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威资本:胶囊旅馆模式在中国难以复制吗?

胶囊旅馆,又叫“太空舱旅馆”,是日本盛行了几十年的住宿文化,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日趋成熟,在世界旅游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几乎成为了日本的又一标志。

在其他国家的人们看来,它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既低碳环保、经济便捷,又新奇时尚、充满趣味。

然而,当胶囊旅馆离开了孕育它的岛国之后,却屡遭冷遇,以中国为例,曾经饶有兴趣,甚至在日本曾经消费过胶囊旅馆的人们,却不愿意在自己的国土上为它买单。这一切究竟是何原因?

早在2011年初,上海就曾出现过胶囊旅馆的业态,但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悄无声息的消失了。据当时官方解释:该胶囊旅馆使用的建筑材料是玻璃钢,属于可燃材料。因存在火灾隐患,人口密度超标,疏散困难,消防部门不予行政许可。

除上海之外,国内几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引进胶囊旅馆后,大部分的收益也远远低于预期。一位曾经专门去日本考察过胶囊旅馆的某连锁酒店老总甚至直言,据其了解,作为一种暂时性居所,除了日本之外,胶囊旅馆从未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得到推广和发展。

导致胶囊旅馆很难占领国外市场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胶囊旅馆最开始在日本产生的土壤,并不是基于旅游业,而是日本的加班文化和高昂的出租车费用催生出的产物。以国内出租车费用较高的上海做参照,在上海30块人民币的路程,在日本可能要3000多日元,约200人民币大概是上海的6-7倍。而大部分日本人的住处都远离市区,因此,赶不上末班车的人们,通常选择胶囊旅馆来过夜。

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很多国外游客把去日本入住胶囊旅馆当作一种特色文化的体验,但也仅仅是体验一晚而已,旅行中的其他时间,即便出于节约成本考虑,游客们也还是会选择经济快捷型酒店,或者是青年旅社。

一些学者从民族心态的方面提出,胶囊旅馆之所以在日本可以被多数人接受,是因为日本本身就是一个人口密度极大的国家,日本人自己的房子也是讲究小而美,因此,胶囊旅馆狭小的空间不会让他们觉得非常压抑,难以接受。

作为旅游学界研究酒店业的专家,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何建民教授表示:胶囊旅馆是一种极高密度的酒店住宿设施,从经营者、入住者及社会利益等方面综合分析,胶囊旅馆与中华民族的文化习俗不相称。

说到底,市场经济虽然提倡行业的创新和个性化自主经营,但是还必须符合社会性。当今社会,许多人将概念创新作为创业的立足之本,在这个各种Idea满天飞,各种项目纷纷吵着搞融资的时代,许多投资人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开始采取广撒网的方式进行投资。

好的Idea永远只是超前与市场半步,而不是超前一步。既:消费者心里已经有了需求的潜意识,但市场上又没有类似的产品。在这样的情况下,整合需求资源和供给资源,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市场的普及。同胶囊旅馆相比,国内近10年来兴起的许多经济快捷酒店,就明显更符合市场需求。

如果一个创意Idea超前到市场还没有这样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意识,在产品推出后,经营者还要承担市场消费意识的启蒙、消费观念的灌输等工作,至于市场是否能够接受,还另当别论。这样的项目,从投资角度而言,要收回成本,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关键词: 胶囊 中国 旅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