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从小白到营销大咖只用了两年,这是套路的胜利

 

稿件1

李倩:从小白到营销大咖只用了两年,这是套路的胜利

李倩,青山资本VP,主要负责青山资本投资项目的投后营销服务,最近一年在营销圈子里名声鹊起。作为“在行”的营销类行家,她保持了“三高”状态:约见人数高(一年过百人)、约见价格高(3000元一次)、好评率高(平均9.8分)。

所以,我曾经一度以为,她是营销圈里的老司机,后来我才发现,她正式做营销也不过两年时间。不止如此,她曾经从老师转而做时尚编辑,从时尚编辑做BD,从BD做到腾讯新闻主编,从新闻改行去创业做营销,从创业者又做到投资人。

为了搞清楚这个事情,我花了一下午的时间跟她探讨这些问题。以下是我与李倩的对话实录。

小马宋:我需要录音,你不介意吧。因为有时候我觉得我跟人聊完天之后我记得挺多内容的,结果回去一写什么都不记得了。所以写尖子生那本书的时候,我全部用了录音。

李倩:我先说一说我对尖子生的理解。我上学的时候,我就经常想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班里这些同学将来谁会有所成就,但我筛选出来的那些人肯定不是班里的学习上的尖子生。但是这些人他会有一些典型特征:就是他会在班里表现得特别聪明,同学跟他接触起来都比较舒服,而且这个人需要有某些特长,某些值得大家借鉴的东西。

小马宋:嗯,应该还有一些做事的原则。

李倩:对,有做事的原则,这就是我对班里所谓的尖子生的一个判断标准,我判断他是不是尖子生看的是未来的潜质,而不是当下的学习成绩,因为学习成绩只是当下我们分别大家优劣的标准,但未来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不是看学习成绩的。

我们两个以前还很少这么严肃地聊我过去的事情,我先跟你讲一讲我过去的几个最大的感受吧。我觉得我属于转型次数特别多的人,就是职业转型次数多,从开始做BD后来转到做内容,再后来做互联网公司的内容管理,还去过中科院,然后也创业过,就是在格灵深瞳。

小马宋:你学什么专业?在中科院做什么?

李倩:我本科学的中文,研究生学的是经济管理。中科院那一年还挺有意思的,因为在那种地方特别清闲,我就干了一件事情——把我原来在腾讯做新闻主编的时候收集的名片全都倒出来了,倒出来之后,我把里面认为有意思的人全部都约了出来喝下午茶。

那时候反正工作也不忙,我就把他们约到我单位旁边的上岛咖啡。那是2013年,我就跟没头苍蝇一样找人、约人聊天,每一个人聊完我都会有一些新感受,但聊了很多人之后我一个特别大的感受是我觉得这个时代要发生变化了。

如果说我有一个特质的话,我觉得是我每次做职业选择或者是对一个事的判断会比较有前瞻性,这一年的聊天以及聊天后的总结也是后来我转做天使投资(或者早期投资)的原因。因为我对未来即将刮起的风总有一些特别强烈的感受,其他人都是做定性、定量的分析之后才会得出的一些感受,我是通过直观思考感触到的,所以那一年我不停地去找人聊。

后来我很好奇,为什么会冒出来那么多创业公司?那时候包括滴滴打车、51拼车等等一些互联网的创业公司,我利用一些朋友的关系就那些公司参观,我不光参观,甚至还去这些面试。我觉得面试反而比较能了解一个公司的情况,我在面试中反复地给他们提问题,我给他们提的问题比他们给我提的问题都多。

当时我的感觉就是整个中国一定会走向一个真的叫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这就是2013年的感受,这一年我去了一趟德国,去的时候刚好赶上汉诺威工业展,工业4.0这个概念就是在此展会上被提出阿里的。

当时特别震惊,是什么呢?第一个就是原来别人国家的技术已经到了这个程度,第二个就是完全没有中国的企业,基本没有,唯一几家全部都是南方的几家做轴承什么的,完全谈不上自动,完全谈不上高级。所以我触动挺大的,原来德国是这个样子的。当时就暗暗地产生了一种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一种鄙视,我觉得商业模式创新这东西虽然也不错,但技术创新这个东西太牛了。

所以我当时就发誓,我一定要加入一个技术驱动的公司,我一向坚定地认为这个世界只要发生剧烈的变化一定是某些技术引发的变化。所以回来之后,我加入了格灵深瞳,因为那是一家纯技术驱动的公司。然后从格灵深瞳之后我算是真正体会了一把创业是怎么回事,从零到一。

小马宋:你在格灵深瞳做什么的?

李倩:我刚开始是做市场、品牌,就是市场总监,后来慢慢的格灵深瞳的财务、人力,包括后来行政这些都是我在负责。

小马宋:那你在腾讯新闻是负责经济新闻?

李倩:我负责的就是纯新闻,News.QQ.COM,就是新闻频道,不是经济,跟经济一点关系都没有。

小马宋:为什么会转到营销这块呢?

李倩:我们慢慢说这事吧,我在腾讯新闻的时候就做过很多策划,你知道,新闻频道我们经常做大型报道,互联网的门户最鼎盛时期大家玩的东西,其实现在看跟营销里的好多东西是相通的,我现在才意识到这一点。

我一开始觉得做新闻挺光荣的,还有那么一点点新闻理想,但后来发现其实没法做,原因我就不说了。既然做新闻实现不了理想,而我后来又发现真正推动这个社会往前进步的其实是商业的运转,所以后来我毫不犹豫地去拥抱了商业世界。

那怎么转到营销这个事情来呢?是因为2014年我当时发现有特别多的创业公司产生,而我们当时做新闻、做内容的人要转型,实话实说没有太多的选择,你要么接着做内容、做新闻,另一个方向人家都说记者出来可以转公关。我就算是媒体出来转公关的,但我当时还看中了一个机会,就是因为我参观了很多创业公司,我发现中国的创业公司都有一个非常强烈的需求,那就是他们他们对营销的需求非常强烈,而这样的人才又特别紧缺。

从那儿开始,我就正儿八经的学这个行业,所以我算是半路出家,但为什么大家觉得好像我对市场、品牌还是挺懂的?我觉得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我真正地踏踏实实地在读书,第二个原因就是我接受的干扰特别少,我是一个抗干扰能力非常强的人,包括我现在看投资项目,我很少去看我们的同行公司他们在投什么,我也不太会去受这个世界上流行什么的影响。

比如我当初做传播、做营销,我很少看原来那些人他们是怎么玩的,我不太去看,因为我看书就明白了,我知道这个事的原理,我比较擅长的是从原理揪出这件事情的本质,任何事我都会先确定目的,确定目的之后我就自己想办法。因为这些东西是在变化的,商业环境在变化、公司的体量在变化、人们的想法和传播途径这些都在变化,这些变化了你就没办法复制原来的经验。

事实上现在有很多所谓做品牌的老师他也深陷在一些经验主义里面的,从这点上来说我跟李叫兽想法是比较像的,我发现他也不是一个经验主义者。就是,我们会依赖自己对这件事情本源的想法做事。

我当时就做一些特别笨的事,既然我要研究品牌这件事了,我要去人家公司给人家做市场品牌我得懂这件事,所以我就到网上把所有涉及到品牌市场相关的书,那种好的书我全买了并且看了一遍。

我看书有一个习惯,比如说这一页我看懂了或者我觉得这一页是废话我就撕了,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干扰,我为的是拿到这本书学东西,所以我就看书里最重要的东西。我觉得教科书是一定要看的,它能给你建立知识框架。

比如说菲利普科特勒、特劳特这些都是祖师级人物,他们的书之所以从1980年开始写到现在依旧再版是有原因的,他们构架了这个学科的框架,这个框架我只要掌握了,里面的东西未必一定去复制他的,更何况他们也不怎么谈技巧,他们谈的更多的是知识和框架。

我选定了之后我就死磕这些书,磕法是这样的,比如说他这个书里面谈到了名人背书或者企业的品牌资产评估,我就拿着跟我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去对,我觉得能对上,那就好我就信了,因为我验证它了。

为什么需要验证呢?因为1980年写的书到今天已经30多年了,书里面一定有些东西是不再适用了,不是说他错了,他没有错,他只是老了嘛。我就会去想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比如说现在创业公司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讲规矩的,它也等不了那么长时间,他可能还没那么多钱去做传播,所以有些原来书里的方法很多创业公司是没法做的。所以我就想我得去做一个能用的,对一个创业公司来讲就能用,同时还不会犯错的方法,所以我后来做的,其实是专业理论结合实际情况得到的结果。

对现在营销我有一些看法,分那么几种。第一种叫做为了营销而营销,这是一些很有经验的营销人老犯的错误,就是太喜欢好创意了,我看过很多创意我自己也觉得很赞,但我并不觉得这个创意对一家公司尤其是始创阶段的公司有什么用。我是一个功用主义论者,我如果觉得这个东西没什么用,到最后是自嗨。

第二个我会觉得现在一些营销太不讲究延展性,像我们朋友圈里火一个东西,今天火完他就不管明天了。

小马宋: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营销的?是从哪一年离开腾讯的?

李倩:2013年。

小马宋:那你其实转型还挺快的。

李倩:非常快,我在腾讯做了九年,其实我在腾讯就转了好几次型。我最早是在腾讯时尚中心做时尚编辑的,弄一些星座、情感那些东西,后来我觉得时尚不是我想做的东西。

小马宋:你一毕业就去腾讯了?

李倩:不是,我是一路从师范上来了,其实毕业后当了很短的一段时间老师,我就发现这事真的不是我的宿命,我受不了这个东西,因为当老师没有创造性。

2006年,我决心离开济南到北京,机缘巧合进了一家台湾的公司,在里面做大陆这个地方的一些策划编辑和BD。那时我同时对接新浪、腾讯、网易、搜狐各个平台,当时新浪和腾讯都有机会要我,我非常庆幸我抉择了腾讯。

那个时候新浪是第一门户,那时是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还不叫四大门户呢,人家顶多觉得腾讯是一个卖Q币的网站。我为什么选择腾讯呢?是因为非常简单的一个理念,我觉得腾讯有母公司业务,它有腾挪的空间,而新浪就是这个网站,没了就没了。后来就选择腾讯,一下子就做了八年,后面的事你都知道了。

小马宋:你为什么能够在腾讯做那么久呢?

李倩:因为腾讯的确是一家非常牛逼的公司,牛逼之处在于它构建的那个文化体系会让你觉得你对外界没有诉求,你在腾讯能达到你所有的诉求。比如说你在这个部门不爽你可以换部门,你觉得你要努力那你就升职,你有很好的上升通道,然后福利很好,企业文化很好,员工关系也很好,你都觉得满足了。曾经一度你甚至觉得这个世界不过如此,就是这样子了,一步一步待下去也是很幸福的,所以就一待待了八年。

小马宋:那你觉得,你在腾讯升职的关键原因在哪儿?

李倩:这是一个好问题,其实任何大公司升职的关键都在一个天时地利的机缘巧合,我说的是任何大公司,腾讯也不例外。但是我更觉得在腾讯升职的关键词里还有一个情商,因为腾讯是一家很考验人的平衡能力的公司。比如说腾讯有一个非常著名的360度环评,我年终奖是由谁决定的?是360度,什么意思呢?就是这样,你是我的平级你得给我打分,我的下级也会给我打分,我的上级还要给我打分,就是所有人觉得我好的情况下我才能晋级,我才能获得更高的年终奖。所以它是一个平衡的人比较适合待的地方,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腾讯也不那么得适合我,因为我骨子里有太多东西非常尖锐,不是那么平衡和圆润。

小马宋:你觉得你在腾讯能升职做到主编是因为什么呢?

李倩:不谦虚的说,是因为我的能力。

小马宋:你在这里能升职的几个关键点都在什么地方?

李倩:OK,其实我在腾讯最初的工作是没那么重要的,甚至你可以说是边缘化的。如果你想升职或者你想做一些事情,我觉得要搞清楚这件事情的价值,就是我要去做最有价值的事情,我不怎么想做没有价值的事情。比如说一些重点的报道或者是一些大型的事件,或者我认为真正能对公司的经营业务、能对公司的提升产生价值的事情,这个是我比较想去做的,没有用的事就没有意义。

小马宋:但是做时尚的话,其实就没有太多的价值。

李倩:对,所以我就走了,当时我怎么走的呢?我就跑到新闻中心,去了新闻中心做了BD。我抱着电脑从16楼搬到17楼的时候,我跪在那里装电脑,电脑还没有装完,有一个新闻中心的同事就走到我跟前,她说你是新来的BD吗?我说是,他说我需要一个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的电话,五分钟以后给我。

我完全没有资源的情况下怎么能找到一个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的电话呢?既然她想要,我首先明确一个事情是一定要给她这个电话,我酒迅速在脑子里面列出来三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我觉得中国政法大学的校长是一个公开的职务,应该能从他参加的一些大会信息中去找他电话。所以我就在百度里面输入中国政法大学,选中他的名字是谁,然后空格,因为在2006年所有人的手机号就是13几开头的,我就输135136137,一直输一直到139去试,我一试就把他的手机号试出来,他参加某一次学术会议留给对方的Word文档被我调出来了。

后来我还想过,如果这个还不行我就查到中国政法大学的官方电话打过去,就说我是他家里人什么的请转他办公室,我想过一系列的方法来获得他的电话。这件事当时给了我一个启发,就是人不要去依赖别人教你,你也不要依赖经验,当你被逼到一个窘境的时候你只要去想这件事情的本质和目的你就能想到方案,所以慢慢的从BD岗位开始做起。而且可以很骄傲的说,我是腾讯新闻中心史上第一个BD

小马宋:我还挺奇怪的,为什么你是第一个BDBD的职责就是要政法大学校长的电话?

李倩:因为当时她也不知道BD是干嘛的,老板说是这个人是外联编辑,于是她就跑来找我,听说你是外联编辑那你给我找一找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的电话,因为她要采访校长。其实我还帮他们订过盒饭呢,因为很多人不知道外联是干什么的。

其实,我就是从这儿切进去开始做的新闻,最早的时候什么都做,我觉得这个岗位是我创立并且定义的。毕竟在这之前,在新闻中心,大家不知道BD可以做什么。当你做得足够好的时候,你就可以招人,可以不停地招人,可以把你这个岗位的重要性无限扩大,到最后我们新闻中心的BD职责到了什么程度呢,基本上新闻中心所有的事都是我们管。

小马宋:那你就算是新闻中心的行政主管了,为什么又去做了主编呢?

李倩:你在一个地方一定得懂业务,你在一个新闻中心里面你不懂新闻业务的话,虽然很多事都由你管,但你依然不是一个重要人物。就像你原来在奥美,奥美最重要的一块业务可能是创意,如果你不做创意的话你永远不可能成为奥美重要的人,还是要懂业务。

事实上你看不管是BD也好,是做内容、做业务也好,包括我现在搞投资也好,一开始进来的时候我都是懵逼的,但我能很快抓到这个业务的本质。因为我觉得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一个钥匙,这个钥匙就是这个行业的规律,这个规律你要先找到,然后丰富你的资源、你的认知,你再努力地去思考,就可以在这个行业成为头部的有重要贡献的那20%

小马宋:学习里面有一个名词,一个叫技术效率,一个叫认知效率。追求技术效率的人热衷于各种点子和技巧工具,追求认知效率其实是追求对事物本质的思考。

李倩:对的,你知道大部分人所谓在一个行业里面待着,他一直是在追逐技术效率,很多人甚至没有去想过自己这个行业的原则或者规律是怎么回事。我要到一个行业我是先想这个行业是怎么回事,想清楚了之后再往上叠加这些技术效率的东西,这是我的做事方法。你就是让我学做饭和打扫卫生,我肯定也得观察我们家阿姨,我们家有一个阿姨,我就观察为什么这个阿姨比其他的阿姨干活快,我观察了好长时间,后来我就知道打扫卫生这件事的基础认知是什么样的。

还有一点,从小家里人给了我一个思维惯性,就是我在任何一个行业里面,我要先知道这个行业里最好的是什么样。比如说我是一个日料爱好者,我就喜欢吃寿司,我往往会去想我要吃这个世界上最好吃的寿司,然后我就可以给剩下的这些寿司日料打分。

小马宋:那我问个问题,比如,进入天使投资圈你要干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李倩:我要见顶级的早期创业者,你见过顶级的早期创业者之后你才能判断接下来出现在你面前的这个人大概是多少分。不然的话谁过来跟你聊你都会觉得似乎很有道理,因为大部分人现在是觉得逻辑上对了这个事情就是对的,但是逻辑对,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逻辑都没太大问题,所以我要见顶级的人。

小马宋:你现在是在青山资本,我的问题是,你为什么又要强化自己在营销上的认知呢?

李倩:就是说你做投资也就做了,你为什么有反过来强调你懂品牌?

小马宋:是的。

李倩:我这么说吧,我觉得这是一个个人品牌打造的方法。因为我进了投资圈我属于投资圈里面的后进生、插班生,作为一个插班生你怎么迅速地要成为这个圈子里的尖子生?其实你是需要想办法的。

我观察过这个行业,投资圈这个行业里,投资人最重要的资产其实是流量,对于顶部的投资人来说他其实没有什么能力、实力的太大差别,他们都很聪明,但顶部的投资人其实也挺多的,他最大的差别我看明白了就是流量差别。所谓流量差别就是你自己能吸引到好项目的能力,好项目他都来找你,刚好你又觉得这是一个好项目,那你不就是著名投资人吗?这样你就能投很多好项目,天天蹲家里看那些烂的创业者的BP,你永远都成不了好投资人。

如果说我在营销圈里是懂投资的,那么我另一个优势就是我是投资圈里懂营销的,这种就是一种差异化的身份,这种差异化的身份其实能够帮助你获得流量,这种获得流量的方式其实是几何倍数的速度,尤其是我还有一个判断就是我觉得互联网的下半场是消费的下半场,消费的下半场里面有很多的项目,甚至绝大多数项目都是品牌和营销驱动型的。

你如何让好的创业者选择你?首先你得有标签,其次你得给他实质的帮助,那对于我来说我能提供的帮助就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别的我可能帮不了你,但是我希望我在营销上的帮助是最好的、最极致的,我要把这个帮助做到极致。

这就是我刻意把自己打造成营销专家的原因和方法。

(完)

 

稿件2:

李倩:初创公司做品牌别跟风成熟公司

一、初创品牌易犯的几个错误

1、初创公司市场和初创公司品牌的混淆

过去10年,中国经济发展并不依赖于品牌。过去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中国人口基数太大,当时根本不需要做品牌,只要把东西生产出来就足够赚钱了。只要脑子不笨,勤奋都能赚到钱。所以过去吃的是薄利多销的人口红利,大家都没有品牌的意识。

而未来的10年,身边讲品牌的人会越来越多。因为未来10年,商业环境在发生巨大变化,就是走向品牌化,要求大家把5毛钱生产出来的东西,通过品牌塑造想办法变成100块钱的东西卖出去。品牌的作用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在反复购买过程中认可这个品牌。我们要从商业的本质去理解,当你意识到品牌能够给你的产品带来溢价的时候,你就一定要做它,你不做,别人也会做。

2、初创公司品牌和成熟品牌的混淆

上次有个朋友问我,他们是一家创业公司,想做“善因”营销。每买一件产品,就捐助一毛钱出去给贫困地区的儿童。朋友问我的意见,我说我觉得不怎么样。因为一家创业公司在做成熟品牌该做的事情。上来就跟着成熟品牌学,学成熟品牌,不是初创企业这个阶段该学的东西。

一个初创的公司要做“善因”营销,要做捐助,首先别人得知道你是谁,因为捐助是要基于一个大的基数的。类似农夫山泉,每瓶水捐出一分钱给贫困地区的母亲水窖,这是建立在销售量非常大的基数上的。我觉得“善因”营销是在一个成熟的品牌的基础上做的事情,可以增加企业美誉度。

作为初创公司,别人连你是谁都不知道,去做“善因”营销的计划,实际上就是资源的浪费和整个商业效率的浪费。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是让人家知道你!

品牌成长的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发现;

第二个阶段:认识;

第三个阶段:记住;

第四个阶段:喜欢;

第五个阶段:忘不了。

对于一个成熟的品牌或者大品牌而言,需要做的以后两个阶段为主。对于初创的品牌而言,被发现、被认识、被记住,前三个阶段的事情多一些。所以创品牌,不要去效仿大的品牌正在做的那些动作。要清楚,初创企业品牌塑造和大品牌的阶段并不一致。

3、文案、创意、PR和公司的品牌混淆

文案、创意,包括引爆、PR,这些都只是实施的手段。营销跟品牌的关系概括来说,营销的目的除了卖出产品,另一个目的是打出品牌,所以品牌是一个非常宽的概念。

对于初创公司而言,大家可能认为谈品牌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打造。营销和市场是以销售为驱动的,是对结果负责。事实上,真正的品牌概念是一定不会对销售结果负责的,它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一家企业,只要市场做得好,营销做得好,只要整个过程都做得很好,那么品牌就会好。

在整个市场中,衡量公司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品牌资产。大家之所以觉得宝马汽车比比亚迪汽车好,不是因为它的推广做得多,而是因为我刚提到的那些项目加在一起得分高。得分高的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就是一个更好的、更高端的、更著名的品牌。

二、初创公司打造品牌的几个步骤和关键点

六步打造创业品牌:

· 定好位;

· 配资源;

· 讲故事;

· 放烟花;

· 谱曲子;

· 抢座位。

每一步具体的内容我就不详细说明了,可以参考我原先写过的《关于从01初创品牌的打造》。只提几个关键点:

1、定好位——要定出差异性

定位一定是最早需要去做的一步,就是把自己定在一个希望别人认为你是什么样的形象上,而这个形象最好能够将你和跟你差不多的人区别开来。

比如说都是卖水果的,如果定位全都是有机生鲜,这不叫定位。定位一定要定出差异性。

以个人而言,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你与你的同行,与你的竞品相比有什么优势?一定要先想明白这个问题后再做接下来的其他事情。一个公司的创始人CEO一定要参与公司的品牌的制定,品牌战略的制定,因为定位这件事情必须由CEO来定,而市场部门的人,只能去执行讲故事、配资源、放烟花等事项。

那定位是什么?

以创投机构举例,中国早期创投机构那么多,怎么才能分得清楚哪个资本更好呢?所有的资本都会说自己好,有所谓的360度关怀。所以这时要打造品牌出来,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定位。

我说一句话,大家就能记住青山资本的定位:“咬定青山不放松,打款只需两分钟”。

所以我们的定位就是——快。这个两分钟会深深地烙进了创业者的脑海里,让他下次再去创业时选择投资机构的时候,他会将那个两分钟的特别快的那个机构跟其他的机构区别开来,这就是定位。

那么怎么能让一家公司跟别人区分开来呢?一方面要总结自己公司的属性,一家公司跟另一家公司属性一定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做观察员,要总结和梳理这种不一样。接下来的配资源、讲故事等五个点都是围绕定位展开的。

2、抢座位——抢占最重要的位置

抢座位是大家来了,第一件事儿就是想我应该坐在哪里,要抢就抢最好的位置。现在商业环境下,大家做品牌也是如此。因为消费者、市场只会认可一小部分靠前的品牌。

比如提及租车打车软件,可能大家在脑子里能马上想起的只有滴滴、快滴、Uber,超过5个可能就想不起来了。消费者的脑容量是有限的,对于品牌的认知就能记那么多,所以要抢位的话,要抢消费者脑袋里的第一排位置。

如果进不去,对不起,没机会了。

现在的共享单车,可能被大家记住的就只有摩拜和ofo,而那些剩下的后进品牌,它们的竞争相当激烈,相当残酷。它们无非就是竞争最后一个座位了,因为再进不来就没座位了。所以到最后,创业公司的关键是抢座位。

如何才能快速抢到座位呢?就要从一开始就注意抢座位。

什么叫注意抢座位?每一个领域,每一个垂直行业都会有很多分析师,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商业报道,各种各样大量的文章,要想办法让你的公司品牌进入这些文章的点评里。一定要在公司做品牌的同时注意去抢座位,就是要让市场上有人讨论你的品牌,至少在讨论时给你留个座位。这是一个主动的抢座位的过程。

3、初创品牌,是顶层设计的事情

市场总监要和老板达成一致,把定位、创意、理念、顶层设计都做好,才能做出成绩来。一个真正好的市场人员的能力,不是做事情的能力而是选老板的能力。如果在公司没有品牌决策权,永远做不好品牌理念。

所谓的理念就是定位公司的发展计划。有了品牌理念,必须有相应创意,创意也是顶层设计的一部分。创始人和公司的市场总监之间沟通,我认为顶层设计是其中最关键的东西。

品牌理论是真空状态下形成的,不管是谱曲子还是放烟花,都是在零摩擦真空状态下的理论。但具体操作并不是在一个零摩擦真空的世界中进行的,这就需要创始人、合伙人和市场总监的沟通。

一方面作为公司的创始人一定要懂一点品牌,另一方面市场总监要将品牌的脉络梳理清楚,才能与创始人做反向沟通,达到目标一致。当你们对某件事情理解是无缝的,市场总监说的所有的理论都能应用到公司,公司的品牌想做不好都很难。

但如果创始人拒绝接受新知识,拒绝洗脑,拒绝市场总监吐槽市场,总监拒绝跟创始人横向沟通,拒绝对创始人输出自己对品牌的概念和理解,拒绝新的学习,那创始人和市场总监之间存在死结是正常的。

4、新审美时代,不要掉进伪消费升级的坑

第一组图

第二组图

上面的第一组图,如果是刚学会上QQ那会儿,你们一定不觉得丑。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父母表情包”。它们并不丑,但它们老了,审美过时了。而下面这组表情,可能在你的微信里是存了很多的。

现在审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谓的新审美,强调互动,强调效仿和戏仿。效仿就是要有参与性。而过去的审美强调的是均衡和谐、单向度输出、冠冕堂皇的东西。所以虽然后一组图片画风很丑,但大家觉得这个是恶搞的,是戏仿的,是简约的,是自然的。而前面一组是虚伪的,是冠冕堂皇的。

自嗨和尴尬癌也是这样形成的。当你觉得你在跟客户互动,而你却用了类似第一组图片的文风,做不到真正的自然,就变成了自嗨和尴尬。审美的蜕变一定要彻底,如果你是新审美,就坚持到底。

新审美时代有个坑叫作“伪消费升级”。现在收的礼品,或者买东西有一个特色就是过度包装。很多产品并没有真正的完成升级,而只是将外包装盒设计再升级,这是“伪消费升级”。大量的消费项目都在做伪消费升级的事情。

5、创新渠道——抓住流量红利的早期

渠道的逻辑包括性价比、差异性、创造性。最讲究的东西叫做性价比,而渠道的创新是做好品牌非常重要的能力。滴滴在创业早期,拿不出更多的钱去公交站站牌做投放,于是想了一个办法,雇了两个农民工,做了一个特别大的广告牌子,让农民工抬着站在别人的广告旁边。这种渠道创新是结果导向的,没有被渠道过去的经验束缚住自己的大脑。

渠道一定是创新出来的,原来渠道的性价比已经不高了,创新的渠道性价比是高的。任何东西在流量早期,它的性价比都是最好的,不要等到流量红利后期再去做某件事情。

刚开始有微博时,如果第一时间就去开,随便推一推,微博都会有很多粉丝;刚开始有微信时,一个公众号随便转一转就会有很多粉丝。但现在运营粉丝很难很难,因为过了流量红利期。“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时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一定要去抓住机会。

6、品牌效应下,初创企业“马太效应”加剧

“马太效应”来自圣经,指“好的会更好,坏的会更坏,多的会更多,少的会更少”。在每个行业里的第一名和最后的一名差距会越来越大,这完全是由品牌的效应产生的差距。

初创企业品牌的“马太效应”是加剧的。所以不做品牌,也许是因为还没有意识到做好品牌带来的溢价。如果在品牌上跑得不快一点,就很容易掉到马太效应里。

说到“品牌升级”,我的理解有6个方面:服务升级、视觉升级、流程升级、品质升级、审美升级、营销升级。只有这6点都做到了,才叫品牌升级。如果只做了营销升级,产品还是原来的产品,那就叫做“新瓶装旧酒”,而真正的升级,是“新瓶装新酒”。

三、5条重要建议

1)先订一个小目标——进入品类前三。

消费者提到你这个品类的前3名时,如果不能提到你的品牌,那你就要努力先把这个做成小目标。

2)作为顾客亲自去体验,而不是只是用同理心去体验。

不管你做的是什么产品,大家都要想办法成为顾客,去真正了解顾客在想什么,在用什么,而不是去想象你的顾客。

3)摒弃经验里的套路,别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昨天的东西只适用于昨天,今天的东西才适用于今天。所以不要用所谓的套路,所谓的经验去验证你认为的理论。很多国外公司,大的公司的经验有时候用不到初创公司身上,不要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4)“市场化思维”高过一切思维。

原来我被很多传统企业家问: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我说没有互联网思维,如果真的有一种互联网思维的话,我觉得就是市场化的思维,就是充分竞争的思维。

5)品牌也要标准化。

有了标准后,它将产生效率。

四、初创公司,做品牌之前先建框架

目前而言,初创公司的品牌建设这绝对是一个新话题。

先举几个案例:

案例1、品牌、初创公司品牌

我先说几句话大家感受一下。

第一句话:最近产品差不多了,我们需要找个人来让他炒一炒;

第二句话:老师,你是做传播的吗?你是做营销的吗?给我们策划一个事件吧,我们这个公司想拥有品牌,想火一下;

第三句话:我想学点品牌,就是什么叫品牌,就是那种能让人家自动转发的那种病毒;

第四句话:咱们公司做这个东西还要花钱啊?你能不能用成本更低的方式不花钱的方式做。

我希望大家要分辨清楚:你说的品牌是品牌,还是初创公司品牌,还是初创公司早期的营销,是这3个东西中的哪一个东西?

案例2、品牌在初创公司概念不明确

在一家公司里,不管是做技术的CTO,做运营的COO,做财务的CFO,这些岗位或者领域一提起来就会觉得专业和严谨,是有正确答案的。但在一家公司里,讲到市场、品牌、营销、新媒体运营、公关,这5个岗位分别是做什么的,有时候分不出来。

那么在一个公司里是否这五个岗位都要具备呢?不知道。这些岗位之间的分工是怎么样的?不清楚。它们的作用如何呢?不明白。所以,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品牌这个概念是不明确、不严谨的。

品牌建设思路

我和很多创始人、做市场品牌的人聊过。大家不缺乏单一方面的知识点,甚至不缺乏单一方面的经验。

比如:

今天会去学写文案,怎么才能写出一个激动人心的文案;

明天去学病毒营销,看怎么引爆话题;

后天再去学创意设计;

后面再去学习如何跟媒体建立关系;

……

这些内容都是一根藤上的一个个瓜,实际上是要有一根藤来串起来的,目前大家普遍缺的正是拎起很多知识点也就是很多瓜的藤。对于初创公司品牌建设的课题,就是整体框架没有建立起来。所以,初创公司品牌建设,要先建立整体框架。

 

 

 

稿件3:

李倩:五大招来搞定品牌升级!

摘要:消费升级已然成为了2016年的创业关键词,有创业者处必有消费升级。同时,这一轮消费升级是一个长尾的创业机会,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这个机会都将存在并且能催生出一大批优秀的创业项目。

加速会注:本文是青山资本副总裁李倩给加速会的投稿

消费升级已然成为了2016年的创业关键词,有创业者处必有消费升级。同时,这一轮消费升级是一个长尾的创业机会,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这个机会都将存在并且能催生出一大批优秀的创业项目。

对于天使投资来说,去年其实就已经进入到了消费升级领域的机会期。青山资本也提前预判了消费升级的趋势,陆续投资了时尚网购品牌HIGO、鲜花B2C悦己电商花点时间等多个消费升级类项目。

无论是在投资过程中,还是投后服务,一个非常直观的体会是,这次的消费升级,建立在国内消费者的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不再像过往的消费品一样,它摆脱了对价格耐用性等实用属性的依赖,更强调细节、品质、服务、情感甚至价值观的认同。

因此,这次消费升级的成败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产品升级、服务升级、品牌升级。其中,品牌升级是最容易被忽略,最难完成,同时又是价值杠杆最大的,它是消费升级的灵魂所在,值得我们好好探究。

过去一年,我跟上百位消费升级领域的创业者深入交流,将数十个品类的品牌升级打法做一概况总结,共有五式,共享给各位,后续将逐一推出详细解读。

【升级第一式】消费品品牌奢品化

市面上现有的品牌营销经验大多都来自上一个经济阶段中消费品的营销实践,我们已经对那些拍脑门就能想到的打法耳熟能详:大规模的软文曝光、铺天盖地的广告投放、各种红人名人的背书、醒目却廉价的外包装、疯狂的市场活动(例如买一赠一等)……虽然这些品牌打法至今依旧盛行,但不得不说, 那是上一个世纪的经验了。如今,一定记住:你再也不能像卖洗发水一样兜售你的消费升级的产品了。消费升级类产品品牌正朝以往的奢侈品品牌打造的方向绝尘而去,我把这种变化称为消费品牌奢品化

奢品化绝不是倡导让你的产品变为只有少数人享有的奢侈品,而是品牌营销上的一种变化,即:借鉴奢侈品打造过程中的规则去打造消费品。消费升级类品牌不需要再重复满世界无效铺广告的路子,不需要从一开始就进入价格战,不需要认为每一个人都会是你的用户……可以转而采用更精巧的诸如饥饿营销参与感营销用户互动原产地策略、甚至抬升用户准入门槛的方式。我们看到的很多成功的消费升级品牌打造均有奢品化的倾向。排队等待、限量购买、空运自原产地、纯手工工艺、极致匠心、艺术融合……”等一系列营销方法成为新一波奢品化营销的热词,好的一定是值得等待,甚至需要努力才可以取得的成为消费的共识。

第一式的核心准则就是:对于当下的消费升级产品来说,品牌夹在传统快消营销和奢侈品营销中间的时候,一定要把指针拨向奢侈品品牌的大方向。不需要全盘照搬奢侈品的那套东西,但对那些方法的创新性尝试,足够让一个消费升级类项目风生水起了!郑重推荐所有消费升级类创业者读法国路易威登集团前掌门人文森特.巴斯蒂安的《奢侈品战略》一书,将你的品牌战略稍稍往这个方向靠拢一下下,奢品化将是完美的品牌解决方案!

Tips:

1奢品化是一种品牌营销规则的变化,并非真正打造奢侈品。

2、摒弃传统消费品营销的观念,从兜售廉价变为兜售稀缺

3、抬高用户准入门槛不会伤害到品牌,反之,一味拉低才会。 

【升级第二式】趋势迎合者变为生活方式发明者

过往的消费品品牌更多的是在迎合生活方式,迎合常见的趋势和价值观。说到这里,你一定想到了那些常见的牙膏洗衣粉的广告——一位贤良的家庭主妇对着镜头得意的炫耀省钱或者老公儿子的满意度。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切也要宣告结束了。

如今的消费升级中很多项目本身已经不再迎合那些趋势了,反而开始制造生活方式。大家可以一起想一想有多少生活方式是被制造出来的:风靡世界的断舍离、人人热爱的性冷淡风、不得不提的马拉松跑步、年轻女性追逐的轻断食、还有……最最受欢迎的自拍。这些生活方式的实质,都是将一些原本可以简单表达的生活需求复杂化、标签化、集体化、宗教化,使之流行,在这个过程中,相应的品牌自然也就牢牢的成为教主,成为当下最有号召力的生活方式。过往的消费类项目的品牌一直在迎合着我们生活中的趋势,诸如努力成功传统的家庭集约”“环保等等。而目前,消费升级类产品直接制造新趋势,生活概念变得更加五花八门,悦己素餐马甲线”……每一个新概念身后都有一个强有力的消费升级品牌的推动,所以,要想成为某一类消费升级中的品牌佼佼者,不如试着在圈层里制造出一个新的生活方式吧!目前,各个圈层里正在涌现出五花八门的生活方式KOL(核心意见领袖),他们是第一批用户,也是最好的传教士。生活方式即品牌,一个新的、宗教一样的、能引起大家效仿的生活方式倡导,可以让一个消费升级品牌迅速建立起来。

Tips:

1、在没有大的营销创新的前提下,迎合趋势会让你的品牌变平庸。

2、试着创造一种前所未有但又合乎情理的新生活方式。

3、寻找新生活方式的传教士,他们才是你的营销渠道。 

【升级第三式】营销升级为沟通,必须走心

跟过往的广告不同的是,这轮消费升级的传播方式更侧重沟通。过往的营销情感上倾向于说服你使用我的产品,而如今的沟通则倾向于我知道你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在这里,同理心是品牌沟通的关键,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品牌文案说出比用户的亲朋还贴心的话,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产品从品牌名到slogan到品牌故事再到服务细节,走心程度已经让人无法拒绝。有很多消费升级类创业者,自身本来就是产品的精准用户,那对于产品走心的部分的揣摩就更加具有优势了。

这一轮消费升级中,用户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远大于对实用性层面的追求,对价格的敏感度会有所下降。因此,单向的营销的方式往往无法在用户那里建立起美誉度和忠诚度,取而代之的是用户沟通,这种情感交互式的营销方式已经将营销重点从产品上挪开,开始跟用户沟通情绪,走心的内容运营、走心的品牌外包装、走心的服务流程,走心的客服姿态,一切都在传达着先不聊卖什么,我们先坐下来说说心事的姿态。与此同时,企业里的首席内容官首席体验官等新奇岗位也应运而生。一条最常见的沟通逻辑链条(虽然读上去有喜感)是这样的:此时此刻你在想什么———我懂你———有些东西是要改变了———我给你讲个故事————不如试试这个。完成这部分升级,走心很关键,传统的单向传播方式和营销手段之上,需要将走心的部分玩的更熟稔一些,不能深入人性深处的沟通不是好故事,好的营销沟通都是一次精彩的人性探秘。

Tips

1、品牌侧的用户体验:要比用户还懂用户。

2、跳出传统的套路,回归到人性这个标尺上。

3、用户为什么购买,不仅仅是因为效用,更因为喜爱

【升级第四式】品牌定位升级为品牌特色

一段时间以来,特劳特大师的《定位》论在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品牌观,不得不说,那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说法。需要提醒各位的是: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经典学说,距今已经有将近40年了。现阶段,各种秘籍里强调了太多关于品牌定位的事,生搬硬套,让人喜忧参半。我认为定位论拿到当下的消费升级来说,其实论调应该再扭转一下下,改为强调特色会更好。没有特色的消费升级产品要比定位模糊的产品更加可怕。

定位的适用在于它可以帮助产品占领一个固定的认知,这种认知可以让人清晰的记住产品。对于消费升级类项目来说,光有这种定位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没有定位都是被允许的,有些品类本身就是新创品类,更急需的是品牌特色特色是一个产品的性格、优势、甚至是缺陷,没有特色品牌,就像是没有性格、没有辨识度的人一样,即便TA有职务、性别、身份等等,没有鲜明的特色照样不被记得、不会讨人喜欢。消费升级时代,用户可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同类产品中,他们喜欢的是更有性格有特色的产品。如果实在不知道如何打造你的产品的性格,那就闭上眼睛,想象它是一个人,TA拥有怎样的音容笑貌、性格脾气,TA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惯、爱好怪癖,然后试着用品牌和创意表达出来。有性格特色的产品,才会拥有自己的一批稳定、忠诚的粉丝,才会顺利建立起美誉度。这里的特色并不一定要大,哪怕只是个一以贯之的标识上的小聪明,流程中的小傲娇,产品上的小工艺,文案里的小调调,在消费升级的品牌打造里,都是出挑的好办法。

Tips

1定位不是消费升级品牌最急迫的事,但特色是。

2、没有特色的品牌如同没有性格的人。

3、同一产品的特色要一致,前后不要有大的违和感。

【升级第五式】传统品牌流程升级为网红一体化

传统的品牌搭建流程在消费升级中也在面临瓦解,传统的产品方定位公关公司介入—-策划包装广告平台媒体渠道跟进的流程,正在被一种叫做网红一体化的东西取代。 

网红一体化是我发明出来的一个词,因为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词去表达当下大家热议的所谓网红的效用。网红是什么?网红是一种在互联网环境下快速蹿红的现象。网红一体化是什么?网红一体化是指网红的出现,综合在一起取代了原有的渠道 策划 公关 内容的部分功能。在原有的流程中,企业要依赖各种外部渠道和媒介,如广告牌等,还要依赖第三方公关公司的策划、包装等。如今,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网红一体化。网红一体化品牌营销方式对于消费升级类品牌来说,是一种新的思路和打造方法。网红的号召力和沟通性很强,选择对同调性网红的话,传统的繁琐流程会发生改变。企业要么借助外部网红渠道,要么在企业内部打造网红,要么将品牌本身变成网红,消费升级类企业完全可以借助网红的自策划自渠道自传播能力提升传播效率,改变原有流程。

 

稿件4:

李倩:如何利用性别做一个让人念念不忘的品牌?

品牌有“性别”?!人分男女,品牌也分男女吗?没错,品牌是有性别的。而且通过辨别性别是一把锐利的刀,帮助一个公司轻巧又个性化地打造出自己想要的逼格。

品牌是有性别的

学习德语、法语等语种的人都知道,这些语言里的名词是分阴阳性的,原理类似中国的阴阳之说。例如德语中的风霜雨雪是“阳性”词,花草树木又为“阴性”词,幼小生物多为“中性”词。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比较认可德国作家J.G.赫尔德的观点:“人类思维的所有这些痕迹都刻在了最早的名称上面。最早的名称也表示爱或恨,诅咒或祝福,同情或反感,正是这类感情决定了语法上的性。一切事物都被拟人化,分为男性和女性...... 正是由于我们对事物投入了感情色彩,它们才有了性的划分。

人们给一个产品取名字也是如此。这也直接衍生出品牌的本质。一句话来概括品牌,品牌就是帮助公司和产品让人“记住、了解、喜爱、念念不忘”的工具和产物。

我的观察是,大部分消费型产品、日化类产品、生活方式类产品均是偏“女性”的品类,性感和温情是主要的打造方向。大部分科技电子类产品、智能硬件、汽车飞机等,均是偏“男性”的品类。这些品牌的打造“以酷为逼格”。后面我会详细说品牌性别的打造方法。 

品牌性别分析化解营销痛点

怎么让自己的品牌喜爱并念念不忘?当这个念头在创始人的头脑中出现的时候,他和品牌团队的痛点三部曲开始了。

第一步,从起名开始发愁。取名开始就“茫然四顾”。随便取个简单的吧,很容易平庸,感觉对不起自己的产品。取个复杂的吧,自己赋予品牌的美好,又很难对外解释,总觉得别人不懂自己的心。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作为一个初创品牌,都会走到第二步,如何对外解释自己的品牌,打造自己的调性,并让用户记住它。

首先多数创始人知道品牌营销的重要性,但都不太懂品牌营销,费半天劲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品牌负责任开始准备大做品牌。自己唯一能提的出来的要求只有:“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逼格”。

这走到了第三步。“品牌”这个概念务虚且覆盖面广,很难找到一个比较取巧的切入点开始。这种虚无缥缈的要求到品牌负责人哪里造成另外一个境遇:徒手对付一只圆滚滚的西瓜,除了“砸烂它”毫无办法。为难死一批又一批品牌总监和乙方,做出来的东西,当然也就呵呵。

怎么让自己的品牌摆脱平庸呈现逼格?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把刀,从品牌的“性别”确认开始。

这是我逐渐梳理出的一种品牌拟人分析的方法,可以帮助对“品牌”没概念没感觉的创业者迅速建立感觉,找到品牌的抓手,把虚无缥缈的“品牌”变成可以执行的工作。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品牌是一个人,TA会是什么性别,TA是怎样的一个人?TA该如何打扮自己?TA所处的周边环境里都是怎样的人?TA的竞争对手都是怎样的人?知道了这些之后,让你的品牌脱颖而出就有办法了。

以银行品牌为例。大家闭上眼睛,能想到的大多数银行品牌,他们的服务流程、仪式感、语言体系等所传达出的“严谨、冷峻、安全、一丝不苟”的气质。另一方面,从视觉设计看,不管是建设银行的蓝,农业银行的绿,还是其他银行的黑白红,一水儿的严谨刚强风,加上严谨冷峻的气质,这些银行的性别就是男性。

怎么让品牌更跳脱呢?设想他们都是严肃的男性站在一条街上,在这些清一色的银行品牌中,有一个看起来很活泼的、姿态婀娜,身着橙色外衣的女性(说的是平安银行)走了过来,这个女性的银行品牌就瞬间跳出来了。从品牌识别上来说,领先了一步。

再比如最近风靡的神水。饮品这个领域,所有品牌都在强调自己的“温润”、“可口”、“好喝”,纷纷把自己打造成年轻的暖男甜女,这个品牌的性别是女性。但最近,有个“科学怪蜀黍”突然出现,他就是号称喝了能穿墙的神水“崂山白花蛇草水”,他的形象是一种“酷大叔”,它的品牌性别就是男性。喝惯了甘甜的水的人们,现在反倒以挑战神水为乐。崂山白花蛇草水的品牌想不火都难。

品牌性别分析攻略详解

利用“性别”观打造品牌其实是一种拟人化,这种拟人,可以让一个虚拟的完全无从说起的品牌,逐渐浮出水面。它可以帮助你先建立起对品牌的情感认知,继而从这种认知里寻找品牌优势,推导出这个品牌的性格特征,这个过程就是找到品牌特色的过程。

第一步,想象并确认我到底是谁。先不要着急定具体打法,先去想象品牌的性别,这个想象过程无需太理性。很多时候,不知道该去做什么样的品牌活动,其实是源于你还不知道自己的品牌是什么性别和性格。直到试着想出来:你困惑的那个品牌,TA是男是女?长什么样子?你希望它是样子的?

第二步,坚定并建立性别优势。在了解我是谁之后,还要学会在跟自己的竞品比对中,迅速建立清晰明确的“性别优势。”

这个过程中,需要坚定。往往会犯的一个错误是:常常会迷失自己的性别和性格,如果不能清晰坚定的搞清楚“我是谁”,往往也会陷入左右摇摆的错误中,一会严肃一会奔放,最后大家还是对品牌“没感觉”。

有了这两点,就可以基于对这个品牌性格的揣摩,去安排相应的品牌活动策略了。

怎么才能让品牌有“逼格”?

所谓“逼格”,就是品牌呈现出的“精致的性感和酷”。总结一句品牌打造的核心:女要性感男要酷,中性品牌看天赋

在所属品类里偏“女性”的品牌,在打造品牌的时候,要尽量凸显品牌的“性感度”。例如悦己鲜花配送品牌“花点时间”,就是典型的“女性”品牌。这类品牌的“性感度”就是所谓的“逼格”。强调服务性、强调细致性,强调美感。因此,这类品牌打造,考察的是能否走心,能否像一个完美女性一样细腻、妥帖、性感、感性,不矫揉造作,不粗枝大叶,可以被感性的描述,有自己的外形风格和个人魅力。

凡是偏“男性”的品类,或者在所属品类里偏“男性”的品牌,在打造品牌的时候,要尽量凸显品牌的“酷”。这些品牌的打造“以酷为逼格”。科技类产品的“超乎想象”、极致、不热烈、不从众、略带距离感的沟通尺度,是这个打法的关键。

还有一类品牌,从品类性别上来看,实在想不出TA是什么属性,暂且称为中性。类似企业服务类产品、培训类、金融理财类、媒体内容类产品,往往都是这种品类。对于这种从品类上完全感觉不出性别的,我们就要看TA的天然条件适合往哪类里归,天然条件包括:创始人的特性(性格)、品牌推出时机、品类发展趋势等等。有的时候,创始人的性别和品牌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品牌,具有明显人格魅力的女性或者男性创始人,就可以把正面的性别魅力辐射到品牌。

品牌“性别论”的使用原则

说了这么多,具体到实施上,有哪些使用原则可以参考?

1、品类或者品牌,性别不是绝对的。迅速“建立性别”的思考方式最重要。

2、当竞品品牌呈现多为同一性别的时候,搭建“异性”品牌事半功倍。

3、品牌性别和性格,一定是对企业实际气质的提炼,不能凭空捏造。

4、“性别”的价值是为了让人脑海中有据可依,可以见仁见智,并无标准答案。

5、男性品牌和女性品牌的气质类型可调节,但气质要一以贯之,不要随意转换。在打造过程中切忌左右摇摆,精神分裂的打法是没有品牌逼格可言的。

 

稿件5:

李倩:没钱没资源?创业公司品牌达到知名公司阶段,只差这6

为什么要做品牌?创业公司打品牌有什么用?简言之,让自己的品牌脱颖而出,对于增加用户量,扩大客户群等,具有非常大的影响。退一步讲,跟很多朋友说你要去做个创业者,既然你要去做事情,总要让地球人知道你在做什么事吧?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01

创业公司品牌达到知名公司阶段

需要做好这 6

1、定位

定位,好像是老生常谈,但是在跟很多创业者谈论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定位这个词,但是都没有搞清楚定位的意思。

定位的时候:

首先,要知道我们是什么,我们这个东西本身的物理属性是什么。

第二,我这个东西跟同行有什么不一样,有多大程度的不一样,即我们的差异性。

第三,也是大家可能会忽略的,是精神气质上的定位。

好的定位是什么?好的定位一定是像一个飞镖在一百米之外直中靶心,讲求的是精准,而且好的定位讲究的是差异性。

举个简单的例子,经常说开宝马,坐奔驰,最安全的车是沃尔沃,那么他们是怎么给自己的品牌定位?

宝马一向是用自己的操控性、驾驭感著称,他强调的是开起来比较舒服。奔驰呢,大家一看就想到一个成功企业家翘着二郎腿坐在松软的皮质后座上,这就是奔驰给大家的感觉,内室精良、乘坐舒适。很多买奔驰的人不一定自己开,给司机开。

而沃尔沃呢,最近几年它的品牌后劲很足,突然间很多人买,因为他强调的是安全性,坊间传播说他经常强调一点:所有的车主里,沃尔沃的车主素质是最高的,学历是最好的、最聪明的,这也是他在强化自己的一个定位。

所以说,大家做的事情和项目,一定要有属于我们自己的定位。

关于定位,以前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朋友聊到,他说我们是一家非常安全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首先,互联网金融他是一个行业定义,而不是一个定位,其次就是非常安全的,这并不能造成很大的差异性。因为安全性本身不是一个差异化特别强的定位。

万众创业的环境下,大家很难将自己的创业模式和创业种类做出特别差异化的。就像Uber跟滴滴打车一样,到最后大家拼的是什么?拼的是精神气质方面的给别人的感觉。

有的朋友说,我们有定位啊,我们的精神定位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但是,这个不是精神定位,因为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高端大气上档次,而且什么是高端,哪方面算高端?同样是女明星,范冰冰也好,王菲也好,其他明星也好,他们为什么会给人不同的感觉?

2、配资源

很多朋友说,我以前是技术出身的,我没有媒体资源,我没有线下资源,提到这个很发愁……

但是,在如今互联网时代,你说没有资源?不是找不到,而是大家懒得去发掘。

打开你的电脑,进到36氪,虎嗅等科技类网站,还有财经类的媒体,每篇作者投稿的最后都有他自己的微信,每个网站都留着免费给创业公司做报道的邮箱地址,甚至有些网站还会留有记者的电话微信等等……还有大大小小的活动,论坛,积累资源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

那么我们就要迅速建立自己的资源,建立资源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建议拿一张白纸,列出我们想象中需要的资源,有传统媒体资源,新媒体资源,有几大门户,还有科技类网站,社交类媒体的资源等等。然后你再像填空一样,看我现在需要哪方面的资源,抓紧时间自己去建立这些资源。

在找资源的过程中大家会发现,这些媒体怎么都不理我,加了联系方式也不理我。他们不理你是因为你提供的信息缺乏新闻点,在找资源的过程中,我们要建立自己独特的吸引力。当你有了好的项目好的创意,这些资源会在恰当的时机派上大用场。

需要注意,搭建资源的过程中不要贪多。要搭建主要的核心的资源,大家看到的这些资源里边,可能你意识到的,当下对你最重要的资源一定要想尽办法去搭建。

有个创业公司的朋友真的是非常勤奋,挨家挨户去拜访这些媒体。这个精神特别好,他们建立了非常好的媒体资源。所以,大家应该主动出击,在过程当中找到最重要的媒体资源,迅速通过合作,体验,沙龙,反馈,报道等各种各样的形式搭建资源。

3、讲故事

现在大家都把讲故事看作贬义词。一提到讲故事,就说这个卖情怀的又来了。这边说的讲故事不是讲一个莫须有的故事,我们自己产品也好,商品也好,商业模式也好,我们要学会包装,要学会升级。

就是我们现在的东西,我们要怎么把他包装起来,还有我们的团队,我们的创始人,我们的初心,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东西,我们做的东西能给大家带来多大程度的便利……这些都是我们可以讲故事的部分。

所有的故事都讲究起承转合,讲究吸引人。会有很多同学们说,我没有名校背景,我没有很好的长相,甚至项目也是做的普普通通,我一切都没有,那怎么去把自己给包装起来呢?

那首先要问自己,产品是不是靠谱,因为很多的靠谱产品,前期也没看到他做很多很多的故事,但是产品靠谱本身就是一个故事。

在确定了产品靠谱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去包装我们的故事呢?每一个人身上都是有故事的,在平凡中寻找不平凡。

比如网络上《伟大的安妮》,《滚蛋吧,肿瘤君》,这样一些在互联网上隔一阵子都会传播的很火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他们会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平凡中寻找不平凡。

学会讲故事,并且用不一样的形式、不一样的形态来讲故事。

当所有人都学会用漫画的形式来讲故事去包装自己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考虑语音?当年的逻辑思维,就是因为所有人都用文字,老罗就选择了一分钟的语音推送,把自己变得与众不同,卓尔不群。

很多时候我们要考虑一下载体和形式,当别人都在用语音推送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考虑视频,比如对着自己拍一段视频?当别人都在做视频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踏踏实实做线下的纸张的东西?

4、放烟花

春节放烟花,一瞬间烟花绚烂。讲究什么道理呢?就是你把配好的资源,做好的事情,选在一个短的时间内迅速地全部一起爆发出来。

创业公司钱少,资源少,能用来传播的故事少。本来就少,我们还要把比如说 10 万元的包装费分配到 20 个月去用,那可能每个月都会给大家一种小投入没产出的印象。

所以,要把有限的资源,有限的故事在短时间内瞬间爆发。这样可以提高命中率。

比如小红书,他在品牌创建和案例打造上值得借鉴。小红书过往报道的渠道,他其实在各个方面都在做自己的品牌呈现。

首先,他做了线下的很多物料的推广,比如电梯间,比如裸体美男这样很吸引人的眼球的东西。而且小红书那个非常醒目的大红色,大 LOGO“小红书箱子,非常醒目,让用户惊呆的同时,会不自觉地拍照发朋友圈扩散。

放烟花就是指把各种力量都使到一处,最大程度去呈现品牌。比如,集中在一两个星期内安排集中爆发的媒体采访,打通非常好的线下推广渠道,创始人也在这段时间频繁地接受采访、参加线下活动。

5、谱曲子

制造了噱头之后,如何把品牌一步一步打下去?

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打法。比如有的下一步是要推什么东西,有的是希望等一等产能上来,有的是要把创始人推出去,每一家公司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好好想想我们的下一步是什么,长治久安的打法是什么,当然也要有定期的高潮。不然的话,在这个创业时代,几个月不发出声音,大家就会把你忘记。

需要时不时制造小的高潮,比如Uber,他很多创意策划和市场活动,都让我们每个人眼前一亮,大家可以去搜索一下,Uber做的每一场活动,他的每场活动之间的活动间隔,怎么在定期制造活动小高潮,怎么做自己的营销,还有自己的打法。

任何一家公司不可以COPY别人的打法和节奏,每家公司状态不一样,阶段不一样,所以打法和节奏因人而异。

6、抢座位

创业公司在垂直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每一个创业公司,都有很多的直接竞争,这时候一定要抢前三坐席,这个很重要。

这个三是概述,有的行业可能就只有你一个人。抢座位上有技巧的,比如,你已经积累一些资源了,那么在媒体写稿子的过程中会举例,一二三家公司,想办法进入到一二三的文字描述里。

多出席活动,多发声,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公司格局里面。在一些活动啊,论坛啊,沙龙啊要尽量作为行业代表出现,去为行业发出声音,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公司格局里面。让代表行业去说一些东西,让大家一提到行业就说,我知道这家公司。

尽量将公司名称和行业名称关联。比如说打车租车,滴滴,打车租车,Uber;互联网金融,陆金所,互联网金融,积木盒子;尽量在强调公司和细分行业的时候,建立起这样一种关联。

因为创业公司大家都在快速进行抢占式的传播阶段,关键词的任务一定要抢下来,一定要跟这个行业的关键词经常出现在一起。很多媒体朋友在搜索资料的时候,我们就有机会进入到他们的视野,成为采访重点。

比如,大家经常在品牌提到的案例就是蒙牛。当牛根生离开伊利的时候,伊利已经是全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品牌了,我记得有这样的说法,当时蒙牛租下了从呼和浩特到机场的广告牌,那个年代广告牌是很重要的宣传渠道,据说打了一个蒙牛,内蒙古第二大乳业品牌

当时有很多很多的第二大,大家知道第一就是伊利嘛!很快知名度飙升,因为第一已经有了,第二没有人抢,那我就当第二好了。虽然这个方法没有什么理论性,但是真的很好用。

02

打造品牌,培养 6 种思维方式

品牌营销其实是思维之间的PK,想树立品牌,必须培养这 6 种思维方式:

1、倒推

倒推式思考就是先想目的。在做品牌营销规划和行为的时候,一定记得从结果往前倒推,反过来想问题。

比如老板让员工写微信,就只是为了写条微信吗?这只是手段,如果你从没想为什么要写,往往为了写而写,所以做出来的东西才不好看。做任何一件事,如果没有目的,就会产生无效的结果。

2、换位思考

做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想是给谁看、他的感想感受会如何。如果做出的东西不能让用户买单,那么所做的努力,一切都是零,甚至是负分。

3、套路式思考

这个套路,其实是创造一个用户喜欢的模式,只要不断的复制就可以了。其实杜蕾斯团队的工作方式,是有套路有自己的操作节奏的。

比如说首先判断要不要跟,有一个利益的判断;然后分工,有人去提炼文案、去画草图;再从中选出几个设计出来,最后再筛选。

他们去做文案思考创意的时候,也是有套路的,比如说从哪个角度贴、怎么贴,贴我们的哪个特点。建议大家把工作中用得比较舒服的方法尽快套路化,其实这个套路就是流程的意思,把它流程化的话,这样就比较省事。

4、差异化思考

在团队里头脑风暴的时候,我往往会说,一定不要用第一个想出来、第一个跳出来的想法。

为什么不用第一时间反馈的想法?因为你想得出来这个方法,别人未必想不出。所以我们尽量不用这个,而是再想用后边那些,这样才有可能会跟别人形成差异。

5、练习

看到任何东西,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去做练习。练习什么?

第一,这个东西为什么出现?

第二,它出现在这有什么用?

第三,那我怎么弄?

就是一种惯性的练习思考方法。

做营销做品牌无非就是把大家的积淀和思考方式做一个比较――谁的积淀更多,谁的脑子更活,谁做得更好。多积淀、多思考、多练习,自然就比别人好,理论就这么多,剩下的就是反复训练。

6、积累

遇到我觉得好的东西,就要逼着自己记住它。

比如我用一个新浪微博账号,每天收听大量市面上最热闹的账号,每天花几分钟看,有意识地记住一些可能的素材。丢在大脑中,用到的时候,就可以把它调出来。

所以遇到一个好玩的东西,要有意识地学习,这正是好奇心的表现。当你好奇、模仿、学习,记住的就扔在脑子里某个垃圾空间里放着就好,因为当有一天做创意,内容一定能做好。

03

品牌实战,需要注意这 4

步骤清楚了,思维养成了,开始进入实战阶段!在实操过程中,这4点需要尤其注意:

1、不要急躁,切忌错误的炒作

搭建的过程中,还有要分享的是,不要急躁,创始人总希望一夜成名天下知,甚至会去做一些炒作,或者让大家一提到你就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这是万万不行的,因为不管怎样,饭也要一口口地吃,品牌搭建也是一样。

靠着不择手段的方式取到的浮名不会持续太久,会掉粉的。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扎扎实实去打造自己的品牌名声。

2、深刻沟通、保持一致

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如果你找到了一个对的人,他开始来给你干活了,建议你和请来的这个做品牌和市场的人做一个非常深入的沟通,这个沟通是非常有价值的。

大量的案例表明,创业公司创始人和请来的品牌公关的人,在面试阶段理念比较一致,比如短期内要搞上来,面试者也会说,我很擅长短期内搞上来,但是搞上来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思路和方法往往是不一致的,要反复花长时间的沟通达到一致。

同时,创始人还是要尊重科学,很多时候大家对品牌还是态度很诡异的,有的时候觉得品牌是救命稻草,有的时候又觉得品牌是个感性的东西,没有道理存在。

品牌一定是一门科学,虽然中间会有不科学的事情发生。这里面是有规律可寻的,一旦找了品牌的人来干活,就必须非常信任他,给他充足的授权。

3、结合自身,不断调整和完善

品牌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不断调整和改善,6步战略只是工具和模型,不是死的,每个公司的发展阶段不一样,中间会发现有的阶段可以快一点,有的可以慢一点,都是可以调整的。

4、高投入、高产出,低投入,没产出

品牌搭建的过程中,有一个定律高投入高产出,低投入没产出。既然决定做市场推广,就不要说我们花点钱试试,如果你有试试的拿捏不准的想法的时候,那就一分钱都不要花。

好的创意来自两方面,第一就是花了很大很大的价钱,获得一个很好很好的创意,找了非常好的公关公司做创意;另外就是一分钱都不花情况下,团队逼出了一个绝妙的创意。

大家可以回顾下,真正好的创意不需要什么钱,比如冰桶挑战,需要什么钱?所以在你的资金和物力没有达到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不要烧钱,一定要想着,我要在不花一分钱的情况下我该怎么去办这个事情,免费一定有很好的方法的,零投入说不定会有产出。

 

 

稿件6:

李倩:品牌推广一定是高投入高产出,低投入没产出

之前,青山资本副总裁、前腾讯新闻中心主编李倩受邀去馒头商学院进行《如何从016步打造一个创业品牌》的主题分享时,在分享中提到了以下几点:

1.搭建品牌前,需要清楚这5个问题:你的产品准备好了吗?产品是否跟得上?你对品牌的依赖合理吗?团队内部有没有达成一致?找到合适的人了吗?

2.我们团队需要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快速找到合适的人,这样的一个方法论步骤分别是:1、定好位 2、配资源 3、讲故事 4、放烟花 5、谱曲子 6、抢座位

3.好的定位一定是像一个飞镖在一百米之外直中靶心,讲求的是精准,而且好的定位讲究的是差异性。大家一提到你的时候会想到什么会感受到什么,这是一个在精神层面上的定位。

4.在如今互联网时代,你说没有资源不是傻,而是懒。你做的这个事情,你要站在他们的角度想想,他们为什么觉得你做得事情有意思。同时,搭建资源的过程中不要贪多。

5.产品靠谱本身就是一个故事,比如你做的这个事情你为什么做,或者你就是一个人做起来的,以及你是为了什么做,以及你这个项目做起来之后你跟其他人比你有什么优势?这些都是你可以去包装的东西。

6.品牌推广这个市场上,一定是高投入高产出,低投入没产出。所以大家要把有限的资源,有限的故事让他在短时间内瞬间爆发,这个可以提高咱们的命中率。

7.如何找到一个对的人?第一个是专业知识,理论和能力;第二个是案例经验和教训;第三个就是人脉资源和包装;第四个,他有没有全局观;第五点是这个人的创新性和方法论。要招聘的人一定记住了,是来补充我们的不足的。

以下为李倩现场分享部分实录:(实录来源馒头商学院,创客猫记者在保留其原意上有所删减)

大家好,很高兴来到馒头商学院进行这样一次创业品牌如何打造的分享,我今天的主题是《如何从016步打造一个创业品牌》。

为什么要做品牌?首先,我想说,创业公司打品牌有什么用?

我们要把自己的品牌从很多的品牌中脱颖而出,把它打响,对于我们增加用户量,扩大客户群等都会有非常大的影响。还有名气带来的价值,大家都能在企业的方方面面感受到。还有很重要的是:很多朋友跟我说要去做个创业者,一方面你要去做事情,另一方面,你要让地球人知道你在做什么事情吧?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在开始搭建一个企业的品牌之前,需要清楚这5个问题

1、你的产品准备好了吗?

好比你的饭做熟了没有,你就开始卖?卖没做熟的饭是坑人的,营销做得再好都要出bug的。这个侥幸心理不能有。产品得踏实。

2、产品是否跟得上?

大量的人蜂拥而至,你的产品是不是能满足那么多人的需求?因为一旦这些人满怀期望蜂拥而至的时候,你的产能如果跟不上,那么这些人将愤然离去,是不会再给你机会再回来的。

3、你对品牌的依赖合理吗?

很多的CEO对于品牌的依恋有点执念,他会觉得只要有品牌,很多事情都能迎刃而解的,简直就是无所不能的东西。我必须要泼一盆冷水,品牌绝对不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东西,甚至它连雪中送炭都称不上,它只是锦上添花。去翻遍所有的品牌类书籍,没有一个人会告诉你说,品牌是决定你成功的一个要素。

所以我们对品牌的依赖要理性,要合理,不能说我希望找一个品牌总监,只要他来了,我就能ABC轮就能够上市,现在的不好只是因为我的公司没有名气,这是错的。

4、团队内部有没有达成一致?

因为很多合伙公司都有两到三个合伙人,团队成员很多,有时候老大上午一个想法,下午又是另外一个想法。那么团队内部怎么做,多大尺度去做,内部有没有达成一致,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5、找到合适的人了吗?

必须要强调的是,合适两个字。现在朋友圈都在被找人的信息刷屏,好像所有的公司都在招人,这个世界进入了一个人找人的状态当中。可是如果大家找到的不是合适的人,或者不是合适你现阶段状况的人的话,很可能结果反而是负面的。

刚才问到的这五点如果你已经在心里默默地回答说我准备好了,那么我们接下来讲创业公司搭建品牌会遇到的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做对事,第二件事是找对人

关于做对事,我总结了6个步骤,它结合了跟100多家创业公司的经验和聊天。创业公司做好这6步就完全可以达到知名公司的阶段了。关于找对人,我自己设计了一个模型。这个模型是关于我们团队需要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快速找到合适的人,这样一个方法论,这6步分别是:

1、定好位

2、配资源

3、讲故事

4、放烟花

5、谱曲子

6、抢座位

这里面需要强调2点。第一:这只是创办品牌的一个最初阶段需要的6步;第二:一切品牌的建立需要在一个有长远规划的基础上。

6步让你的品牌被大众熟知,下面详细说一下这6步。

1、定位

定位,好像是老生常谈,但是在跟很多创业者谈论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定位”这个词,但是大家都没有搞清楚“定位”的意思。我们现在问自己,我们要做的事情,我们真的把他的位定好了吗,好的定位是什么?好的定位一定是像一个飞镖在一百米之外直中靶心,讲求的是精准,而且好的定位讲究的是差异性。

我们回顾下,在我们知道的品牌中,举个简单的例子,经常说开宝马,坐奔驰,最安全的车是沃尔沃,那么他们是怎么给自己的品牌定位?

宝马一向是用自己的操控性、驾驭感著称,他强调的是开起来比较舒服。奔驰呢,大家一看就想到一个成功企业家翘着二郎腿坐在松软的皮质后座上,那么这个就是奔驰给大家的感觉,就是内室精良、乘坐舒适。很多买奔驰的人不一定自己开,给司机开。那么沃尔沃呢,最近几年大家也知道它的品牌后劲很足,突然间就很多人买,因为他强调的是安全性,坊间传播说他经常会强调说,所有的车主里,沃尔沃的车主素质是最高的,学历是最好的,最聪明的,这也是他在强化自己的一个定位。所以说大家做的事情和项目来说,一定要有属于我们自己的定位。

我们定位首先要知道我们是什么,我们这个东西本身的物理属性是什么。因为有些新的创业模式,可能创始人自己解释半小时还没搞清楚我做的这个事到底是什么。我们首先要说清楚的是,我是什么,第二我这个东西跟同行有什么不一样,有多大程度的不一样,这是定位我们的差异性。

同时,最重要的,大家可能会忽略的精神气质上的定位。在现在万众创业的环境下,大家很难将自己的创业模式和创业种类做出一种特别不一样的特别差异化的东西。就像Uber跟滴滴打车一样,到最后大家拼的是什么,拼的是精神气质方面的给别人的感觉。大家一提到你的时候会想到什么会感受到什么,这是一个在精神层面上的定位。

所以大家一定要考虑清楚,实际上所有好的品牌,尤其是在互联网阶段,它不仅能一句话告诉你我是做什么的,他还能让你在知道它的定位之后,对他产生一些精神层面的想象。

2、配资源

很多朋友说,我以前是技术出身的,我没有媒体资源,我没有线下资源,提到这个很发愁。但是我要很残酷地说一句,在如今互联网时代,你说没有资源不是傻,而是懒。打开你的电脑,进到36氪,虎嗅等科技类网站,还有财经类的媒体,大家用心就会发现每篇作者投稿的最后都有他自己的微信,每个网站都留着免费给创业公司做报道的邮箱地址,甚至有些网站还会留有记者的电话微信等等,这些全都是可以找到的,所以资源不是找不到,而是大家懒得去发掘。

那么我们就要迅速建立自己的资源,建立资源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我们要寻找我们行业里边的媒体啊,户外啊,线下啊这些资源,以及我们做的这个事情,我们大概需要哪些资源。我给一些朋友建议拿一张白纸,在这张白纸中我们可以列出我们想象中需要的资源,有传统媒体资源,有新媒体资源,有几大门户,还有科技类网站,还有你能想象的全部都列上。还有社交类媒体的资源,比如豆瓣,知乎等。其实大家只要列出一个表,然后把你能想象的资源全部都列出来,然后你再像填空一样,看我现在需要哪方面的资源,这些资源我有没有建立起渠道来,如果没有就抓紧时间自己去建立这些资源。

在找资源的过程中大家会发现,这些媒体怎么都不理我,加了联系方式也不理我。他们不理你是因为你提供的信息缺乏新闻点,在找资源的过程中,我们要建立自己独特的吸引力。你做的这个事情,你要站在他们的角度想想,他们为什么觉得你做得事情有意思,不能说上来就说“你好,我希望你来采访我们,给我们出篇软文吧”,这样他肯定不理你。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要是把项目讲得特别有意思,甚至说不是约你采访,而是说你过来体验我们这个东西,他就会很感兴趣。

同时,搭建资源的过程中不要贪多。要搭建主要的核心的资源,大家看到的这些资源里边,可能你意识到的,当下对你最重要的资源一定要想尽办法去搭建。

3、讲故事

会有很多同学们说,我没有名校背景,我没有很好的长相,甚至项目也是做的普普通通,我一切都没有,那怎么去把自己给包装起来呢?

那我首先要问你,产品是不是靠谱,因为很多的靠谱产品,前期也没看到他做很多很多的故事,但是产品靠谱本身就是一个故事。

在确定了产品靠谱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去包装我们的故事呢?每一个人身上都是有故事的,比如网络上《伟大的安妮》,《滚蛋吧,肿瘤君》,这样一些在互联网上隔一阵子都会传播的很火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他们会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平凡中寻找不平凡。

大家会觉得我的项目平常的一塌糊涂,我个人也很平常,但是你一定有自己不平常的东西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比如你做的这个事情你为什么做,或者你就是一个人做起来的,以及你是为了什么做,以及你这个项目做起来之后你跟其他人比你有什么优势?这些都是你可以去包装的东西。

4、放烟花

刚才说到自己的企业定位了,也积累了一些资源了,也在这个过程中准备好了一些素材,下一步一定要注意的就是放烟花。

大家要把有限的资源,有限的故事让他在短时间内瞬间爆发,这个可以提高咱们的命中率。比如小红书,他在品牌创建和案例打造上可以说是做得非常好的,各位可以去看一下,小红书在过往的报道的一些渠道,他其实在各个方面都在做自己的品牌呈现。首先,他做了线下的很多物料的推广,比如电梯间,比如裸体美男这样很吸引人的眼球的东西。而且大家也看到小红书那个非常醒目的大红色,大LOGO“小红书”这样一个箱子,甚至我前段时间发朋友圈说,我们三个人买三个小红书的东西,他会来三个非常大的红色的盒子。

事实上在整个的过程当中,你都会帮小红书做一个线下的广告。其实这些地方都能看出来,创始人是非常花费心思的,所以我们讲的放烟花就是指把各种力量都使到一处,最大程度去呈现我们的品牌。

到这一步,前期知名度的打造应该说是非常非常成功的。我们看到在这一两个星期内有集中爆发的媒体采访,有非常好的线下推广渠道,创始人也在那两个星期内频繁地接受采访和参加一些线下活动。在我的印象里就是放了一场非常漂亮的烟花,非常绚烂非常漂亮的一仗。

5、谱曲子

我们在制造了一些噱头之后,应该怎么把我们的品牌一步一步地打下去?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打算,比如有的下一步是要推什么东西,有的是希望等一等产能上来,有的是要把创始人推出去,每一家公司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主要是希望大家在一场绚烂的演化之后,坐下来好好想想我们的下一步是什么,长治久安的打法是什么,定期的高潮是要有的,不然的话,在这个创业时代,几个月不发出声音,大家就会把你忘记。

需要时不时制造小的高潮,比如Uber,他很多创意策划和市场活动,都让我们每个人眼前一亮,大家可以去搜索一下,Uber做的每一场活动,他的每场活动之间的活动间隔,怎么在定期制造活动小高潮,怎么做自己的营销,还有自己的打法。

任何一家公司不可以COPY别人的打法和节奏,每家公司状态不一样,阶段不一样,所以打法和节奏因人而异。

6、抢座位

大家知道创业公司在垂直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每一个创业公司,都有很多的直接竞争,这时候一定要抢前三坐席,这个很重要。这个三就是概述,有的行业可能就只有你一个人。大家抢座位的过程中一定要巧妙地抢座位,刚才不是讲过你已经积累一些资源了,那么在媒体写稿子的过程中会举例的,一二三家公司,我们其实可以想办法进入到一二三的文字描述里,在一些活动啊,论坛啊,沙龙啊要尽量作为行业代表出现,去为行业发出声音,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公司格局里面。代表行业去说一些东西,让大家一提到行业就说,我知道这家公司。

很多媒体朋友在搜索资料的时候,我们就有机会进入到他们的视野,成为采访重点。当我们代表行业发出声音的话,我们也有机会进入媒体行业朋友的视野,他们很想听一听这个行业的人对这个行业是怎么看的。所以当发出这个声音的时候,也是很好的代表这个行业的机会。对于一些排名不是很确定已经进入前几名的公司来说,你可以让自己经常跟第一第二名呆在一起,这个方法听上去挺好笑,但是是有奇效的。老和第一第二名呆在一起,你显然是第三名了嘛!如果你是第四第五名的公司,你去抢了第三名,就已经成功了!

刚才说到了整个的过程,刚才快速过了一下这个过程,从开始定位,到聚集资源,到后面讲故事,放烟花,谱曲子,抢座位,在这个过程里面细节就不赘诉了,希望大家整体有感觉了,就知道怎么做了。

如何找到一个对的人?

比如现在招了一个人,我应该让他从哪里开始一步一步做起,创建搭建算是完成,一直做到抢位置阶段,在这过程中,我们需要依赖一个对的人,甚至一群对的人来干活。那么怎么去找这样一个人?

我结合日常做品牌公关的人的能力,我提炼出的这个行业主要依赖的人的五个方面,我来分别阐述一下。

第一个是专业知识,理论和能力,就是这个人他对这个行业专业的,理论的是不是了解很多;

第二个是案例经验和教训,就是他有没有做过很多案例,这方面的经验甚至教训;

第三个就是人脉资源和包装,即使这个人在这个行业里有多少的人脉,他有多少资源,会不会包装一些事情,故事和产品。

第四个,他有没有全局观,流程搭建能力怎么样?就是我在做整个市场公关的过程中,他自己能往前看几步,往后看几步?

第五点是这个人的创新性和方法论,必须拎出来说的是,大家现在做的都是互联网方面的创业,对创新性的要求非常非常高,传播的创新性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

今天分享的重点就是做对事,找对人,这两个方法都是简单粗暴的,因为创业公司大家没有时间去听太多的理论和逻辑,这个没有用,一定是要讲究效果的。我们刚才提到的这6个步骤,以及找对人的模型,就是给各位创业者的心理的谱。具体的还是要找对的人一起做,听的过程中未必能帮到很多实际的,但是可以帮大家梳理一个思路和方法。

搭建品牌,一定有0成本的办法

1、不要急躁,切忌错误的炒作

搭建的过程中,还有要分享的是,不要急躁,创始人总希望“一夜成名天下知”,甚至会去做一些炒作,或者让大家一提到你就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这是万万不行的,因为不管怎样,饭也要一口口地吃,品牌搭建也是一样。靠着不择手段的方式取到的浮名不会持续太久,会掉粉的。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扎扎实实去打造自己的品牌名声,比如放烟花,跟空城计一样,让大家一下子感觉到怎么最近听到这么多这个公司的声音,其实只是我们所有的钱短时间花在这一个星期里,做出了很大的动静。

2、高投入、高产出,低投入,没产出

第二个词是品牌搭建的过程中,我刚才也提到了这句话,就是“高投入高产出,低投入没产出”。既然决定做市场推广,就不要说“我们花点钱试试”,如果你有试试的拿捏不准的想法的时候,那就一分钱都不要花。

3、深刻沟通、保持一致

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如果你找到了一个对的人,他开始来给你干活了,建议你和请来的这个做品牌和市场的人做一个非常深入的沟通,这个沟通是非常有价值的。他不找你,你都要找他沟通,你可以给他十条,告诉他你认为这个岗位怎么才叫做得好,什么算好什么算不好。你也可以问问他,他认为好和不好是什么。

同时创业公司的创始人还是要尊重科学,很多时候大家对品牌还是态度很诡异的,有的时候觉得品牌是救命稻草,有的时候又觉得品牌是个感性的东西,没有道理存在。所以作为在品牌上有一些工作年头的人,我要跟大家说的是,品牌一定是一门科学,虽然中间会有不科学的事情发生,但是他一定是一门科学。这里面是有规律可寻的,一旦找了品牌的人来干活,就必须非常信任他,给他充足的授权。

4、结合自身,不断调整和完善

最后,我们做的过程中,要不断调整和改善,我所说的这些只是工具和模型,不是死的,每个公司的发展阶段不一样,中间会发现有的阶段可以快一点,有的可以慢一点,都是可以调整的。

 

稿件7:

李倩:没有更多的传播效应,今天很难成功

学习品牌或营销或任何东西的时候,要建立一个基本认知是——我们要学什么?学习的途径有很多,网上的文章、线上线下的培训课、公司请的外脑、平台约的老师,以及自己公司的领导和资深专家等等。那么如此多的途径,该怎样迅速抓住要害?

一、学习的核心是正确评估自己

大家一定要学会给自己做评估,“自己”才是所有学习的核心。基于这一点,要做的不是评估这个老师讲什么,而是先评估自己,跟自己对话(我现在是什么水平?要学到什么水平?)。

所以,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考方式就是——无论在哪里听、听谁讲,一定要把核心放在自己身上,关注自己,自己能获得多少提升,根据现有情况想提升方法。

如果你是小白,就先去读书,先建立框架;

如果是中层,一定要学会巧妙的思维方法;

如果已经很高阶了,一定去建立一种“品牌战略观”,把过去的思维陷阱和惯性抛弃,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去获得进步。

世上并没有“觉得老师讲得有道理,于是我就进步了”这样的事。如果老师讲的你听明白了,说明自己心里早有这个道理,只是对方帮你提炼出来了而已,而真正的进步来自于反复练习。想提升,就需要不断练习,不断去区分那些low和高逼格的东西。

无论哪一种,都要先做起来。因为不管哪个领域,执行力都特别重要,光从执行力上看,就足以甩掉很多人了。

很多创业公司问我品牌怎么做,我都会反问他们做了什么尝试、规划、思考和争取,如果都没有,说明是把这些寄托在别人身上,这样永远没法独立作出一个漂亮的案子来。

二、品牌=内容+渠道+时机

那么,审美疲劳的今天,内容如何突围?

首先,什么是内容?

内容是一家公司所有输出的东西的总和,包含Logo、视觉体系、对外说的每一句话、新闻发布会、CEO的演讲、公众号,包括每一篇文章、线下活动、请的代言人等等。这是广义上的内容,而不仅限于软文和稿件。如果一家公司的品牌观好、品牌有规划的话,它的内容整体上都应该很好,而不是其中某一块很好。

其次,渠道;

易拉宝,公众号下边的软文,新浪微博的粉丝通,地铁站里的广告,都是渠道。

但人有时会陷入一种惯性思维:

比如有个产品非常适合在高铁上推,但不管是高铁的大屏,还是椅子上的靠背,这些广告位对于创业公司来说都非常贵。其实,没有人规定一辆火车上,只能在后靠背的地方,或者是火车的电视、杂志上做广告。完全可以放两个人上去,拿着优惠券、海报,或小赠品,总共下来其实成本很低。所以不要老想广告位,把它替换成其他渠道,要灵活一些。

过去认为的那些渠道也在变化。以前大家关心的是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的广告竞拍,现在呢,是Papi酱的广告费、咪蒙的软文。渠道是怎么转到这里来的?因为大家都过来了,你是跟着迈进的一拨。关于渠道有一个秘诀:就是越早占领,性价比越高,比如微博的粉丝制度。

其实只要渠道的性价比做得很合适,效果一定是最好的,就是又便宜又好的事情一定是存在的,只不过是你没碰上。

第三,时机。

时机就是做某一件事所选择的那个时间段、机会。

做品牌,考验的不是谁更守规矩,而是谁脑洞更大。道德法律是一定要恪守的,但此外,守规矩,就代表在这个路线里永远走不出来,为什么?因为品牌本就是一个做差异化的东西。没有哪一行比品牌这个行业更不应该守规矩。

三、审美疲劳的时代

现在的审美疲劳到什么程度?

以前那些老一辈的相声演员,他们随便丢个包袱,会让我们笑很长一段时间。为什么现在会觉得春晚越来越不好看?因为大家的审美发生了变化,口味被养刁了。

然而,现今渠道反而增加了,过去哪有那么多的渠道让一个人成名?过去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线性结构,从0110都很明显且直接,是一个直肠思维,这就是过去单一、单纯的渠道力量。

现在01都很多,像蛛网一样错综交错,大家会觉得好头疼,这个好像已经很难了,但事实上01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了。

罗振宇提到过国民关注时间,每人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放空,其实大概只有5个小时在关注一些东西。中国16亿人口乘以5小时,就是整个中国的“国民总时间”,而营销工作就是尽可能地从总时间里分到更多的时间。有一个词叫做“裹挟”,这是一个所有的人都被裹挟,同时都企图去裹挟他人的时代。

我自己杜撰的一个词叫“新审美”。本来审美是没有新旧的,那为什么这么说?文章没人看、内容不好玩,是因为你过时了。现在大家的审美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年轻人的审美,所以实际上两代人的审美差异很大。

所谓的旧审美就是比如像父母常用表情包式的审美,所谓的新审美就是现在互联网上比较流行的那些审美模式、范式、价值观。旧的审美端庄严肃和谐堆砌,是端着的,而新审美呢?

举个例子:一些公众号文章,其实只要看前两行,就能知道运营人是什么样的人、点击大概什么样。

所谓的好的、有意思的公众号,前两三行会表现出以下特点

1、反常规

不管是价值观还是图像上的审美,跟原来大家想的不一样。现在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是舆论多元化,任何一个反常规的观点,在网上都可能瞬间被人支持,这就是网络舆论的现状。

2、戏谑

雍正、课本上的杜甫、姚明脸等等,这些IP差不多被玩坏了,很多人已经过分地戏谑了。

3、互动

玩转互联网媒体的人,都会试图跟大家做一些互动的交流。

4、在场

希拉里跟奥巴马竞选时,当时所有的美国网民全都拿着手机冲着他们拍照;但到这一次竞选,大家会拿自拍的方式把自己跟希拉里同窗,就是要体现出“我在场”、“我很重要”。

现在有个常用词,可能会听到身边的人说“这个好low啊”,那么low是什么?大家可以做个练习,选几个公众号或几个人的朋友圈,给他们打分,然后问自己为什么,倒推上100遍,那么审美会得到很大提升和发挥。有人之所以操作不出来那些更高端的东西,是因为没有复盘过、没有思考过“到底它为什么low”,所以自己干的时候就没做好。

四、品牌营销的6种思维方式

品牌营销,其实是一个思维之间的PK

1、倒推

倒推式思考就是先想目的。在做品牌营销规划和行为的时候,一定记得从结果往前倒推,反过来想问题。

比如老板让员工写微信,就只是为了写条微信吗?这只是手段,如果你从没想为什么要写,往往为了写而写,所以做出来的东西才不好看。做任何一件事,如果没有目的,就会产生无效的结果。

2、换位思考

做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想是给谁看、他的感想感受会如何。如果做出的东西不能让用户买单,那么所做的努力,一切都是零,甚至是负分。

3、套路式思考

这个套路,其实是创造一个用户喜欢的模式,只要不断的复制就可以了。其实杜蕾斯团队的工作方式,是有套路有自己的操作节奏的。

比如说首先判断要不要跟,有一个利益的判断;然后分工,有人去提炼文案、去画草图;再从中选出几个设计出来,最后再筛选。

他们去做文案思考创意的时候,也是有套路的,比如说从哪个角度贴、怎么贴,贴我们的哪个特点。建议大家把工作中用得比较舒服的方法尽快套路化,其实这个套路就是流程的意思,把它流程化的话,这样就比较省事。

4、差异化思考

在团队里头脑风暴的时候,我往往会说,一定不要用第一个想出来、第一个跳出来的想法。为什么不用第一时间反馈的想法?因为你想得出来这个方法,别人未必想不出。所以我们尽量不用这个,而是再想用后边那些,这样才有可能会跟别人形成差异。

5、练习

看到任何东西,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去做练习。练习什么?

第一,这个东西为什么出现?

第二,它出现在这有什么用?

第三,那我怎么弄?

就是一种惯性的练习思考方法。

做营销做品牌无非就是把大家的积淀和思考方式做一个比较——谁的积淀更多,谁的脑子更活,谁做得更好。多积淀、多思考、多练习,自然就比别人好,理论就这么多,剩下的就是反复训练。

6、积累

遇到我觉得好的东西,就要逼着自己记住它。比如我用一个新浪微博账号,每天收听大量市面上最热闹的账号,每天花几分钟看,有意识地记住一些可能的素材。丢在大脑中,用到的时候,就可以把它调出来。所以遇到一个好玩的东西,要有意识地学习,这正是好奇心的表现。当你好奇、模仿、学习,记住的就扔在脑子里某个垃圾空间里放着就好,因为当有一天做创意,内容一定能做好。

五、优秀的内容营销人才

需要哪些能力?

能力这个词比较空,什么样的能力不好说,但什么样的行为能让你变成一个优秀的营销内容人才?

第一,好奇心;

第二,要动脑筋;

第三,爱玩;

第四,观察力;

第五,同理心;

永远要记得替别人思考问题。一个好的、牛的策划和营销人才,一定是个同理心特别强的人。

第六,搞怪。

举个例子:

凡是在别人过生日时能给别人一个惊喜的人,他往往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营销策划人才,因为他知道如何制造出这种效果。

 

稿件8:

李倩: 情绪营销的时代已经来临

2017720日晚8:00的脉脉职播间,由雪领新媒体打造的《营销奇葩说》节目采访了有情绪科技创始人李倩,就“情绪营销,2017营销风向标”这个话题进行“奇葩”专访。

在节目开始之前,李倩的宣传海报就刷爆了朋友圈,很多热情的粉丝带着问题在直播间里与嘉宾火热互动,也创造了《营销奇葩说》直播史上最长的纪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从青山资本离职后闭关半年的她带给大家哪些“奇葩”观点吧!

 

 

2017年初,李倩从青山资本离开,连续几个月没有正式在媒体面前露面,闭关几个月,这一次借着《营销奇葩说》的平台,给大家分享了她这几个月的沉淀。

李倩是36氪唯一品牌专栏作者,现在她的付费文章专栏已经发表了124篇文章,但是对知识付费,她有着自己“奇葩”的理解,现在大家所谓的“知识付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为知识付费,最早的为知识付费应该是上学时交的学费。

“知识付费之所以这么火,是因为很多人不是在为知识付费,而是在为赚钱的能力付费”。

李倩认为,知识付费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而是互联网的发展,让很多人看到了赚钱的机会,他们需要学习互联网的知识来把握住这一赚钱的机会,也就出现了一批愿意为互联网知识付费的人,从而形成了知识付费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卖观点、卖见识、卖技巧的人都有,李倩卖的是品牌上的思维方式,因为她相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90%的人都不懂品牌

李倩在36氪上发表过很多关于怎么去做品牌的文章,想给大家传授她的品牌思维。但是她发现90%的人对品牌的认知都是错误的,很多人其实不了解品牌是什么。

作为企业的员工,他们会问怎么把这个公司的品牌做好,让老板满意;

作为公司的老板,他们又会想怎么非常快速把品牌做起来,能够“一夜爆红”;

作为一个普通的营销人,类似营销是什么、品牌是什么这些大的概念对他们来说不管用,他们关心的恰恰是一些具体的工作怎么做,比如今天李倩直播预告的海报怎么刷屏?

这些问题几乎可以代表绝大部分人的困惑,现在很多人都去赶知识付费的潮流,奔走在各个知识付费的平台,向“老师”提问,而其中很多人不知道品牌是什么。

李倩正式做营销也不过34年的时间,算是半路出家,一开始她也不懂品牌,就给自己列出了一个书单,然后每天关在房间里啃这些书。看完一页,消化了或者啃不下来的,李倩都会把这页撕掉,她说:“看书不是在于你记住了什么,而是在于有没有思考”。说起自己的朋友李叫兽看书,是出了名的慢,常常每页能看好久,然后思考出自己的理论。

对于上面大家的困惑,李倩觉得大家可以沉下心来看关于营销、品牌的书(文末给大家推荐了书单),思考会让你有一个正确的品牌三观,也就是品牌思维。

得人心的套路才能得粉丝

李倩直言最喜欢会提问的观众,因为从提问的方式就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真的有思考。在直播期间,她回答了观众的优质提问,如:如何调动已经被套路搞怕了的粉丝?

她将这个问题拆分为两个角度,首先,为什么粉丝会被套路搞怕?其次,如何调动他们?

对于第一个问题,李倩认为原因在于“三老”:老骗我、老让人不爽、老掉牙。而造成粉丝这三种感受的根本原因在于很多人在营销上“没节操”。

这个“没节操”体现在两方面:

1)很多人做营销就是不动脑子的复制。

网易云音乐包地铁你也包地铁,公益活动“冰桶挑战”你的公司也“冰桶营销”,这其实是对“套路”错误的理解。

2)你的套路没有留住人心。

虽然说:“自古深情留不住,只有套路得人心“,但是套路也要有“深情”才能留住人心。比如说现在有种类型的文章,标题是《为什么我不买别墅》,点进去之后只有两个字:“没钱”。对于这样的标题党文章的目的很难理解,这样的营销有什么意义呢?

对于已经被这些没节操的套路搞怕的粉丝,如何去调动他们呢?李倩认为,要做到“套路之上再生套路”。

比如说今天大家都会用一个软件——美图秀秀,但是大家不会联想到上中学时代风靡的大头贴,其实二者用的都是一个套路——爱美,营销的本质没有变,只是形式不一样,这就是套路的“升级”。

所有的营销套路都是换汤不换药的,因为营销是基于人性的。一个营销人要记住营销的本质,在套路上进行升级。比如李倩的名片被设计成零食口袋的样式,而名片发明的初衷就是为了让人通过这个东西记住自己,记住有情绪零食,所以名片做成什么样子并不重要,反而更富有创意让人耳目一新。但是如果一直想着套路粉丝,反而会把自己套路进去。

情绪营销的时代已经到来

作为大家亲昵的“倩姐”每次出现都会受到粉丝热烈的欢迎,是因为她每次都会带来新东西。这一次,她给大家带来了“情绪营销”——2017营销的风向标”。

上一个时代的营销以“实用价值”为王,典型的例子就是“怕上火,喝王老吉”、“过年送礼就送脑白金”,但是那个时代的市场非常广阔,给品牌的空间很大,品牌容易寻找到它们的实用价值定位。

而现在新一轮消费升级之后,人们的选择太多了,品牌的差异化不可能再落在实用价值这个点上。2017年之后,品牌之间的竞争已经进入到情感竞争的阶段,用李倩的话说就是:“现在实用的山头已经快被占空了,大家都开始去占情感的山头了。”

回顾今年的经典营销案例,比如丧茶、喜茶、吐槽大会、网易云音乐地铁、饿了就要、麦当劳回忆青春考题等等,之所以会成为营销中的亮点,就是因为他们做对了一件事情——情绪营销。

以饿了么为例,饿了么的广告升级其实就是从“实用的山头”走向“情感的山头”,从“饿了别叫妈,叫饿了么”到“饿了就要”,不再强调饿了么送餐的实用价值,而是抓住年轻人“想要就要”的情绪,完成了品牌的转变。

这些品牌把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情绪收集、总结、放大了出来,这也是李倩所说的情绪营销的三个步骤。比如丧茶把握住了年轻人“自嘲”的情绪,而且马上就占据了“丧”情绪的山头,把“丧”具体化成了茶杯上了自黑语,所以它火了。占据一个适合品牌的情绪,并把它具体化,就是成功的情绪营销。

如何做好情绪营销?

那么,要把情绪营销玩得好,拢共分几步?李倩给你列出了以下四步:

1、找到情绪的发力点

最基本的就是捕捉行业受众最近一段时间的情绪。作为一个人,大家无时无刻都在生产情绪,这是营销人一定要捕捉和把握的关键点。比如说快手上有很多农村的年轻人在活跃,它们的品牌口号就是“生活没有高低”,让更多的城乡结合部的用户更加自信地使用快手展现自己。

2、跟产品和品牌的结合

比如说啤酒节要吸引年轻人,要抓住他们和品牌能结合的情绪,比如说“炎热的夏天”、“自由做自己”等。

3、成为这个情绪的代言人

快速找到合适的情绪,并且迅速占领这个情绪的山头,这也是营销中常说的“定位”。建议大家去咪蒙的公众号看文章的标题,每一个标题都带着强烈的情绪,并且直击读者的感同身受。

4、要有非常具体的情绪

不要造词、不要大而化之、不要自嗨、不要无病呻吟。类似于幸福、爱与美好这种词汇,太大且没有意义。这也是为什么占领了情绪的山头还要把山头削尖,因为越小越尖越容易突出。

在直播过程中,认真的观众问到:如何通过大而广的情绪去找出削尖的情绪山头呢?有没有什么训练的方法呢?

李倩用自己的思考方式给出了答案,首先要训练观察力,大家每天都会刷朋友圈,要关注每个人的情绪。因为她相信每一种情绪都来源于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记录,要把这些情绪记录在本子上。通过观察身边的情绪,把它提炼出来,用创意表达出来,才能在众多的情绪中去找出削尖的情绪山头。当然配合一些创造力,让情绪更脑洞的被表达出来是更好的。

“如果品牌能够提炼出产品的情绪,这个情绪就会是营销的一把利器”。

写在最后

长达两个小时的直播过程中,对于嘉宾不仅是体力的考验,更是干货储备的考验。精彩的分享使得观众一直守在直播间,让李倩和我们团队都十分的感动。她在节目的最后对《营销奇葩说》说了一句特别中肯的话:“我希望《营销奇葩说》能真正的成为挖掘和引导营销有干货、营销有担当、营销有见解的营销品牌”。

李倩在直播中非常积极推荐大家去看书,也给大家分享了她看书的方法。她推荐大家花一个月的时间去读一本专业书,搞清楚这个学科,再去各个平台付费解答自己的困惑。不要做一个浮躁的学习者,也不要当一个学习型脑残(一直在学习,从不思考),而是花点时间去思考。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她给观众们推荐了不同种类的书。

首先就给大家推荐了凯文·莱恩·凯勒的《战略品牌管理》,这本必读的教科书可以让大家全面地了解品牌营销;

还有放在李倩书桌上的一本《吃大鱼》,这是一本让大家有创新意识,按照挑战者的方式思考品牌的书;

另外就是小山熏唐(熊本熊的设计者之一,《入殓师》编剧)的《回到初衷一个日本创意鬼才的工作术》,这本书告诉大家如何训练创意;

以及马丁·林斯特龙的《感官品牌》,此书可以使读者了解感官对情绪营销的作用。

关于推荐的嘉宾,李倩想到了一位“营销奇葩”——贾大宇(正阳公关创始人),在百度、伟达公关任职过,有丰富的实操经验,满满的都是脑洞极大的案例,所以强烈推荐他来做《营销奇葩说》的下一期嘉宾。

感谢懂品牌、懂投资、懂内容、懂销售的李倩为《营销奇葩说》的观众分享了如此实用又有趣的不一样的干货。她说这是创业最好的时代,未来的十年也会是她一生中创业的黄金时代,希望有担当有思考有情绪的李倩创业成功,能在未来继续为大家分享更多不一样的营销观点!

关于李倩:

品牌营销专家。有情绪零食创始人、前青山资本董事总经理、前腾讯新闻主编。36氪《300天品牌思维修炼》专栏作者,互联网品牌人学习社群“品牌训练营”发起人,知识付费平台“在行”上评分最高的市场类专家,曾帮助300多家企业打造品牌,是具备投资、内容、创业,多视角的品牌专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