生态;传递正确价值理念,引导公众多品内涵,少关注噱头,等等。唯有如此,才能让影视行业枝繁叶茂,不断孵化出优质的“IP”回馈观众!

关键词: 编剧 文化 古惑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