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之殇》刷屏中产家庭朋友圈,“牛蛙战争”真是我们想要的?

正值开学季,上海退休老教授一篇名为《牛蛙之殇》的6000字长文在社区炸开,打破了开学的欢愉。长文讲的是外孙不堪中国式“牛蛙教育”的重负,患上抽动症,幼升小之际接连遭多所小学歧视,入学无门,全家愤然决定带孩子离开上海移民出走。

“牛蛙外公”炮轰幼升小事件走红,引发中产阶级对教育的反思——牛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孩子吗?

对学校而言,好孩子容易出成绩,因此各种生源大战近几年愈演愈烈。同时,学校也为家长们营造了一个竞争的环境。记者采访一位民办小学教师,她对“牛蛙”这样定义——别以为你的孩子,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考过第一,你的孩子就是“牛娃”。你的孩子,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都考第一,那才是“牛娃”。

对中产家庭而言,他们正处于教育最焦虑的环境中,学而思教育机构妖魔化盛行、素质教育成为孩子必备课程。将孩子培养成“牛蛙”成了中产家庭的无奈之选,而这些“牛蛙”正是中国学业压力最大最苦的一群孩子。

对孩子而言,家长在学习生活中喜好“越俎代庖”,他们并没有太多自主选择权。“全世界在等我飞更高,你却心疼我小小翅膀……”人气组合TFBOYS一首《不完美小孩》唱出了这代孩子的心声。所有人都在意你飞得高不高,学习成绩好不好,而他们更期待有人关心他们飞得累不累。

笔者认为,许多中国父母为使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想尽办法把孩子培养成牛娃,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让孩子能上好学校,有更好的成长和教育环境。表面上是为了孩子教育而买学区房,本质上是作为中产一族的内心,潜藏着一种害怕被时代抛弃,变成穷人的恐惧。

难怪“牛蛙外公”发出质疑,“小时候拼学校拼成绩,长大拼工作拼家庭,老了拼孩子拼出息。最后拼来拼去,没有拼出一个完整的世界,更没拼出一个完整的自己。”

牛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孩子吗?培养“牛蛙”是家长们的盲目跟风之举,还是对孩子教育的正确规划和安排?这个问题值得中产阶级反思。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