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连华--不忘初心 之 共筑中国书画梦
谭连华 男,号梅松客,斋号梅松堂,现为中国画学会(美国)创会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会长,一级美术师,潍坊心连心公益书画院院长,中国画都影视特刊艺术顾问,中國老齡委《孝行天下,關愛老兵》藝術顧問,万印楼印社社员,世界华人联合总会中非贸易促进商会书法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潍坊市心连心公益服务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就读张津诚国展创作院,齐鲁中国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早期受蒙于于希宁、陈寿荣、郭怡孮先生,现受教于李苦禪入室弟子刘国卿先生,国画《松鹰图》被新长城组委会镌刻在新长城上永久展示,被授授予《杰出艺术家》,两会企业家报导被授予《人民艺术家》。
谭连华 作品1
“意”“气”风发 松骨梅心
——浅谈画家谭连华和他的创作理念
王玉龙
谭连华的创作理念根植于深厚的中华文化。他常久浸染于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历史,道家的自然空灵,儒家的中庸和谐,佛家的亲善修为等,他都努力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日积月累的深厚学养,使他渐渐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气韵生动有感染力的画卷。
谭连华 作品2
历代花鸟画家多以松、梅、兰、竹、菊为载体,抒发内心之情怀。松,梅,竹,历称“岁寒三友”,体现君子风范,侠义风骨,文人墨客无不对其赞美颂扬。谭连华也不例外。他不断对书法、甲骨金石碑刻操持体悟,把感悟和情操融入到笔墨当中。在表现松、梅时,抓住其精神意蕴之特质书写内心情感。他善于用哲学的思维和超然的视野看待人生百态万象,试着发现另一种境界。画画之初,他觉得看松是松,看梅是梅;领悟其精神内涵后,观松不是松,赏梅不是梅;经过漫长的思索彻悟后,他的画风有了质的转变,笔墨变得更加简练,而松梅特有的品质和气息更加活脱。用他的话说,此时看松还是松,看梅又是梅。
谭连华 作品3
谭连华画松树时善用独特的“古拙”笔法,侧锋或中锋行笔,皴、擦、点、染、钩,笔随意到,境随意出,使质感古拙苍蕴。表现松针时则常用“铁线描”的笔法,快速中锋行笔,如李小龙功夫片截拳道里的寸拳,笔墨由浓到淡、由浅到深,加强了其对比的关系或笔墨的内涵,表现出松针质感的张力,在视觉的冲击力中蕴含着内在精神意蕴。在表现梅花时,他喜欢用铁线银钩重构花瓣,轻重缓急挥洒有度,力求要写出它的劲俏孤傲、冰清玉洁的气息。
谭连华 作品4
在中国画当中,既要有笔墨之“意”的东西,还要有灵动的元素。在“情”的作用下,使“气”灌全身,“意气”风发,推动或调动全身每一条经络发挥其作用。谭连华的画作常常表现出这种以意带笔的手法,使表现出的意境给观者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这种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把要表现的对象内在的精神气质加以抒发放大,使画面充满了意蕴。这“意蕴”产生的灵感,是“诗境”的,是有文化内涵的,是哲学的,“禅味”的。这种“意蕴”气息来源于画家的文化阅历、意趣及修行,是画家学养和人格魅力的体现。既要画“气”,又要画“形”,使画面“气韵生动、形神兼备”——这正是谭连华绘画孜孜以求的目标。
谭连华 作品5
谭连华 作品6
谭连华 作品7
谭连华 作品8
谭连华 作品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