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昆:一位坚守艺德和底线的玉雕大师

图片1.png

李长昆,资深玉雕师。

李长昆1990年毕业于北京玉器厂,师从当代著名玉雕大师王天祥、王世杰,并跟随翡翠界泰斗——摩太先生工作多年,具备将近30年丰富的翡翠玉雕经验,美术功底深厚,擅于运用浮雕、线雕、镂空雕等复杂的玉雕手法,因材施艺,制作出雕工细腻、形象逼真的件件翡翠精品。

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手里拿着一块翡翠原料,一个放大镜,仔细的看来看去,仿佛那上面能开什么花,连我站到他面前都没发觉。

李长昆师父气质非常儒雅,人也和蔼,笑起来的样子让人不觉与他亲近。我注意到他的手上满是粗糙的老茧,想必是将近30年与这些石头作伴导致。

“记得初识玉石之时,并不知道玉石与翡翠的关系。那时听摩太老师讲翡翠的专业知识,是什么都没有听懂,总溜神,心想那就是块石头。后来亲身体验了操作玉石切割的过程,再以后又见到了一些翡翠雕件,才知道了那石头是有市场价值能卖钱的,更是有内涵有生命的!那时就下定决心要学习雕刻技能,不是为了挣钱,而是喜爱玉石的神奇之处,慢慢地就与玉石结缘了。”他提到往事的时候,眼神里有几分怀念。

他说,如今翡翠市场混乱,虽然市面上假的翡翠很少,但是以次充好、乱开价的却很多,经常有朋友满心欢喜的拿着结缘的玉给他瞧,结果瞧来瞧去是个玉,但是他又很为难,不知道该不该告诉朋友这个真相。

“也经常有人跟我说,你为什么不用和田玉充一充翡翠,反正别人看不出来,每次听到这种话,我都会很严肃的打断他,我觉得他是在侮辱我,怎么能这样想?”说到这个,他神情严肃。

如今和田玉因与翡翠相似,外行人看不出,就经常被充作翡翠去售卖,但是和田玉是软玉,翡翠是硬玉,根本不是一种东西,价值也不同。

他说:“还是当年王世杰老师说的那句话,世间万物难得一琢,人也一样。这句话意义很广也很深,如今更能体会到这话的意义。”

因为翡翠的资源越来越少,缅甸政府近年来对翡翠矿区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大大限制了矿区开采和进出口,这使得市面上的一手翡翠变的难能可贵,黑心商家也更嚣张,价格自然不菲。

“长昆每天待在工作室磨玉,不在工作室的时候,就一定在矿区,吃睡都在这两个点,风雨无阻。”他的同事说。

“没办法,为了对得起自己,我得保证我们是一手原料,好料子拿到手里,我雕起来也开心。”说到这,他一脸平静,仿佛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李长昆老师给我看他自己的作品,每件都精巧绝伦,就我一个外行人看起来,都觉得大师不愧是大师,雕工让人惊艳,每件翡翠都非常漂亮。

图片2.png

“我的每块翡翠,都是由我亲自设计,从设计图到雕刻,都是我自己来完成的。”听到他这么说,再看这些精美的翡翠,我的敬佩之心更甚。

做玉雕要有恒心,有倔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的心态,不可半途而废。尽管其中要经历很多挫折,也要直面困难,去实现所希望的境界。

做玉雕还要有敬业的心。制作玉雕作品的过程中,不断改进自己的工艺技能,精益求精,注意细节,不断地完善素材,使作品的极致得到升华。

做玉雕是一项繁杂的工程,要有创新的构思,不仅有创意,有灵感,还要不断研究,不断比较,大胆探索,走自己的构思,这样才能做出推陈出新的作品来。

他的同事说,朋友们私底下提起他,都说他是“不是在磨玉就是在磨玉的老黄牛。”长昆师父在旁边笑,说他觉得自己不是老黄牛,是老匠人。

“不进一寸,也不失一毫,这就是我自己的匠人之梦!”长昆师父说到这,脸上满是自豪。

30年的玉雕生涯,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喜欢所以关注,才有了后续的学习和专研。整个过程虽然简单,但也感受到了许多复杂。雕刻过程中悟道了匠人之心,作为一个匠人要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事业。需要付出自己的真心。劳作不仅是为了获得报酬,更是对它倾注情感,每一件作品都是爱心呵护的成果。

灿烂的玉雕文化离不开匠人们的努力,匠人们一代又一代地薪火相传,进行诗意的劳作,一直延续至今,所谓的工匠精神,其实就是匠人之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