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石化:做绿色化工循环经济的践行者
宁东,一个占地700余亩的湖泊上,三两水鸟在水中嬉戏,各类鱼儿在水里欢快畅游,岸边的水草随风作揖,湖面波光粼粼、清澈见底,倒映着碧蓝的晴空与白云,这一切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一般,和谐又富于情调。如果没有人提示,你是绝对无法想象,这样美丽的画卷竟然是置身在一个石油炼化的厂区内。
这个湖泊作为宁东宝塔石化生产基地的一部分,其作用与意义不亚于任何一个生产车间。它作为绿色生态的典型告诉世人,炼化厂区可以不必浓烟弥漫,也可以不必臭味熏天,只要心存一念,化工与绿色也可以和谐相融,而这也是宝塔石化多年来的坚守与执着!
化工与绿色生态和谐共存
走进宁东宝塔石化的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炼化生产作业区的塔群,在蓝天的衬托之下,显得高大巍峨,地面的植被在阳光照耀之下,一派生机勃勃之象。整个作业厂区极少见到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这不仅归功于厂区的合理规划与布局,更得益于宝塔石化在环保方面所下的功夫。
“宝塔石化非常重视环保技术的投入,每个炼厂均消灭废水、废气、废渣”陪同我们的工作人员如是对记者讲道,“环保的投入虽然初期成本提升,但后期成效卓著,产生的效益很难用金钱可以衡量”。事实上,宝塔石化在环保绿色的理解上不仅停留在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上,它在工艺的控制与产品品质的提升上,也是颇下气力。
“国家对油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标准也是逐年提高,我们干脆一下子把产品的标准提高到国五以上”说到这句话,宝塔石化集团董事局主席孙珩超眼神里掠过一丝得意与自毫。孙主席的自毫是有底气的,根据宝塔石化的企业资料显示,宁东基地自去年开始,就全面具备国Ⅴ标准柴汽油生产能力。2016年10月16日生产出第一批合格产品,经过加氢脱硫和改质后的汽油,硫含量降到10ppm以下,实现了汽油向国Ⅴ标准的全面升级。12月,宁东基地再传捷报,80万吨柴油加氢装置开车一次成功,产出第一批合格产品,精制柴油硫含量大大低于国五10ppm标准。这不仅让宝塔的产品更具竞争力,同时也是宝塔响应国家号召,应对空气污染所承担的企业责任。
说到企业责任,或许还应该谈一谈宝塔对宁东当地的生态治理。据陪同的工作人员介绍,宁东宝塔石化基地在入驻前,这里本是一片逐渐沙化的盐碱之地,基地的入驻让即将被沙漠吞噬的荒地渐渐恢复生机。宝塔石化集团每年花重金用于生态治理与保护以回馈社会。最为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基地西边废水河流的治理。这条废水河流是周边其他煤矿企业排放污水而形成的“自然河流”。由于污水长期得不到处理,臭气熏天,污水四处流淌,严重破坏了周边的生态环境。2006年,宝塔石化集团花钱在这条废水河流的下游建起了一个大坝,形成了一个占地760亩的人造湖泊。其后,又数次投资对污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国家级环保生态标准,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湖。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个生态湖还建有水上演艺厅,拥有一个290平方米的水上舞台,800个观众席位,230个就餐席位,主要承担集团内外大型演出活动。
如今,这个生态湖已成为一个景观工程,充分发挥着蓄水、绿化功能,在改变宝塔石化宁东基地用水状况的同时,也对周边气候环境起到了调节作用。
布局农牧林,让绿色生态发挥经济效应
如果说在炼化厂区搞环保工程和生态治理是在践行“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理念,那么治理宁夏中卫10万亩红枣林便是宝塔石化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完美注释了。
自党的十八大之后,建设生态文明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共识,作为一家炼化企业,生产本身就是一个高耗能、高排放的过程,这让孙主席觉得必须为自己的家乡做点什么。2012年,宝塔石化集团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工带农,联农带农的方式,从中卫市人民政府接过对永大线10万亩红枣林地70年的经营管理权。
“公司从战略高度对石油化工产业做‘减法’,为打造生态宝塔做‘加法’”,宝塔农林牧公司总经理孙尚宽谈起集团公司承包红枣林时的缘由时,脸上充满了敬意。这份敬意不仅深入每一个宝塔人的心里,还化入公司的发展规划里。据悉,宝塔石化把发展绿色经济写入了《宝塔宪章》,明确提出了“宝塔生态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率,为工业撑起一片绿地,建设宝塔生态还地球本来面目”。与地球重新旧好,成为宝塔在生态治理上的行动准则,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让林地在固碳释氧,改善气候变化方面效果更加的明显。
“生态治理的投入是暂时的,但收益可能是永恒的,达到一定程度后,它就会带动经济与环境的自发良性循环发展。” 宝塔农林牧公司总经理孙尚宽表示道。这话不假,宝塔农牧林公司在集团公司的支持下,投入资金改造了林地供水体系,实现了林地节水灌溉全覆盖;针对林草植被覆盖率低,采取秸秆还田等办法,增加了林草植被;每年坚持对宜林地荒地植树200亩,加强了对沙化土地治理,形成了以原生植被为主体,功能稳定、类型齐全的自然生态系统,有效增强了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林地生物种数由原来的9种增加到15种,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成为对抗沙漠的一道亮丽的“绿色长城”。不仅如此,这个“绿色长城”还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致富林”。5年多的努力,宝塔农林牧公司完成低产杂品枣树改造3.6万亩,改良后的优质红枣产量达到每亩500斤以上,并解决周边2000多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了他们的收入。这种良性循环还将保证这片10万亩的红枣林在经济效益的带动下,促进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树上有枣,树下有瓜,林中有鸡”这是孙尚宽向记者多次描述的一个场景,生态的改善让本该沙漠化的荒地重新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个场景让孙尚宽脸上始终洋溢着一种幸福感和成就感。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10万亩的红枣林将在吸收温室气体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2015年底,巴黎气候大会召开,碳交易成为全球不可阻拦的潮流。中国承诺2017年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碳交易市场的建立,这个市场的建立将为减排效果明显的企业带来福音,从某种程度上讲,10万亩红枣林在固碳方面的成就将会是一笔巨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