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中国“亚洲财富新丝路”思享会圆满落幕
一直以来,香港作为连接中国与境外经济纽带的桥头堡,在中国经济对外开放与迅猛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落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带建设的大幕开启,以及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各项互联互通机制的陆续面世,香港金融市场势必迎来巨大的新发展空间。
9月16日,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携手21世纪传媒,在上海金茂君悦酒店举办名为“亚洲财富新丝路”的2017恒生中国财富思享会,邀请众多资深金融专业人士,向与会沪上高端投资者全方位解读一带一路倡议落地下的港股投资新机遇。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从宏观经济层面,解读了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对个人财富管理的多重影响。
他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持续落地,中国经济发展正逐步好转,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全球各国央行开始收紧货币政策,整个金融周期正呈现收缩态势,这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新特点——经济进入稳定扩张周期,金融进入收缩周期。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最好的应对策略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保持适当的权益类投资,把握国企改革、消费升级与技术创新的三条股票投资主线;二是持有一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包括挂钩股票指数基金的银行理财产品等,等待中国各个产业因技术升级出现洗牌,再将资金投向行业龙头企业获得更高回报;三是优先配置主权债,其次是信用债,最后才是利率债。
他特别强调,未来20-25年,随着医疗技术进步,人类寿命可能会达到120岁,如今人们设定的财富目标,未必能支持自己将来的养老生活,因此获取稳健可观的财富回报,就变得特别重要。
(恒生银行私人银行及信托服务主管 陆庭龙)
恒生银行私人银行及信托服务主管陆庭龙则从近期发生的一系列投资并购案例,解读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对香港各大产业、以及相应资本市场的具体影响。
他指出,近期中国远洋集团收购了香港一家老牌航运公司——东方海外,收购的原因并不复杂,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落地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带建设,未来很多高附加值产品(包括电子产品、附加值较高的小商品),或许将从内地转道香港,基于香港的全球航运操作便利性,再运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某种程度也会带动香港航运业、物流业迎来新发展机会,资本市场也会很快做出反应。
“事实上,不只是航运物流业,香港很多产业都将会受益一带一路倡议落地,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陆庭龙直言。这势必吸引全球越来越多资金流向香港股市,推动香港股市持续更好发展。
但他提醒说,香港股市的最大特点,就是机构投资者主导。内地投资者若以散户心态投资香港股市,未必行得通。在一个机构投资者主导地市场,投资者应该一方面将更多投资目光放在各个行业龙头股身上,争取更高的投资回报;另一方面将一定资产配置到指数化基金产品或理财产品,避免自身投资失误造成额外的财富损失。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落地,香港股市里很多细分行业的龙头股,将成为很大的受益者。”他强调说。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 关永盛)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关永盛则解读了一带一路倡议落地下的香港股市独特的投资机会。
他指出,在香港股市,不少产业都会因一带一路倡议落地而呈现更快的发展趋势,因此投资者通过投资港股,完全有机会分享这些公司业绩增长的成果。
此外,投资者还需要注意,近年随着股市波动性越来越高,投资指数化产品的被动投资日益兴起,因为它既能帮助投资者捕捉到经济好转、股市整体上涨的可观回报又能有效分散投资风险。
多位嘉宾的精彩观点,赢得与会投资者的热烈反响。多位投资者表示,这次论坛让自己对一带一路倡议落地下的香港金融市场投资机会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也掌握了不少港股投资技巧,为自身资产全球化配置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鉴。
免责声明
本文内含专家观点仅供参考之用,不代表恒生中国之见解。专家观点乃反映专家就有关金融工具或投资项目之个人意见,而有关专家过去、现在或未来之报酬,并无任何部分直接或间接与本文件内的特定建议或意见有关。本文件的内容并非(亦不可作为)买卖外汇、证劵、金融工具或其它投资的要约或邀约。
本文件所载之专家观点只属指示性,并且未经独立核对。恒生中国对当中所载之任何专家观点,或形成任何专家观点之基础的公正性、准确性、完整性或正确性并无作任何明示或默示的担保、申述、保证或承诺,亦不会就使用或依赖本文所载的任何专家观点承担责任或法律责任。投资者须对本文件所载专家观点的相关性、准确性及充足性自行作出评估,并就此评估进行认为需要或合适的独立调查。
本文所提及之投资项目未必适合所有投资者。投资者必须根据其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及独特需要作出投资决定,并在有需要时咨询独立投资顾问。本文不应赖以作为此方面的用途。
本文件并无考虑任何收件人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特定需要。投资涉及风险,投资者需注意投资项目的价值可升亦可跌,而过往之表现亦不一定反映未来的表现。本文并不拟指出本文内提及的证券或投资项目可能涉及的所有风险。
©版权[2017]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未经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不得将本文件之任何部分复制、储存于检索系统,或以任何形式或途径(包括电子、机械、复印、录制或其他)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