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丝绸文化博物馆-传承杭州丝绸悠久历史
“千里迢迢来杭州,半为西湖半为绸”,自古以来杭州就是中国著名的“丝绸之府”。走进杭州,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丝绸的气息,特别是当把脚步踏进杭州西湖丝绸文化博物馆,便能让人知晓杭州丝绸的悠久历史。
杭州西湖丝绸文化博物馆简介
杭州西湖丝绸文化博物馆,位于杭州西子湖畔,由杭州市民政局、园文局批准,筹建于2011年,2015年初建成开放,展厅面积1200平方米,是一家民办非营利性专题博物馆,以“传承丝绸文化、保护历史遗存”为宗旨,系统梳理杭州丝绸历史发展脉络,体现历史信息的真实性、丰富性和传统丝绸所承载的深刻内涵。
杭州西湖丝绸文化博物馆发展历史
追本溯源(良渚文化——唐):在距今5300年至4300年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过最为完整的原始织机构件。春秋战国时期蚕桑生产因其重要的经济地位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大力倡导而快速发展。汉代,中国丝绸在技术、艺术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提花机的重大改进,丝绸品种、丝绸纹样的丰富多样,织物上出现吉祥寓意文字,西北丝绸之路的开通等等。马王堆西汉大墓出土的丝绸珍品就证实了这一繁荣历史。唐安史之乱后,全国蚕桑丝绸业的中心逐渐南移,杭州作为一个丝绸产区开始崭露头角。
吴越天堂(五代):吴越国王钱镠以杭州为首府,实行“世方喋血以事干戈,我且闭关而修蚕织”的治国策略,出现“年年无水旱之忧,岁岁有农桑之乐”的盛世,使杭州成为在乱世中偏安一隅的“东南乐土”。
两宋盛世(北宋——南宋):杭州纳入北宋版图,长江中下游所产的罗、绢等产量均为全国首位。南宋定都杭州后,杭州确立了“丝绸之府”的地位。
华贵天城(元明清):明清时期是杭州丝绸业快速发展、繁荣兴盛的时期,有“日出万绸、衣被天下”之誉,至清代江南地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蚕丝产区和丝织业中心。
民国兴衰(民国时期):杭州丝绸业进入盛衰起伏时期,民国初期的“实业计划”中有发展丝绸生产的要求,使得丝绸行业发展尚属顺意。1930年后,受国内外经济影响,丝绸业陷入危机,30年代中期才逐渐复苏。
现代成就(1949年至今):1949年新中国成立,当代杭州丝绸业经历了波浪式的发展道路。第一阶段,从1949年-1952年的三年多时间,基本上完成了恢复生产的任务;第二阶段,从1953-1960年前后,全行业的生产和经济效益达到新水平;第三阶段,从1961-1965年,通过贯彻党中央“八字调整方针”,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都创造了建国后的最高水平;第四阶段,从1966年下半年到1976年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生产时开时停;第五阶段,从1977-1999年,杭州丝绸行业进入改革开放和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新阶段;第六阶段,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我国的丝绸业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高科技电子产品的更新研发,使得织造工艺大大提高,丝绸图案花样百出,让人目不暇接、爱不释手。
丝绸作为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传承了东方的内敛与含蓄,具有极高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且在不断向外输出过程中,日益适应和吸收不同文化的精髓。杭州西湖丝绸文化博物馆始终以传承丝绸文化、保护历史遗存为使命,坚持传统工艺和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为杭州丝绸文化发展乃至整个中国的丝绸发展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