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网受邀参加首届天津种子大会暨种业科技院士论坛,并做专题报告

 

为加强国际国内种业交流,促进京津冀种业协同发展,帮助天津市种子企业拓展国内市场,持续强化种业核心竞争力,由天津市种子行业协会、天津市作物学会联合主办的首届天津种子大会暨种业科技院士论坛于2017年9月17日——19日在天津市武清区隆重召开。

本届大会设立了商务洽谈区、现货交易区和地展展示区3个功能区,开展了种业科技论坛、商贸洽谈、种植展示示范、种子现货销售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共有来自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美国、荷兰、以色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100余家种子企业参加展会。本届大会现货交易展位达到338个,琳琅满目的种子吸引了大量种植户及市民购买。大会地展区面积30000平方米,种植展示花椰菜、菠菜、油菜等作物1300余个品种,筛选出适合京津冀地区推广的优秀蔬菜品种121个。

本届高层次种业科技院士论坛由天津市种子行业协会会长、天津市天隆种业公司董事长杨飞先生主持,特别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万建民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谢华安院士、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3位院士,和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兼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邓华凤博士、有种网副董事长闫文鸿先生、有种网CEO赵绍辉先生,等机构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种业科技发展做专题报告,为天津种子大会融入了科技因素。论坛就国内外种业科技发展、互联网+种业现状与趋势进行学术交流,旨在提高我国种业行业水准和科技动力,为整个行业发展发挥基石作用。

院士万建民受邀出席

院士谢华安受邀出席

院士罗锡文受邀出席

有种网副董事长闫文鸿受邀出席

有种网副董事长闫文鸿与罗锡文院士合影

赵绍辉从互联网农业的大背景出发,强调农业4.0的到来。他说,中国农业正在经历土地变革、品种变革、渠道变革和组织变革,通过这四大变革,原有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会被适度规模、集中式的生产方式所取代,互联网+农业新型生产方式成为主流。农业也从分散化的传统小农经济1.0模式、局部农业现代化的2.0模式、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3.0模式,进化到融合互联网的高度智能化的智慧农业4.0模式,诞生了以农业4.0为标志的新农业文明。

赵绍辉在“种业科技院士论坛”做专题报告

在新农业文明时代下,赵绍辉明确了“互联网+农业”的9大应用分类及“互联网+种业”的8大应用分类,赵绍辉认为当前“互联网+农业”的9大应用分类分别是农业信息服务、农业电商综合服务、农资电商、农产品流通渠道电商、农产品终端电商、智慧农业与农业技术服务、土地流转与土地托管、农业金融服务和农业物流服务。而“互联网+种业”应用分类则包括种业信息门户、中国种植资源数据库、种子科技园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转基因材料管理平台、种子电商交易平台、智慧农业与种业物联网管理平台、科研育种管理平台、育种材料交易与种子品种权。正是基于农业4.0的背景和上述应用分类,有种网形成一套独有的方法论和认知体系,同时也探索出全国领先的“互联网+县域+农业产业链”的商业模式。

线上,通过有种网、禾中味道电商平台,聚集全国大量优秀农资、农副产品企业入驻开店,汇聚大量优质的农资、农副产品网上商品,供农民和消费者选择。线下,通过建设全国性县域综合服务体系,把线上互联网服务,延伸到县、乡、村线下网点。解决农户不习惯网上购买问题,农户不信任网上农资问题,农资产品村点物流送达问题,农业技术上门服务问题,获得平台对农户的粘性。最后通过建立农业产业链服务体系,优化产业链,实现全程可追溯,保障食品安全,实现优质农产品的品牌溢价,获得价值增值,实现平台盈利,使得平台生态体系进入良性循环发展。

此次大会是一场产学研紧密结合,顶层院士高端智慧与企业民间智慧相结合,种业科研、种业互联网与市场相结合的一种组织创新,必将对未来中国种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未来天津将着力发展种源农业,形成科研分工合理、产学研结合、资源集中、运行高效的育种新机制,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建设适宜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种子生产基地,支持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将天津打造成背靠东北、面向黄淮海、走向世界的高品质种源基地。

有种网作为国内知名的现代农业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将充分利用天津的区位优势及强大的技术支撑力,进一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实现自身成长的同时,也将充分发挥农业互联网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为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院士简介

万建民,男,1960年出生。博士,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一级岗位杰出人才,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学院院士(农业学部,2015年12月)2015年8月19日任命万建民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谢华安,凭着对土地的反哺深情和对农民的挚爱,为中国杂交水稻的研究与推广并在国际保持领先地位做出突出贡献。研究创立了四项关键技术,并应用于育种实践,培育出中国稻作史上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汕优63”,被称为“杂交水稻之母”。他本人还荣获福建省“6.18”突出贡献奖。2012年07月,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院士应邀出任世界客属第二十五届恳亲大会首席“城市骄傲”形象大使。

罗锡文,大学农业工程系系主任、工程技术学院院长,1996年5月至2006年5月任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现任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业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农业工程学报》、副主编、《农业机械学报》编委,并是国际地面车辆系统协会(ISTVS)会员、国际土壤耕作研究组织(ISTRO)会员、亚洲农业工程协会(AAAE)会员、美国农业工程师协会(ASAE)会员。

邓华凤,民建中央科教委员会委员、民建湖南省委常委、经济与法律委员会主任。现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天津市水稻技术工程中心主任,中国杂交水稻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国家粮食与  食物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南大学和湖南农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曾获国家发明三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和中国青年科技奖。

关键词: 种业 天津 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