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传统,弘扬非遗:你所不知道的重阳范儿

不只是老人节:重阳节还能这样过?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各具特色。提起春节、端午、中秋、七夕,从起源到习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眼看中国七大传统节日之一的重阳节即将来临,对于它,您又有什么样的印象?重阳节就是很严肃的?重阳节就是“敬老节”?提到重阳节的习俗就是要去登高?不看不知道,原来重阳节竟然这么有范儿!

(重阳节除了登高,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重阳节,一个得名于《易经》,源起于春秋,盛行于魏晋,定节于唐朝,却被我们“误读”已久的一个节日。在过去两千多年的漫长时间里,它可是一个有吃有喝有聚会,好玩儿程度不亚于春节、中秋的节日。而1989年,我国政府为重阳节赋予的敬老、爱老的新内涵,仅仅是重阳文化的一种延伸。

怎么样?是不是有些颠覆认知?别急着质疑,我们可以从古人佳作的名句里,还原出重阳节原有的“范儿”:“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说重阳应登高佩茱萸;“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在重阳的黄昏中把酒赏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与友人相约重阳再来畅饮。

重阳酝酒香:文化演绎的传统味道

从这些文人骚客念念不忘的那一口醇香中可以看到,酒文化贯穿于重阳文化的始终,与登高、佩茱萸、食篷饵(一种重阳糕点)等古老习俗一道,构成了重阳节独有的传统,而这一缕萦绕不绝的酒香,也成为了重阳最具代表性的符号。据闻,重阳节的饮酒习俗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离不开晋朝著名的大诗人陶渊明。身为田园诗派的创始人,陶渊明除了以隐居出名,还有饮酒及赏菊这两大爱好,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颂写饮酒诗的诗人。在不少诗歌中,他都表达了对重阳节和酒的喜爱,被视作是重阳节的代言人,而其诗歌背后所隐含的淡泊名利、清高自守,更使他成为备受文人敬重、崇拜的“偶像”。后人为了能更接近“偶像”,纷纷效仿陶渊明,饮酒也逐渐成为重阳节的一大传统。

(酒文化渊源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与历史悠久的重阳节一样,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从传说中杜康、仪狄酿酒,到明初蜀中水井坊首开蒸馏白酒之先河,再到如今商务宴请中的酒桌礼仪,数千年的历史传承,酒文化已然融入了这个民族的血脉之中:周代以祭祀之礼演绎出的“酒礼”与“酒德”;魏晋文人政客借酒抒发对社会的忧思、对历史的慨叹;隋唐时期随着文化繁荣,酒文化与诗词、音乐、书法、美术、绘画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历史的推演,让酒文化早已不仅仅立足于品饮本身,而是横跨礼仪、文艺、器皿、饮食等诸多领域,兼容并蓄、包罗万象,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与浪漫情怀。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白酒行业在当代传承及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中国高端品牌水井坊作为其中代表,除了一直大力弘扬对白酒文化的“活”传承,更是将目光放在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上,希望能够实现多方携手,跨越多重领域,让更多传统的精髓得以保护和发扬光大。

美酒敬非遗:水井坊探寻传承之道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与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一道,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该名录上还陆续收录了包括“水井坊酒传统酿造技艺” 等在内的诸多传统技艺,与这些传统节日一起作为人类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恒久地传承了下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井坊酒传统酿造技艺”)

其中,身为 “非遗”文化的当代传承者,水井坊在持续拓宽与中华文化和技艺同行的道路上,也在不断寻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间更深层次的共鸣。今年9月,水井坊更是首开行业之先河,在北京太庙举办了“天工御宴”,以文化自信作为切入点,与众多文化名人一起探寻非遗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之道。与此同时,水井坊也将品牌战略从“匠艺匠心”全新升级为的“600年传承的坊、艺、心”。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品牌独一无二的“双遗产”优势: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井街酒坊遗址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井坊酒传统酿造技艺”,更重要的是酒坊八代酿酒大师“一生只做一件事,建造好酒”的匠心。未来,水井坊还将成立非遗基金,进一步加强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水井坊·第一坊,首个向太庙致敬的中国高端白酒品牌)

回溯历史长河,节日、文脉、技艺、美酒,这些传统文化的经典,不仅仅被镌刻在“非遗”的名录之中,亦历经岁月洗礼,以依旧鲜活的姿态,继续传承下去。在新的时代,它们更将成为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更加开放的中国一起,向世界展现中国骄傲。

关键词: 传统 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