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赞创始人及CEO范凌出席2017经济学人创新峰会,分享数字转型的五个观察

 

2017年9月21日,2017经济学人创新峰会在香港举办。本次会议主题为“桥梁连接的世界中的亚洲创新” (Asian innovation in a drawbridge-up world),参会嘉宾包括利丰集团主席 William Fung,经济学人美国商业编辑 Vijay Vaitheeswaran,谷歌产品总裁 Caesar Sengupta,通用电气(GE)副主席John Rice等。

特赞创始人及CEO范凌受邀出席,在“来自未来的声音:亚洲新一代创新者(Voices from the future: Asia’s next-generation innovators)” 环节发表演讲,分享了数字转型的五个观察。

范凌在经济学人现场演讲

第一个观察是“需求侧的极度细分”。数据算法已经成为可支配化要素,消费者数据变得越来越精准和深刻。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中国开始越来越强调人性经济,而人性经济最大的特征就是产品数量的极少化和产品品类的精细化,人们可以拥有专属的个性化产品。

第二个观察是“供给与需求的断层”。需求侧(消费者那一侧)已经实现了“千人千面”,比如亚马逊、淘宝等网站的智能推荐,但在供给侧,服务、产品和营销等内容的供给还是保持传统的模式。供给侧也需要平台化,才能更好的服务消费者和平台。这也是互联网的下半场,或数字转型的下半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三个观察是“在线、连接和交互”。最早,人和数据的连接在非常外部,人们逐渐在Google、Facebook、Airbnb上实现信息、关系、物的连接和共享。再之后,互相连接的是人的技能、人的身体,然后是人的大脑,这与脑机交互其实是类似的概念。而当整个网络中的接口实现统一的时候,数字化才能够成立,这也是当前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第四个观察是“超细分个体的涌现”。范凌提出“超细分(Hyperspecilization)”的概念,他解释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可被替代的价值,这些价值恰恰来自于自己最特殊的技能。通过数据算法,通过平台,个人的价值机会被全世界调用。这种数据对接的能力,是我们要面对的挑战,也是在数字转型中的很大的机会。”

第五个观察是“人机交互的新组织”。范凌提出,面对数字化转型和平台的发展,组织要重新思考组织的价值和组织方式,积极寻找和外部接触的优势。

范凌博士是特赞 | Tezign.com 创始人,他毕业于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曾经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教授。2016年他发起成立了同济大学x特赞设计与人工智能实验室,致力于设计与数据、算法和网络的跨学科应用研究。2017年,他发布了全球首份设计和人工智能报告。范凌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Young Global Leader)和阿斯彭学会中国会员(Aspen Institute China Fellowship)和阿斯彭全球领袖网络成员。

经济学人创新峰会由《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主办。创刊170多年的《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杂志之一,也堪称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媒体。这本政经杂志的忠实读者包括政商学界的决策者、企业家、各界精英人士等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人群。《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每年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80多场会议活动,议题跨越众多行业和专业领域,为商界精英和意见领袖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