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5年,注气驱油成为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主导技术

 

  本报讯 西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院通过攻关实践,探索形成了缝洞型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近5年累计增油150万吨,降本1.2亿元,经济效益显著。

  塔里木盆地石油资源量占全国的12%,而西北油田分公司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占塔里木盆地总探明储量的78.1%,占新疆地区碳酸盐岩油藏产量的60.2%;作为塔里木盆地的主力油田,碳酸盐岩油藏2011年产量达到544万吨,但同时20%的油井进入开发中后期,亟待探索革命性的采收率技术。

  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复杂,有着超乎寻常的非均质性,采收率远低于国内外平均水平。近年来,由于油井供液不足,分公司有近十分之一的油井通过注水补充能量。而缝洞型油藏受限于溢出点位置,注水仅能动用溶洞溢出口以下的剩余油。

  西北油田石油工程技术院成立了缝洞型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攻关小组,针对非均质性严重,以大尺度缝、洞为主的储集空间,创新性地提出了缝洞型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

  2012年注气先导试验初期,液氮注入工艺技术吨油成本高达4000元以上,单井费用720万元/井次。面对如此高昂的成本,走低成本之路是唯一的选择,只有在提质增效和工艺降本方面下功夫,才能解决眼前这道世界级的难题。

  他们创新设计了气水混注工艺,在40兆帕以下规模注气、集成撬装化注气,实现了超深井高压高效注气、研发了超深井注采井口优化技术,降本40万元以上;研发了超深井注采管柱优化技术,降本30万元以上;集成了综合防腐技术,降低检泵率17.5%。

  工程技术的突破,是超深井注气提高采收率得意规模化应用的关键。历时5年攻关实践,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成为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主导技术,形成了特有的一项低成本开发接替技术,经济产值增量达26.4亿元。

  目前,该技术已推广至国内其他同类油藏油田,如塔里木油田等,对国内外类似油藏具有借鉴意义,填补了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的空白。(李 敏、丁保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