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牛县 阳信牛在哪里?
作为全国畜牧百强县——阳信是全国最大牛肉产品供应基地,全县存栏肉牛27.78万头,年出栏26.37万头,屠宰加工企业76家,年屠宰能力120万头。近年来,阳信县提出推进肉牛产业向千亿元产业集群迈进的目标,并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那么,“牛”县到底牛在哪里?
其实,光是在饲料方面,阳信的肉牛就吃的比较“先进”。2017年阳信获批“畜牧养殖大县种养结合整县推进试点项目”。
从种养业区域布局看,目前草食畜牧业主产区很大一部分与我国玉米等粮食主产区相吻合,也与我国调减玉米种植的“镰刀弯”区域有很大重合。在这些地区发展全株青贮玉米,可以有效减少牛羊等草食家畜的优质饲草料供需缺口,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执行会长、研究员许尚忠介绍,传统草料喂养,一头牛一天成本在12-15元,而用青贮全株玉米喂养,每天只要七八元,喂养成本节约40%,而且青贮饲料更利于肉牛消化吸收,育肥效果比传统草料提高50%左右。
因此,吃传统饲料的肉牛通常要在3、4岁时才能进行屠宰,而阳信的肉牛在2岁时就可以进行屠宰,大大缩短了养殖周期,在口感提升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在“粮改饲”的创新举措下,如今在阳信“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种植结构变成了“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
生产力的极大提高迅速带动了一大批名优企业的诞生,如广富、亿利源、华胜、华阳、鑫源等肉牛屠宰加工企业76家,年屠宰能力达120万头以上,列全国县级第一位。
据许尚忠教授介绍,目前阳信肉牛产业的优势十分明显。一是品种优良。全县肉牛品种以渤海黑牛、鲁西黄牛、利鲁牛、西鲁牛居多,肉牛品种均属肉牛行业优良品种;二是农民群众有丰富的养牛经验,养殖积极性高。三是县内肉牛加工龙头企业多,产品销路好,牛肉产品占到了天津清真市场的50%,占到了北京清真市场的30%。
同时,在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链条价值上,“牛县”也将牛的价值挖掘的淋漓尽致。现在,阳信的屠宰加工企业已经由生产普通牛肉向肥牛精细分割转变,皮革加工企业也由生产蓝湿皮向成品皮革和箱包生产发展。
2017年6月,阳信更是举办了首届牛骨雕刻艺术节,来自省内外骨雕大师齐聚阳信切磋技艺,为这座“牛”县小城增添了艺术气息。自象牙雕刻被禁止后,牛骨作为最好的雕刻材料受到众多雕刻艺术家追捧。阳信丰富的牛骨资源,成为发展骨雕、骨瓷产业的巨大优势。
此外,为了立得住“牛县”的招牌,阳信在产品质量把控上也容不得一丝纰漏。在阳信县,鸿安牛肉、亿利源等肉牛加工企业都建立健全了互联网+技术建立全程安全质量追溯体系,影像视频可观,信息资料可查。
为叫响“阳信清真牛肉”品牌,阳信县筹集专款,购进先进智能化设备,建立了阳信县动物检疫监督及畜产品质量监管中心,搭建了覆盖全县规模以上肉牛养殖、屠宰企业生产环节的数字监控联网平台,设置大型数字联网监控屏幕,可直观看到各个监控点的肉牛生产加工企业的现场场景。
从饲养到加工再到对牛文化的深入挖掘,阳信县扎扎实实的把“牛县”的形象维护好。近日,阳信县还通过举办“中国‘牛’县标识”全国征集大赛等活动,全方位宣传、推介阳信肉牛产业,全面提高“阳信牛肉”产品知名度。
本次标识征集活动最终评选出23副优秀作品,后期将会联系设计师融入更多的阳信特色,形成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阳信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