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当代乡愁诗人冯军权

近日,记者专访了当代乡愁诗人冯军权,冯军权笔耕不辍,用一颗真挚的心记录下了他心中的乡愁。

冯军权,笔名向山槐,男,汉族,甘肃甘谷人。文化学者、文艺评论家。中国诗歌协会、陕西作家协会会员、陕西(作协)青年文学协会主席团成员、陕西省散文家协会、西安作家协会会员,被誉为当代“乡愁诗人”。现任西安外事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

长期从事文艺文学理论研究,深入基层挖掘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人们的乡愁和情感寄托,先后创作了《回冯山》、《分家》、《棋局》、《冯山的葬礼》、《眼泉沟》、《进城了》、《与村庄为伴》等一批诗歌、散文和微小说,其作品被《延河》、《青年作家》、《青年文学家》、《西安晚报》、《农业科技报》等杂志、报纸刊登;中国网、中央党校干部学习网、中国新闻资讯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百度、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中国文化交流网、西部传媒网、陕西文化产业网、大秦网、西安新闻网、天水网、甘谷新闻网等媒体报道或转载其作品。

问:您好,读了您的很多作品,其中关于乡愁的文章非常多,在创作时,您为何想到这类题材?

冯:乡愁是一种现代性话语,它是我们每个人都在普遍体验却又难以捕捉的情绪。

其实,乡愁古已有之,《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就已经把乡愁体现的淋漓尽致了;诗人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便道出了中国古代社会文人的忧忧乡愁。羁旅之人登高“望乡国”、路远“思乡曲”、“见雁思乡信”、“寓目皆思乡”、“乡泪尽沾衣”、借酒“解乡愁”,无不是为思乡之情所缠绕。

现代社会中,乡愁是社会转型期自然而然、且普遍产生的一种焦虑和情感诉求,它绝对不是消极的,从文学角度来讲,它是一种文化现象。

目前,大多数农村劳动力抛弃土地,涌入城市,他们正努力适应城市,但他们的情感始终找不到归宿,精神始终找不到家园,这群人最终无论生活在城市还是回归乡村,他们都将难以安然,这是社会转型必然要经历的。作家路遥的表述就非常具体,农村是我熟悉的,城市我正在努力熟悉,这也是现在涌入城市的这群人的现实写照。

我也是一个在城市漂泊的游子,我心里的乡愁就是父母,是家乡的洋芋、罐罐茶、浆水面。我所创作的乡愁作品,从个人角度来讲,其实是一种农家情怀;从社会层面来讲,就是挖掘乡愁、展现乡愁,为和我一样的人留下美好的记忆,这是我创作乡愁题材作品的初衷。

问:关于“乡愁”和“乡土文学”,您怎么看?

冯:“乡”是基层族群,在农业社会,“乡”必然“土”,即靠土地而群居生存,因而就有了“乡土”一词。对于“乡土”的认同就成了乡土意识。在时空不变的情况下,认同是不自觉的、潜意识的,一旦时空变易,认同就上升到意识层面,表现为思念、向往、眷恋、同情、追寻和奉献的情感,通称为“乡愁”。

农业社会的乡愁,尽管到了愁绝地步,其实还是很单纯的,简单来说还是恋土、想家。农业社会的基础结构稳定,乡人的“家”和“族”的情结与生俱来,家乡是出生之地,也是归宿之地,栖息之地。

工业社会的乡愁则不同,商品经济、现代科技、流动人口,一拥百出。作为社会基础的乡村,千百年来的稳态被冲刷泛起。乡村何去何从?就成了严肃的、为人所关注的社会问题。于是,“乡愁”就有了更深的内容,就有了寄托乡愁的“乡土文学”。“乡土文学”中的“乡愁”,已经超越了古代文学纯朴的念家想家之情,展现出另一番滋味,那就是现实审思与浪漫留恋。

问:您的作品大都围绕你的故乡来写,文风朴实,画面感强,读后如临其境,意犹未尽,看来您的对自己的故乡一往情深,非常眷恋,我们也期待您有更多的乡愁作品出现。

冯:好的作家都是有原产地的,所谓原产地,我觉得就是故乡,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故乡就是自己的精神泉源,一个深藏记忆的地方,只要内心是真诚的,能够坦率地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和内心图景,那么写出的文章自然能够引起共鸣。

故乡是什么?故乡是心灵的憩园,是爹娘、是姐弟、是童年玩伴、是星星、是月亮,更是一眼泉水,是翻滚的麦浪。我的童年、少年都是在乡村度过的,后来外出上学、工作,但也没有忘记故乡,我的文章就是在亲身体验中,发自内心的一种生活感悟。

虽然我在城市居住,但我的内心始终无法安然,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亲人,让我时时魂牵梦绕。未来我将持续关注故乡的青山绿水、风土人情,让人们融入乡愁,感悟乡愁,通过寻找乡愁,找到本真的自我,让人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准备到哪里去。

代表作品:

村庄片断

奶奶的三寸金莲定格成一种记忆

爷爷的玉石烟嘴也没了踪影

生锈的农具躺在墙角

落满岁月的尘土

父亲坐在门槛上

鬓角斑白,一脸沧桑

吧嗒吧嗒抽着旱烟

磕烟灰时哼着秦腔

土梁上杂草丛生

午阳照射下斑驳的山地

光秃的田埂上一棵枯树

陪伴着整座村庄

陪伴着留守老人孩子

一阵悲凉哀婉的曲子

过些日子,就会从村庄深处隐约响起

把散落在人世上的人

把那些蹲在墙根的人

把那些背井离乡的人

像树叶一样,一个一个

毫无保留的送入土地

那技艺精湛的木匠大叔

如同一根腐朽的树根

望着门框,隔着明月,傻傻地笑着

当年会打墓地四爷,据说

如今已经收不到徒弟了

巷子里,遇到的都是熟悉而陌生的面容

去往墓地的小路上

乌云把天空压得更低

那伤悲的气氛

仿佛这空荡荡的世界上

只剩下生养过我的这座村庄

只剩下柴门里,日渐凋零的家园

进城了

男人进城了

女人跟着进城了

送信的老贾也进城了

猪圈空了

马圈也空了

连鸡窝都空了

狗不叫了

麻雀也不叫了

它们都进城了

有一天

母亲站在村头

顺着风的方向

想告诉儿子

你爹下不了炕了

喊出去的话

却在原地打转

原来,风也进城了

与村庄为伴

今夜

躺在家乡的山坳里

俯视村庄

它如沉睡在墓地的爷爷

一片安宁

我肆意亲吻泥土

那是土炕烧焦的味道

狗尾巴草散发出的粉香

是村庄的气息

我和小草紧紧依偎

它满身挂着清露

趟湿过裤脚的露水啊

是我深情的眼泪

我想走近村庄

她仿佛一团烟雾

在我四周飘荡

却在离我最近的地方消散

关键词: 军权 乡愁 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