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代表热议防范金融风险 真融宝吴雅楠出席并发言

 

9月9日,人民政协报举办财经智库沙龙。此次沙龙重点关注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对近年来在我国日臻活跃的金融科技应发挥的作用进行了重点讨论。

财经智库沙龙现场

出席本次沙龙的嘉宾包括: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李克穆,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后勤部副政委兼纪委书记、中将刘晓榕,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王广谦,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范集湘,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刘克崮,以及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真融宝董事长吴雅楠等金融科技企业代表。

真融宝董事长吴雅楠

真融宝董事长吴雅楠发言全文如下:

以科技驱动金融“引虚向实”,以科技带动资源有效配置

尊敬的刘克崮行长、李克穆主席、王广谦校长、刘晓榕常委以及各位委员领导,

我是真融宝董事长,今天很荣幸参加第16期财经智库沙龙,探讨金融科技在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中的责任担当。

作为一家以资产配置见长,利用金融科技为新兴中产阶级提供以技术驱动的新金融服务的机构,真融宝一直以来都认为金融科技是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科技的核心是金融,而金融的本质就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

真融宝是于2014年8月正式上线的,我们给用户提供跨越资产品类和市场的一站式理财服务。真融宝通过盘活存量资产、促进场外市场的交易标准化和风险定价的市场化,提高资金融通效率。

真融宝的创始团队主要由来自传统金融机构和大型互联网公司的人士组成,我本人之前主要是做投资的,曾经在加拿大管理过包括股票、债劵、货币和衍生品等多种资产在内共计300亿加元。回国以后担任过信诚基金管理公司数量投资总监,管理公募基金逾200亿元人民币。2014年和来自百度的李强先生一起创业。真融宝于2014年获得知名天使及孵化机构投资,2015年分别获得经纬中国的和红杉资本的多轮风险投资,目前用户量超过230万,交易总额超过960亿。

真融宝能走到今天一方面和国家鼓励创新有关,另一方面,实体经济的转型发展需要在供给侧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让金融在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承担为实体经济做好资源配置的功能。

如何在目前错综复杂的国际金融和经济大环境,以及国内实体经济转型突围的宏观环境中,构建金融基础性制度,特别是以科技驱动新金融业态的浪潮中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如何担当和作为?

一、灰犀牛从哪里来?金融系统风险成因与路径

实体经济是本,金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经济改革加快了,金融跟不上,会拖经济发展的后腿。金融改革与创新过快了,同样会引起经济的不稳定。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过度创新就是“自娱自乐”,就是“非理性创新”越容易引发“无序泡沫”!导致黑天鹅和灰犀牛并存!

如今的灰犀牛部分原因是金融机构之间互相持有,资金链被延长,杠杠放大,资金空转,没有流向实体经济,风险传导隐蔽性增高。这会成为系统性风险的隐患。根本原因还是金融系统还缺乏有效市场定价的环境与机制。长期以来,金融系统只堵不疏,资金缺乏有效投向,使得空转套利加大,虚实脱节。

二、 灰犀牛如何防控?以科技驱动“引虚入实”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虚和实的关系一定要理顺!宏观经济环境目前面临两个“空”的痛点:产业空心化和资金的空转,所以迫切需要加快供给侧改革。中小微企业急需输血和造血,传统金融对这方面的服务还是有缺失的,而且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我们看到在存款端,资金利率不断下行,而在贷款端,虽然利率市场化正在进行中,但是对于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小民营企业来说,高昂的融资成本还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近年来,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持续下滑,是一个很悲哀的现实。我们目前处于经济转型期,亟需金融在供给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配置结构,才能焕发民营企业活力,促进经济转型和升级。

避免资金“脱实向虚”的前提是,疏通实体经济的输血和造血渠道,特别是实体经济中的毛细血管—中小微民营经济,“盘活存量、激活增量”,让实体和民企有所为,而不必挤压资金进入虚拟经济,才是“引虚入实”的根本引导和疏通之道!

另一方面,金融资源被严重浪费和效率低下。伴随着过去多年的高速货币增长,M1-M2的剪刀差非常大,资金空转现象很严重,没有流入实体经济。中国人均GDP已达到8000美元,迈入中高收入经济体。中国老百姓的财富快速增长。随着房地产政策的转变,“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投的”,更多的资金正在寻找配置方向。从全球各国经济发展历史来看,在这个阶段,社会很容易滑入“流动性陷阱”的怪圈。

打破“流动性陷阱”的怪圈的根本在于“疏导结合”!唤醒“沉睡的资金”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疏通资源配置渠道,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明晰和提升风险定价机制,引导资产定价更加标准化。在“去杠杆、去泡沫”的前提下,降低金融风险。

高效的金融系统是实体经济可以被输血和造血、减少资金空转和防范“灰犀牛”的前提。建立一个以有效市场定价的资源配置的金融体系是当前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实体经济的反哺有赖于资本市场的畅通流动和市场定价。过去,过多地依赖间接融资,使得系统性风险集中,缺乏风险的有效传递和转移以及风险定价机制,灰犀牛会越长越大。还是要解决直接融资的市场定价环境才是嫁接虚实有效对接的根本所在,引导资本长期并稳定地流入实体经济,激发实体经济的活力。

科技可以助力金融加快改革,提升资源配置效率。1)科技可以助力盘活存量和激活增量。中小微的存量盘活和增量可以借助科技与社会中闲置资本有效对接,促进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的输血和造血。

目前的金融科技已经为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搭建一个桥梁。金融科技的特征是处理和对接小微资产和碎片化场景。现在真融宝正在做的一个事情就是供应链金融,我们看到一些数据,很多企业存量是没有被盘活的,这些企业的金融需求还没有被满足,金融科技可以帮助中小微企业盘活存量,围绕产业链为基础,以订单质押模式和真实销售为前提,提供“灵活融资、随借随还”的融资渠道和资金,让中小微企业焕发活力,定位核心优势,提升经营效率。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长期难题。为什么金融科技能有所改变呢?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基因使得金融科技模式在服务中小微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打穿了渠道,扁平了层级,拉近了与这些中小企业的距离,不是指物理距离,而是指服务半径。通过大数据和场景化的风控,风险定价和风控流程的化及电子化管理在“产融结合”的大背景下成为可能。

现在,供给侧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金融是供给侧改革的“吹号手”和“助推器”!如果金融改革不到位,也会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科技作为目前比较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可以有效的提高金融对供给侧的资源配置效率。资本的力量和精细化配置将是推动改革深化的重要推手!

金融科技的存在,其实是在弥补传统金融无法触达或不愿意服务的空白。中国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小微金融,他就像中国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经济当中最需要活力、最缺乏资金的中小微企业就需要这些毛细血管输血。

三、灰犀牛与治未病:提升监管科技能力

在治未病方面,监管层应该:1)坚持“堵疏结合”,既要堵住监管套利的通道,更要疏导资本市场的定价环境,扩大直接融资的渠道,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既要统一监管,也要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环境,扩大直接融资的多级市场的有效融资渠道。2)提升监管科技的认识和实施。在现代金融和经济转型发展的不断融合的时期,加强科技手段,充分利用科技力量强转型监管思维,以预导的模式提前和动态的监测风险,并且利用大数据来多维度地跟踪和定义风险。

唯有此,才可能防范系统风险于未然!灰犀牛本身不可怕,不去处理和引导灰犀牛,才可能带来和积累更大的风险。

金融改革要深化,混业经营模式要创新,就不得不突破原有的分业监管格局,打破本位主义和利益隔离。要不断强化功能监管和穿透监管思维和模式。可以设立特殊“实验性”备案机制,设立“监管沙盒”,挑选一些有资质有可验证历史的公司,先行先试,透过实践,厘清监管边界,梳理监管细则,为大规模推广积累监管经验和依据,从而在鼓励金融创新与控制金融风险之间,取得平衡,找到切实可行的路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