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世辉:最大的公益是实现商业文明和社会价值的双重驱动

2017年9月1日,由艺术家董学程先生联合8.1公益,鸿基金,大福堂,葡萄园私董会,艺善源文化,中国企业家创新论坛共同发起的中国创始人公益大讲堂在北京大福堂成功举行。本期主题为人本价值企业家思维。

鸿基金秘书长张雁涵,大福堂总裁杜勇霖,富华集团董事王镰,著名财经评论人石述思,创客100投资基金董事长曹健,艺善源文化创始人吴义山,艺善源文化副总臧同菊,葡萄园私董会董事长于世辉,亿储资本创始人陶朝阅,木一文化CEO马宇晨,微创众联文化传媒董事长李启原,中国创始人公益发起人林立 ,圆网基金会秘书长许瑞梅等嘉宾及各大媒体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

以下为葡萄园私董会董事长于世辉先生主题分享:

大家下午好!刚才石述思老师的发言很有感触!学习了!我刚才在听石述思老师分享的时候写下来一些文字,跟大家分享。

我做的是私人董事会,2013年从外资五百强企业出来创业,创业之前10年做的都是财税咨询和投资并购方面的工作,我做私人董事会,跨行算是特别的大,我们是服务于中国企业家这部分人群,做这件事情跟我个人经历有关。我在的这家五百强企业,应该是所谓的没有公共财务数据的无冕之王,这家公司叫玛氏,就是大家熟知的德芙巧克力。这家公司有意思是承诺一辈子不上市,这个企业做得特别好,跟其他企业有个特别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没有用制度来管理公司,而是靠五大原则,成就了一个百年的企业。在这里我学到好多关于真正如何做企业的一些深层次逻辑,比如它更注重人本,更注重社会公益的发心,玛氏说我创造一个好的产品,就是做公益。我想说未来中国能成为企业家的人,其实他就是一个真正的公益人。

说起这个话题我还想延展一下,改革开放快40年了,更多在于原始积累,在于供给满足需求的一个市场环境,很多企业家在这里耕耘,做到了中国现在成为了一个富强的国家。现在中国的经济已经快超过美国了,马上回到世界第一大国,为什么说回到呢?因为从鸦片战争前2000年,中国都是GDP世界第一,没有之一。下一步大家都会发现,我们世界所谓的贫穷已经过去了,未来世界就是两个字:富足。以前都鼓励大家去扶贫,现在可能还会有一些,但是应该十九大以后10年这个问题就会解决了。那解决完以后我们做什么,未来企业可能都在创新,而不是满足马斯洛比较低的需求,更多的是在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用刚才石老师讲的一个例子,孔子是3000学徒72贤人,基本上未来可能成为企业家的比例,我算了一下也就是2.4%,中国现在创业成功率就是2点多,很多人不理解这个基数到底怎么来的,不是说你创业就算,是你拿到投资以后,上市或者退出以后成功的比例,这个比例也就是2点几,所以是非常残酷的。未来企业,有两个很重要的面向,一个叫公益,一个叫创新,如果没有这两个基因,可能就不要再去做企业了。

刚才我们说做好企业就是做慈善,但是我这几年一直在观察公益这个行业,我发现中国人很多所谓的公益机构,其实并不太会做公益,做得也并不成功,我这么说可能会得罪很多公益人。我要说一下为什么我说他们不成功,因为他们没有真正解决他们的使命问题。比如我要去帮助一部分弱势群体,但是他如果没有把这个组织做到足够大,真正的去对这些人群做一个深层次的改变的话,我觉得这样是不成功的。未来企业家和公益家是不分家的,当你能把一个企业做好,其实你就能把公益做好,如果你能把公益做好的话,你其实一定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这是我个人的一个理解。

我们还讲到东西方文明的问题,我当时出来创业,我的发心和我的使命就是要去缔造这么一家公司,去帮助中国未来和现在在路上和已经成功的企业家,实现中国的商业文明和社会价值的双重进步,你的商业要做得好,你的公益也做得好,这就是我的发心。我非常荣幸生活在这个年代,马云讲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个最坏的年代,我希望在座的各位,能更多的去关注所谓企业家创始人的本质,去关注公益和慈善的本质,我们一起把这两个事情真正的做好,共勉。

关键词: 公益 文明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