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源管理专家郭小岑:聚焦中国奶业新发展
自2017年8月开始,被称为“史上最严奶粉新政”的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名单陆续放榜。截至9月20日,共有包括蒙牛、伊利、雅士利、雀巢等53家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的297个配方获准注册。自2018年1月起,未获得配方注册证书的婴幼儿奶粉,将禁止在国内市场销售。
近年来,中国奶制品质量安全体系已经建立——2016年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抽检合格率为98.7%;同年,食品药品监督总局组织的全国食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为96.8%,标志着中国奶制品主要质量指标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2016年,时任蒙牛奶源总经理郭小岑称:“这是一份值得骄傲的成绩单。”
郭小岑,这位资历深厚的奶源人,已在牧场建设、奶源管控、标准化操作方面积累14年的管理经验,是推动中国乳业及农牧业发展的发起人和推动者之一。自2003年起,他相继远赴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瑞典、爱尔兰等国家培训学习,亲临位列世界十大黄金奶源地带的优质牧场参观,对当地牧场的奶牛养殖、奶源管控、运营方式以及先进乳品企业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学习,将国际化的牧场管理经验和标准结合中国农牧业的发展特点,创造出多项利于行业进步发展的重要举措。
2013年,蒙牛创办“牧场主大学”,郭小岑担任执行副校长,在“奶牛金钥匙”和“牛人大赛”等培训项目中整合各项资源,领导规划项目有效实施,助力牧场转型升级。2015年,奶业生态圈互助联盟成立,郭小岑作为联盟副理事长,携手行业专家和部门,为中国乳业合作共生构建平台。同年,郭小岑为首编的《蒙牛奶源牧场标准化操作流程(SOP)》出版,填补了中国奶牛养殖业标准化生产的空白,使原奶生产的各个环节走向规模化、科学化。2016年,郭小岑负责的“乳品企业基于大数据的牧场服务管理”项目创新成果显著,为乳品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现代化科学体系。
诸多举措的实施惠及中国乳业、尤其是牧场的建设发展,更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回应。目前,中国规模牧场模式已经成为奶牛养殖的主体和主流模式,根据《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预测,到2020年奶牛规模化养殖比重将达到70%以上。另外,根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2016年调研数据显示,我国规模牛场平均单产达到7.5吨,84%的牛场使用了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简称TMR)设备,44%的牛场自有或租赁了饲料用土地,优质粗饲料推广应用情况大好,如全株玉米青贮的应用比例达到82%。规模牧场的饲养条件、产业素质和生产水平逐步提高。
2017年1月,中国奶业发展国际论坛召开,随后6月,第八届中国奶业大会召开,两次会议分别就“如何应对中国奶业新周期”和“提升中国奶业品牌形象”展开深入探讨。
“2017年及以后我们的乳业会越来越好。十三五规划把奶业定为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随着十三五规划的落实会有越来越多的政策有利于中国奶业的发展。其次,2014至2016年奶业的舆论环境也很好,大型的国内国际论坛、大型会议相继召开,给消费者制造了一个比较好的舆论环境,中国乳业未来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郭小岑作为参会专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6年我国进口乳制品折合生鲜乳1280万吨,约占国内产量的三分之一。农科院预测2020年进口量将达到1588万吨,比2016年增幅24%。这说明国内市场对乳制品的需求量很大,且逐渐增加,但是被国外乳企占有一部分份额。这体现了中国乳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品牌竞争力。此外,中国作为全球第三产奶大国,单产量只有发达国家的50%,饲喂成本也高于美国、欧洲、新澳等地。
“只有不断地加强优质奶源质与量的保障,才能更好地打造国产高品质的产品优势。”郭小岑给出了对中国乳业未来出路的建议,“降本增效和提升综合竞争力是关键。”降本增效需要技术上的创新,强化产业链最前端的管理,推进牧场精细化管理和精准饲喂,是降低成本和保证牧场原奶竞争力,助推奶源供给侧创新的解决方案之一。
以蒙牛为例,其借助数字技术创新,突破质量监管盲区,将所有关键的环节点串联起来,打造全产业链的品质监控和追溯体系。“我们的每一滴牛奶要经过9道工序、36个监控点、105项指标的逐一检验和SAP、LIMS系统以及终端二级追溯的严格把控,坚决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郭小岑介绍道。
在未来,中国奶业将从国内市场竞争转变为国际市场竞争,单一环节的竞争转变为产业链的竞争,单纯量的竞争转变为综合实力的竞争。唯有坚持以品质为基础,以创新为驱动,用国际标准管理好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方能成就世界级的乳业品牌。(文 张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