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咨询新模式的探索者
——访河南牛号科技有限公司CEO华文广
简介:
华文广,原中建二局中原分公司总经济师,企业法律顾问,2014年从国企离职之后,加入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从国企到民企,华文广完成了他的完美转身,为创立牛号科技做了坚实的铺垫。
在离郑州高铁站不远的一栋办公楼上,有一个名为“知鱼之乐”的工作室显得特别与众不同,名字起得很有深意,寓意着简单生活,快乐工作。这间工作室是河南牛号科技有限公司CEO华文广,在3年前和几个朋友一起创建的。它装修很考究,进门有一个很大的吧台,可以喝咖啡和红酒。宽大的空间里面,显眼的展柜上摆满了各类书籍和艺术品,有茶台,有雅座;里面还有几个小隔间办公室,另外会议桌和小厨房的结合,给人一种在家办公般自由轻松的惬意气氛。整体效果既现代又复古,像是一间有情调的咖啡馆或书吧,无论品茶、品红酒、喝咖啡,还是谈天说地或商务洽谈,轻松愉悦的生活氛围,都恰到好处地给人一种舒服感。
知鱼之乐空间
知鱼之乐空间,也是河南牛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牛号科技)的运营中心。华文广说:“装修风格的灵感来源于这些年特别火的共享办公,很方便小创业团队在这里工作和思想沟通。”他介绍说,现在入驻知鱼之乐的公司已经有3家,每天这里都很热闹,定期也会搞一些主题性的活动。每个人都邀请各自行业内有共同认知的朋友们来这里喝茶聊天,互相认识朋友的朋友,扩大交际圈和各自的认知视野。
知鱼之乐空间
华文广说,知鱼之乐,是他将自己的想法转化成现实的第一个思路的落地。从开始设计构思到呈现出来,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装修就经历了半年多,整体装修好之后,局部细节又经过了半年多的打磨。后期其他公司的入驻,也经历了一些挫折。有些公司进来了,可能不太适应这样的办公环境,又走了。华文广说:“这很正常,需要一个适应和接受的过程,共享办公毕竟是一个新概念。我们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合作办公方式,使之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创业者的各项需求。”
知鱼之乐空间
创办牛号科技,是他的第二次征程,把一个工程盈利管理咨询的思路,定位为“专业的工程管理资源共享平台”。
牛号科技,做一个工程界的知识分享平台
人到中年,不想再被工作束缚,只想做自己想做的。华文广说,“到了一定年龄,就不想再去上班了。我上班的时间很长,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对于我来说,上班就变成了一种束缚。多年的工作经验,对行业对工作,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可是不管在国企,还是在民企,你都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工作。老板都有自己的想法,你要按照老板的想法去工作。也许刚开始时,你与老板的想法有70%的重合度,可慢慢地到了后来,可能就只剩下30%的重合度,这个时候,你就会感觉每天70%的时间都在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都在浪费时间。这个时候,出来单干好像是水到渠成的,没有跟风盲目去创业,就是想出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创业对于华文广来说,是一次厚积薄发,是一次深思熟虑后的畅快淋漓的释放。多年在国企的压抑与束缚,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都需要找到一个燃烧的导火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按照自己的规划去实现自己的想法,于是就有了牛号科技这样一个公司。
悠然端起一杯茶,轻轻地小口抿下,他打开了自己的话匣子,不急不慢地说:“不再上班,要做什么呢?当时的想法已经很清晰,就想做一个事,这个事可以帮助施工单位盈利,也可以帮助技术人员提高行业地位和个人价值。”
华文广说:“我在行业内有着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对行业的问题看得很透,我想从自己最擅长的咨询入手,去建立这样一个平台。”在牛号科技的平台上,可以看到他们从基础的技术、咨询增值服务做起,整合行业内的先进管理经验,聚集高端人才(造价师、律师、BIM工程师、项目经理、商务经理),把施工项目的管理(尤其是商务的综合管理)先做好,然后逐步利用BIM技术,集合专业团队优势资源,为建设工程项目和企业提供有效的策划方案和管理内容。
同时,让行业的成功案例、经验教训都能转化为提高工程收益和利润的素材,归集形成细分领域内的大数据库。也逐步把市场中自然发展形成的各种形式的资源进行组合,与新型的专业技能外包小组一起,打造发展成为适合行业发展的新产品和新服务。
华文广介绍说,公司之所以叫牛号,来自于英文单词“Know-how”的中文谐音,“Know-how”的中文意思是诀窍、实际知识、专门技能,牛号科技这个平台,旨在集结工程行业的技术和技能,专注于管理知识和新技能知识的解惑、答疑。
互联网的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工具
从施工行业角度看,管理人才觉醒,专业人才聚集,分专业做精做细,让提供产品、服务和接受服务的双方均受益,使专业化转向市场化,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整体服务于施工项目,积极探索多赢模式,为施工项目和专业人才、材料供应商、租赁商、分包商找到对接的有效途径,让需求融合,信息整合,责任明确,双方收益。
借助互联网等信息平台,挖掘高精专的专业人才和各类分供商,从发现到聚拢,靠机制和市场引导,联通人才发展、培育、服务的对接渠道,逐步让项目管理意识提高,让专业技能和各类分供商在项目上产生价值和收益。这样,高精专人才就会有更宽阔的用武之地,分供商也增加了销售渠道,施工企业主和项目经理盈利意识提升,并且能够快捷找到盈利突破点,让本应产生经济效益的舞台——施工项目,从粗放的管控中找到门路,避免因市场信息封闭或管控迷失造成资源浪费。
华文广说,他希望自己是那群积极改变行业现状的一拨人。行业存在的痛点,就是下一个企业发展的机遇。当很多人在抱怨的时候,他在想着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问题的解决不可能彻底一下子就解决,需要一个逐步改善的过程。
对于做互联网平台,华文广也有着与其他互联网创业者不一样的观念和看法。他说,不能为了互联网而互联网,要先把要做的事做扎实了,然后借助互联网去做一些宣传和营销,这样才有可能成功。互联网只是实体经济的一种工具,不能把工具当成赚钱的目的。就如任正非所言,互联网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工具,不可以因为工具能直接带来许多真金白银,就直接去追逐真金白银了,也不该去炫耀锄头而忘了种地!这些常识性的真理,在如今的浮躁社会中却少有人问津。很多创业者、企业家、投资人都沉醉于工具及其概念的炫酷,却忽略了工具不该是方向,用好工具为客户创造价值才该是方向 。
所以,锄头是种地用的,不能去炫耀锄头忘了种地!不种地,锄头没有一点意义。
资质会慢慢弱化,业界大咖会成为金字招牌
谈到对目前行业现状的看法时,华文广说,现在国家在慢慢取消资质认证,传统的造价咨询公司过于依赖资质而忽略了人才的重要性,但仔细想想,那些大咨询公司背后一定都有一套相对成熟的内部管理机制,但管理最终还是落在专业人才的管理上,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发挥最大价值的潜能才是真正把这盘棋下活的关键。当行业资质慢慢弱化以后,就会越来越强调团队的重要性,强调人的作用。就像律师行业一样,它是合伙制的,哪个律师事务所不重要,重要的是里面有没有知名的大律师,这和医生一样,一个很厉害的医生,他不管到哪个医院,个人品牌始终都是一个权威。华文广认为:在建筑工程领域,也会逐步出现一些行业大咖,他们会成为一个公司的金字招牌,这将会成为整个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牛号科技,就是要将这种趋势慢慢实现,将这种模式描述得越来越清晰,建设得越来越完善。华文广说,他之所以能想到这样一个模式,与他多年的工作经验分不开。在与他身边的很多业界朋友探讨后,他发现大部分人也都有这样的想法。所以,他想吹响“集结号”,把一群有这样想法的技术牛人聚在一起,打造成业界的明星大咖。
牛号科技团队的建设和管理模式,现在还没有一个完全可以模仿的成熟标杆,但是想让别人能够很清晰地理解这种模式,就需要对比着画出一个轮廓,让听的人脑海中有一个印象。华文广说,这就需要一个像灯塔一样的方向,而律师行业和医师行业的模式,与他们现在想做的模式很相似,但是细节方面肯定还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既然是创业,那一定是创新一些东西,如果没有创新,就失去了创新的意义。
谈到创新,华文广引用了一个网上关于互联网创新的段子,“小陈开了一家馒头店,正宗的大白馒头,手工制造,完美无瑕无懈可击,你简直不知道这样的馒头居然能被做出来——1块钱1个,10块钱可以买12个。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2000个,不好的时候也能卖500个。后来小陈有了互联网思维……最后,小陈卖着豆浆油条稀饭,收着广告费,连锁店开遍了全城,在他的店里除了馒头不要钱,其他都要钱,这叫互联网+馒头店。一个做馒头的去融资,这是完全的互联网化了,实际这个东西不叫创新,也没有什么价值可言。而最有希望的是脚踏实地的把这种模式做起来,然后再宣传出去,让更多人接受你这种想法和模式,它就在行业内先形成了一种模式。可能到这个时候你就成了标杆,而不是你模仿着谁去做了。”
对于牛号科技平台的模式,华文广说,他现在脑海中越来越清晰地知道,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平台,未来它有一个什么样的蓝图,方向在哪里,在摸索中不断推进,也不断地去验证自己想法的正确性。
不仅是业界大咖,他还是业界学霸
摊开这些年考取的证书,铺了一桌子,有注册造价工程师、一级建造师、高级经济师、监理工程师、企业法律顾问、心理咨询师等,这些证书,考取一个都不容易,华文广居然一下子全部都考下来了。工作几年之后,几乎每一两年就考取一个业界含金量特别高的资格证书,成为业界名副其实的学霸。
华文广考取的行业证书
谈及这些年考证的经历,华文广说:“我刚工作的前五六年,工作特别忙,从大学出来就不想看书学习,每天就想着工作赚钱,与工作无关的东西,我就不想去学了。但是经过5年的工作沉淀之后,就产生了这样一种感觉,你想往前继续发展就走不动了,到了一个瓶颈期,缺少一些东西。当时有很多朋友都在考一些行业的证书,然后我就给自己也制定了一些目标,一个证一个证地去考。当时我从事造价工作,就先把造价师证考了。”
当职场遇到瓶颈,华文广选择了继续学习,别人为了评职称,考一个证,他为了学习行业知识,形成了自己专业上的理论体系,把行业内可以考的证书全都考了下来。他说,考证的过程也是一个全面学习的过程,一个证考完,你就会对行业有了新的认识。在业界很多都人只知道埋头工作,而理论知识缺失是普遍的现状,自己通过学习考证,刚好弥补了这一方面的不足。
后来在单位里面,因为参与了两个对甲方的诉讼,华文广意识到合同的重要性,然后就去考了企业法律顾问证书,后来的工作中他也更加注重合同的优势地位和重要性。至于前年又考取的一个心理咨询师证,他说这纯粹是个人爱好,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时候会在生活与工作中遇到一些矛盾,如何去调整自己心情上、情绪上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去接触心理学。实际上心理咨询能对工作和生活都起到平衡协调作用,能从理论上指导一个人的生活,使一个人的生活更顺畅、更顺心、更幸福。
通过考证,华文广说,自己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行业知识架构,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在工作中,沟通问题时不仅更加的专业、系统,同时也让对方更加舒适和容易接受。
生活中的华文广
其实,在华文广的内心深处,他是一个特文艺范的人。在他的地下车库里面,他特意装修出来一个小书房,每天都会坚持在书房里面看会儿书。地下车库书房,是一个非常安静的地方,置身书房之中,没有人来打扰,暂时与纷扰的外界隔离,可以完全静下心来,思考生活与人生。华文广喜欢看王阳明的心学,对王阳明的心学颇有几分研究。平时也会购买各种畅销书,各个学科,都广泛涉猎,华文广说:“每天的工作很忙,只能抽出闲暇时间去读一些书,碎片化的阅读只要坚持,也是可以看完很多本书的、丰富很多知识的。”
严谨、认真,才能做好一件事
华文广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他说:“我们做造价结算时,算错一个地方,就可能给单位带来几十万元的损失,所以不能有一点马虎。各种工程量都要一点一点地认真核算,这样才能保证结算质量,实现项目的盈利目标”。
华文广说,他曾经偶遇一个业界高手。这位高手在工地上摸爬滚打十余年,自己承包过工地钢筋分项工程的加工、绑扎,从手工编制配筋单开始学习,最后熟练应用广联达翻样软件,一步步把钢筋翻样工作做精做细。
通过整体工程优化用料、层间统筹用料,短料连接和规范的负差利用和平法的精确执行等方面,他的加工用量控制都在图纸净量之下0~3%,即收入量节约3%~6%。对企业来讲,得到如此大收益(5万M2的工程可节约50万元左右),只需投入一个精通钢筋翻样的专业人才工资的支出(全职工资约10万元,兼职5万左右即可),简单的计算对比就可以看出端倪。其中的高精专人才在项目管理中的巨大作用可见一斑。
他说,在他接触到的施工单位中,能在图纸设计量加损耗即收入量上有节约,就算钢筋量管理有成效。业内知道,“广联达”几年前就有翻样钢筋软件,其精细化管控力度很大,但其实际应用的企业或项目量寥寥无几,众多原因中,总包单位无人会用,分包单位无节约用料的动力,归根到底是管控的缺失或管控的可行性无法落实所造成。在总包对分包的合同约定中,对钢筋量的使用和管控上,一般按:“节约量=收入量(控制量)-实际量”这个公式设置,收入量(控制量)无法计算,造成节约量无法计算,考核成为空谈,这才是根本。本可以节约的钢筋量,总包只能在分包合同中表述管控方法,因无法落实而造成约定成为一句废话、成为空谈。这样,分包只管怎么省事、省工就怎么加工,没有节约的动力,就不存在节约的结果。浪费在懒惰中发生,分包懒得精细化管理和优化翻样方案,总包懒得在计算控制量、合同管理、钢筋量管控以及人才的培养上费心思,同时也懒在管理的具体落实上下工夫。
所以,在施工项目上想要提高盈利,就要进行精细化管理,传统的粗放式经营的弊端已经越来越显著。
后来华文广与这位业界高手成为了朋友,从这个朋友身上,华文广说他汲取到的都是更加专业的知识,如今,这位朋友也成为了牛号平台的技术专家。
华文广说,他现在能在工作中保持严谨、认真、敏锐的态度,形成雷厉风行的工作风格,主要是受到原来在中建时的一位领导的影响。那位领导的专业水平虽然不高,但办事认真负责,对人很真诚。在做一件事时,他会把事情分解得很到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在落实的过程中,他去解决各个节点上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弥补每个人的弱点,或者去协调别人去帮忙,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团队精神。原来可能很多人都在单打独斗,各自为政,做不成事,但他能围绕一个目标去做事,然后协调所有人去完成这个事。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思路清晰明确,在哪个地方遇到问题,就在哪个地方下工夫。这样基本上他每做一件事就能做成一件事。
华文广非常感概地说:“我现在的做事风格,就深受他的影响。我见过很多朋友在处理事情时,越处理越复杂。往往是因为思路不清晰,这样就使工作量增加了好几倍,而工作效率并不高。这种工作方法就是高效认真,步步为营,环环相扣。”
之前一起合作过的朋友,谈起他时,说他是一个非常有规划性的人,在规划方面是一位高手,每天的工作都会提前规划好,按照计划去执行落地。他们合作期间,每周末固定的时间,他都会组织所有参与的人,开一个协调会。他随身经常会带一个小本本,遇到问题或感想就会随手记下来,空闲的时候就会去翻看,看看哪些问题已经处理了,哪些问题还没有处理。
对于牛号科技未来在人才建设方面,华文广说:“有平台,就需要有人才,在人才方面,我希望这个平台的每一个人,都要有强大的Business Sense(商业意识)。如果有了强大的Business Sense,纯技术忽悠没用,纯商业忽悠也没用。不仅有创业者的意识,还要有科学家的严谨态度,因为只有这样才有未来。”
从0到1,牛号科技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未来的路还很远。华文广说,他们会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前发展,不会追求井喷式的野蛮生长,一年两年就能做成的事一定不会是一件大事,改变和颠覆行业现状,需要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牛号科技,要做一头默默耕耘业界的孺子牛,不畏艰辛,努力奋斗,奔向那充满梦想的前方!文\泯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