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时代的“慢”高效奥秘

在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下,人人都想一夜暴富,对企业成功的评判标准也变得简单粗暴,希望在短期内获得巨额的收益。2014年的小额信贷行业已经比较混乱了,多数小微企业贷款平台都在跑马圈地。当时刚刚成立的积木时代却坚持先扎实做风控、再逐步做规模,这让它看来起来有些格格不入。

据介绍,从2014年成立至今的三年多以来,积木时代已在全国设立了35家线下营业部,累计完成放款了逾12亿元。与动辄放款年过百亿的平台相比,这样的规模并不显眼,但积木时代却认为,做金融不在于跑得多快,而在于活得多久。

慢工出细活的坚持

隶属于积木拼图集团的积木时代,不像一些明星信贷企业那样让人瞩目,它更像是个稳重又充满干劲儿的匠人,默默坚持自己的目标,持续专注在下沉市场的小微信贷领域发展。在大多数客户和同行眼中,积木时代可能是“慢公司”,甚至还可能看起来是“笨公司”,但稳定增长的业绩、高壁垒的风控,以及不断优化的人均产能都表明,积木时代绝对是令人尊敬的“好公司”。

积木时代CEO彭少新把公司目前的“慢”看成是短小而精悍。他认为先把风控基础打好了,出规模是自然而然的事。虽然这可能会让规模增长慢一些,但这一定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种厚积薄发的美好坚持。

积木时代的风控借鉴德国IPC风控技术,即全流程的风控体系,从信审链条最前端的业务人员、尽调人员,到营业部或大区层面的审贷委员会,再到后端的信审中心,每个环节都要参与到严把贷款风险的工作中。

IPC模式十分注重人员素质,因此团队建设十分重要,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和培养系统,并且还要找到与企业价值观协同的人才;另一方面,这种模式更加看重资产质量,在运营上不能操之过急,如果着急做大规模的话,并不是一个最优的选择。这也是积木时代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一直不盲目追求规模的主要原因所在。

积木时代副总裁陈超透露,一个风控人员的成长至少要半年时间,他们不仅要熟练掌握信贷审核技能,还需具备调查客户隐性负债、多头借贷、信息造假等信贷风险点的能力。可想而知,公司对风控人员的成本投入非常高,而且很重视。

在大数据风控大行其道的当下,用人来做风控,看起来很“笨”,但是彭少新却认为,在未来,以人为主的风控模式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毕竟机器是死板的,人是灵活的。有很多信息和数据机器抓不到、用不了,因为不是标准化的,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的小微企业、农户这个市场,用户本身就不依赖网络,更不用谈利用大数据做征信。”

慢是为了更高效开展业务

“正是因为我们初期够耐心,实打实地把业务和风控流程‘跑通’了,有了慢慢积累的量变过程,才能实现如今的高效审核和快速放款的质变。”陈超表示。也正是基于此,积木时代才能持续聚拢优质客户资源,并在长期的发展中保持竞争力壁垒。

看到业务和风控流程“跑通”了,2015年中下旬积木时代开始逐步提效率、增产能,给基层门店放权——单笔进件,在授权金额范围内,不必要再通报到总部,通过门店审贷委员会决定就能出决策单。彭少新介绍,一开始积木时代在给基层授权上也还是比较保守的,给单一门店的最高决策授权只有4万到6万元,那个时候进件通过率只有约10%。经过几个月的数据验证,积木时代总部发现授权不仅激发了基层团队的业务积极性,同时有更多责任在身,门店的风控做得也更加谨慎。积极的反馈让总部管理团队放开了胆子,现在积木时代多数门店已经拥有10万的授权,放款通过率已经提高到了20%~30%。

“因为基层员工更加维护自己的权限,这让他们把自身荣誉和利益与公司发展绑在了一起。分权管理的成功也让我们找到了业务和风控两者之间平衡点。”

凭借对服务流程的不断打磨,积木时代掌握了“慢”高效的奥秘。积木时代清楚地知道,绝大多数微型企业客户们最在意的就是融资周期和额度,都希望放款快,因为做小生意的特点就是资金周转效率高,如果2-3天内得不到融资,他们也许就错失了生意机会。积木时代审批周期短、放款速度快,从接洽、尽调、决策到放款,积木时代贷前周期平均可短至两天,资质很好的客户甚至当天就可以放款。50万元的最高可贷金额也可以很好地满足微型企业主对融资额度的需求。积木时代成立三年多来,已经积累和服务了上万家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尽管已经有了高效服务客户的机制,但是积木时代并不急着大局扩充门店数量,而是给自己定了一个年度小目标:据透露,积木时代今年的资产端门店将从原有的35家扩张到55家左右,目标年放款额度有望突破10亿元,旨在以更强大的实力服务更多小微客户。

关键词: 积木 奥秘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