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首款预警空气净化器,墨迹天气成为气象服务独角兽的三个启示
2015年云南的几场大雨,一下子让褚橙品质下降,网民吐槽很多。时隔一年之后,褚橙创始人——已经89岁的褚时健回忆起来仍痛心疾首,他感觉对不起消费者。虽然他深知“农业不得不看天吃饭”能对外界解释得过去,但他仍发文道歉,第二年砍树37000棵、减产2000吨来重新提升品质。
不仅农业要看天吃饭,外卖、运输、出行等更多行业也都与天气相关,更何况关涉到每个人的呼吸健康的气象预报和空气污染指数。
10月17日,墨迹天气发布国内首款大气预警空气净化器。这不仅是一个智能硬件产品,更将专业的气象分析能力和气象、用户大数据应用到空气净化领域,首创AQI(空气质量)预警即时推送功能,可实现48小时AQI预测。
针对空气质量的日益下降,智能空净产品其实已经有不少,如TCL、小米以及720等,而能实现48小时AQI预测的产品,实现空气质量管理的预警,墨迹天气的确是更往前走了一步,做到了创新。但与其它所有智能空净产品相比,墨迹天气的背景显然更不能忽视。
墨迹天气已经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天气服务类软件,软硬件一体化的大气环境管理闭环,再加上向2B领域拓展的气象解决方案,今天的墨迹天气不仅有更大的发展想像空间,事实上也带来了一个互联网垂直市场独角兽的生意经。
天气App业务,先做到顶尖
如果不是腾讯、阿里或者百度,要想在互联网垂直领域做大,那么第一步必然是先把自己的独特入口做好,就好比最近宣布IPO的搜狗,这就是输入法领域的第一名。
而在天气领域,创立于2010年的墨迹天气已经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天气服务类软件,支持196个国家、70多万个城市及地区的生活类天气查询,有着专业技术和庞大的气象、用户数据,提供经纬度级别的精准天气服务。截至目前,墨迹天气已拥有过5亿用户,5000万日活、一亿月活,天气日查询次数过亿。
毋庸置疑,今天的墨迹天气已经在天气App领域是绝对的第一名,而且布局已经遍及全球。
但墨迹天气的野心显然不止于软件类App,从2012年起,墨迹天气就开始搭建时景社区,为用户提供气象信息的实时分享互动平台。2014年,墨迹天气发布家用空气检测设备“空气果”,结合软硬件提供智能家居体验,并迭代推出空气果1S。这一产品的试水,就是希望通过收集空气果的数据并进行大量的分析,相对准确的信息可以为能源场所提供指导。
随后,2016年墨迹天气创造性地提出“天气+”概念,以气象大数据为基础,以天气作为入口,提供给用户更多生活化、场景化的服务。今年上半年,墨迹天气再次推出增加甲醛功能的空气果2及便于携带的空气果Sports版。
事实上,从墨迹天气一路走来的历程中,已经可以看到墨迹天气创始人兼CEO金犁的目标和格局。曾任职于诺基亚和埃森哲的金犁早已把天气当成一门生意来布局,在硬件领域的试水也让大气预警空气净化器的诞生顺理成章。
软硬一体化实现2C服务闭环
已经让5亿多用户手机能接收到每天的天气信息服务,下一步则是为这些用户提供更为现实的“气象服务”——空气净化。
如金犁所介绍,不同于以往空气净化器只能给出当前PM2.5数值,这次推出的墨迹空气净化器打破传统空气净化理论,首创AQI预警即时推送功能,可实现未来48小时最长可达5天逐小时AQI预测,在雾霾来临之前实现提前净化空气功能,全面降低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是国内首款大气预警空气净化器。
不难看出,墨迹天气能在当前诸多智能空净产品中再进一步创新的基础其实正是其海量的气象、5亿用户数据,结合传统数据模式系统和深度机器学习技术,可以把气温、风力、气压、湿度、降水、空气质量等信息进行交叉分析,结合具体场景需求,提供全面的气象解决方案。
换言之,无论是与传统空净产品相比,还是与小米品牌效应之下的同类产品相比,墨迹空气净化器的最核心突破就在于专业的大数据分析以及由此带来的对雾霾的智能预测、对雾霾形势的研判和应对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和净化功能,这更切中了当下消费者的痛点所在。
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墨迹空气净化器基于超前预测,能监控并净化空气质量,可去除空气中的甲醛、甲苯、PM2.5、灰尘、异味、细菌、病菌等,颗粒物CADR值达450m3/h,PM2.5有效去除率可达99.9%,净化面积可达54平方米。
从智能层面来看,墨迹空气净化器连接手机APP,用户可以实时查看室内空气环境数据并远程操控,用户与墨迹天气、环境之间产生更多的数据和信息交互,打通空气信息共享网络的过程,其实更具有气象场景化的特色。
今天,空气质量已经成为消费者如影随行的时刻存在,看看手机里的墨迹天气推送信息,再看看可以预警并事先启动的墨迹空气净化器,这不仅形成了软硬一体化的针对生活的“气象场景”下的服务闭环,甚至由天气带来的身体不舒服之感,也让消费者会进一步追踪。
可以想象,墨迹天气下一步可以再接入与天气相关的医疗健康信息服务,进一步拓展2C的服务能力。由此一来,墨迹天气的未来发展空间会更大。
2B拓展,助力各行业打破“气象瓶颈”
正如褚时健老人的痛心,不仅农业看天吃饭,交通运输、出行行业都需要气象服务,再越来越多变的气候也让更多行业打起了天气的主意,如空调、服装等行业。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不仅外卖行业越来越火,外卖小哥都要看天布局了。以外卖市场为例,饿了么曾表示,因为北京的一场降雨,因配送资源造成的损失就在百万级别。
而今天,饿了么通过与墨迹天气合作,双方通过打通数据建立配送模型,基于三大块数据进行“预谋”——历史短时预报数据、历史外卖配送数据以及最新短时预报数据。事实结果表明,饿了么基于这一模型,可制定未来2小时的配送计划,降低天气因素对外卖订单的损失。
无论是褚橙的传统农业领域还是像饿了么这样的互联网新兴业务领域,对专业气象数据服务有着需求的B端企业在国内还有很多,今天的中石油、省气象局、华东空管局等都已经在使用墨迹天气的数据服务。
据墨迹天气高级技术总监王磊透露,针对B端的短时气象数据服务于2015年底正式推向市场,针对B端推出的数据服务主要集中在短时预报方面,而且在这方面墨迹天气已经将AI技术应用到气象预报中,利用FCN网络(全卷积网络)和Conv-LSTM网络(长短时记忆网络)技术,实现机器短时预报。
再举例而言,中石油旗下的一个物流配送业务与墨迹天气合作之后,墨迹天气利用自己的历史天气数据对接中石油的销售数据,再通过大数据模拟训练预测,不仅解决了中石油周期比较长且跨省的资源调配问题,还利用短时预报和实时预报做天气预警,帮助中石油这种高危险产品在运输途中躲避危险天气。
能达到这一服务能力的真正原因是,墨迹天气训练机器的数据已将近十年的积累。目前墨迹天气主要靠三个渠道获取数据,一个是与专业气象机构合作,比如美国气象局的GFS、欧洲气象局的EC以及中国国家气象局的数据,大约每天在500G的量级;另一个是借助具有传感器的智能终端进行采集,比如墨迹天气与魅族、华为、通用汽车等手机、智能硬件、汽车等的合作,每天大约有8000万左右的数据;最后一个是墨迹天气自身的时景社区,墨迹天气用户数已达5亿,活跃用户达到5000万,据悉每天约有数十万天气照片上传,其总气象图片资源已达亿级,是国内的实时天气图片社区。
从2C起步,在专业领域深度扎根之后,2C的大数据以及墨迹天气的专业能力已经可以为2B企业提供气象数据服务。也可以说,墨迹天气向2B领域的拓展本来就是顺里成章。
再换言之,正因为有了墨迹天气的专业能力,再加上国内气象数据服务还处于起步萌芽阶段,而需求端已经逐步形成,于是才有了“主动”,据悉,目前与墨迹天气进行合作的一些企业基本都是主动寻求合作。
墨迹天气最广为人知的是C端服务,但始于2016年针对B端的服务如今正在探索之中,尝试跟不同的与气象相关的企业去做定制化气象解决方案。
The Weather Company(TWC)是美国有着20多年历史的天气公司,今天所有iPhone、安卓手机(除中国区)内置的天气数据都来自TWC。虽然它是一家做且仅做 24 小时天气预报的电视台,而2016年IBM斥资20亿美元收购了其数据服务业务。
类似TWC的2B气象数据服务在国外市场已经成熟,但在国内还处在蹒跚起步阶段。据最新国家气象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统计公报估计,当前中国按需定制气象服务的价值超过2000亿元。可以说,墨迹天气的2B拓展正在进入新蓝海市场。
总结:超越TWC,成为全方位气象服务商
一方面墨迹天气填补了国内气象数据服务的空白,向2B领域拓展,类似于TWC,但在2C的发展上,墨迹天气首创预警空气净化器,实现软硬一体化的气象服务闭环新模式,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气象服务领域的创新。
如马云所说,未来30年是服务能力的竞争。今年刚一入秋,却俨然已是冬天,全球天气的变化正变得日益复杂,把气象做成一门生意,今天的墨迹天气正在成为越来越让人离不开的“气象服务商”。
而更重要的是,墨迹天气从互联网垂直应用App走向气象服务独角兽的过程,更能带来启发。这其中有创始人的格局,更有着审时度势的时机把握和迅速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