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
半决赛顺利完成
据来自大赛组委会的消息,截至8月24日,第二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半决赛已经圆满结束。经过此前总计10天的激烈角逐,由西安、无锡、常州、湘潭、赣州5个城市承办的7个领域半决赛全部按照大赛日程顺利收兵,共有120个项目从参加半决赛的326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总决赛。
其中,技术创新类项目72个,产业化类项目48个。本次大赛的决赛将于今年9月在成都市举行,届时120个晋级项目将展开金、银、铜奖的争夺。
比赛项目覆盖军民主要应用技术领域
本届大赛参赛领域基本涵盖主要军民两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新设立的核技术应用领域共有19个项目进入半决赛。一直以来,核技术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军民两用技术领域,在民用上主要应用于核电、环保、医疗三大领域。因此在本届比赛中,核技术应用虽然是新增领域,但是吸引了总计XX个项目参赛,其中不乏来自九院、中国原子能研究院等实力强劲的参赛队伍。现场评审专家表示,希望通过大赛以及系列活动,对核技术应用的解读与展示,普及核技术知识,让人们不再“谈核色变”。
本次大赛的参赛项目基本覆盖了当前军民领域处于发展前沿、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领域,这充分证明了大赛的专业性和吸引力。通过按行业领域分区进行比赛,能够更好地促进参赛主体比拼、交流和项目的创新应用价值发现,从而更好地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协同创新发展,进一步扩大大赛的社会影响力。从参加半决赛项目所属的领域分布来看,来自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和新材料领域的项目居多,这也是当前这两个领域行业发展态势的一个缩影。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例,其中很多参赛项目在技术上既能面对我们未来战争和军事需求,同时也关注了国民经济中所需要的信息技术,充分体现了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理念。
整体技术水平跃上新台阶
除了参赛项目涉及领域更多,覆盖面更广之外,本届大赛参赛项目的整体技术水平也更高、创新性更强。参赛项目技术水平的提升,一方面显示了大赛整体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使这些项目的产业化前景更为明朗,对于提升产业层次、满足国家需求、拉动经济提升都有明显的作用。所以,在本次半决赛的评审过程中,评审专家尤为重视项目的创新与应用,即一方面关注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和成熟度,另一方面就是看项目的市场前景、发展方向和拓展空间。
在本次大赛的7个参赛领域中,都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很强竞争优势,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领先水平的项目,让评委专家眼前一亮。在核技术应用领域,由浙江选送的参赛项目由4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牵头,实现了超薄增强选择性高分子复合膜材的生产,实现了在核辐射防护服和氢能源质膜的技术和生产,为未来氢能源燃料电池汽车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国航发面向万亿级高压输电线的市场需求,将石墨烯成功应用在铝导电线上,为我国纯铝导线替换钢芯导线开辟了新的道路。而在竞争最为激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包括抗量子无线电等代表未来信息领域的前沿技术在这次比赛中都有所体现。
在本次半决赛期间,曾经在首届大赛中获得银奖的一家深圳公司,今年虽然携带更新的技术参赛,却在湘潭半决赛中失利,无缘决赛。赛后,该公司参赛项目的负责人表示:“项目失利的原因,一是对自身技术项目的评估不够到位;二是本届大赛参赛项目数量大幅增加,且整体水平较首届提高很多。”该负责人还表示将积极吸取专家在答辩过程中给予的建议和指导,加大后续研发力度,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争取能在明年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参赛项目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也给评审专家出了“难题”,以至于中航工业制造院的评审专家表示:“我觉得目前选出的项目都非常好,每个项目都具有技术开发的优势及产业拓展的优势,我建议增加评奖的名额,从而让更多的好项目入围到决赛中。”
用规则确保大赛公平、公正、科学
与首届大赛相比,本届大赛新增了军委的有关部门、财政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作为主办单位,体现了军政合办、中央与地方合办的特色。而在比赛的赛程设置和流程上也更为科学和顺畅。本届大赛设立咨询、评审、监督三个委员会,以保证大赛的公平与公正。同时,在其中行业资深评委众多,保障了最后评分环节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从而让最优秀的项目脱颖而出。
在参赛项目的选拔过程中,初赛阶段初赛不安排现场答辩,由专家对各地申报的项目进行集中评选不同。进入半决赛阶段,为了让参赛者更好地展示参赛项目的特点和优势,体现比赛的公平与公正,半决赛采用现场答辩的形式进行,并辅以技术和产品演示,并由技术、市场、投资等方面专家共同评判打分。
所有参与评审的专家,均由大赛组委会从各个行业严格遴选,选出之后组成大赛专家库,然后组委会通过计算机随机选取评审专家。比赛过程中,以抽签方式决定选手出场顺序,专家相互间不串联不引导,使得大赛更加公平、公正、公开。比赛过程中,参与评判的专家紧扣大赛宗旨,充分尊重和肯定参赛项目,站在平等的立场上,给予参赛项目建议、指导与鼓励。众多参赛团队赛后表示,名次不是关键,重要的是通过此次参赛更加认清了项目所属行业情况并得到了专家宝贵的意见与指导。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评审专家表示,大赛的组织和规则的设置给人的印象都非常好,特别是记录评审程序的增设以及更为具体、科学的评分体系,让评委在考虑分差的时候不会出现太大的离散性,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评审的公正性,才能做到优中选优,选择更好的项目入围决赛。
比赛过程中,除了对参赛项目作出评判之外,评审专家还会对一些项目存在的不足给出专业性的建议。在湘潭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半决赛评审现场,珠海某企业无人艇、某大学深水电机项目在技术水平上得到了专家认可,这些技术在军用、渔业、交通、环保、海洋科技、深海探测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价值。但是评审专家也对参赛项目中肯地提出建议,认为他们的项目只侧重某一方面、某一个点,在基础层面还缺乏系统性。同时专家比较关注的无人潜器、AUV(水下机器人)、UUV(无人水下航行器),海洋专用电子,海洋监测、海洋网络等项目没有参赛比较遗憾,希望下一届能够看到他们的身影。
紧张有序的大赛流程,评审专家的公平与责任,给参赛选手们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川某材料参赛项目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本次大赛评委非常公正,我们是第二个参赛项目,在汇报时PPT曾出现了一些异常,因为时间有限且有些紧张,十分担心我们的优秀项目不能不完整汇报,但在评委专家的鼓励下,我们顺利的完成了汇报,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重视项目的落地
本届大赛从启动之初,就非常重视比赛项目的落地。大赛组委会在比赛启动会上明确表示,举办比赛不是目的,关键就是要实现技术创新,促进军民两用优秀项目转化成生产力,为国防建设、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
在半决赛的赛程设置中,由不同的城市承办不同领域的半决赛,就是出于项目与地方对接的考虑。据半决赛承办地之一西安半决赛地方负责人表示:通过在不同地区开展比赛,有利于参赛项目与半决赛举办地进行交流与对接,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为地方宣传有关军民融合政策,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另一方面缩短了参赛项目和地区之间的距离,如果双方有意向,可以直接签约、落地。
在一个领域里,如此多的高技术创新项目集中于一地,对地方的吸引力也是不言而喻。半决赛期间,各承办城市纷纷出台相应政策和举措以鼓励参赛优秀项目的对接与落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管委会设立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每年安排3亿元资金支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管委会明确表示该基金适用于大赛落地项目的各种奖励、资助、补贴和贴息等。作为半决赛承办城市的无锡市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围绕军民融合的重点产业制定了《无锡市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关键部件及配套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目前,无锡市正在建设中的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湘潭作为本届大赛半决赛城市之一,以办赛为契机,借助大赛平台,在为期三天的赛程中先后组织了实地考察、项目对接等专项活动。3天时间里,陆续对接了10余家参赛企业,其中有4、5家达成了合作意向。由于赛程时间有限,经开区负责人表示会后将继续跟进其他参赛项目。同期,湘潭市还表态对获得大赛金、银、铜奖,且落户湘潭的企业和项目,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凡大赛落地项目均有专项资金和军民融合产业基金扶持,并由区服务中心提供全程代办的政府服务,帮助企业完成各项政务审批手续等优惠政策。
赣州市政府相关部门表示,赣州将坚持军工资源与地方资源相结合,从提供创业孵化服务和各项扶持政策入手,加速技术、资本、市场和人才等资源军民双向转化,推进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立吸引军民两用技术和项目入驻赣州的良好条件。作为大赛的参赛者,赣州本地企业表示,举办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有助于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创新发展战略,从而激发各类主体创新热情、强化军民融合意识,同时促进军民协同创新,发掘优秀军民两用技术,保障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以达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国防及军队建设的目的。
后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1月22的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国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的举办,正是落实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实际举措,促进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转化,探索军民协同创新新思路、新模式、新途径的具体行动。通过两届大赛的成功举办,关注度、参与度和影响力都在逐年提升,大赛的覆盖范围、整体技术水平、赛事的组织和流程以及比赛项目的后续发展等,都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随着军民融合战略的推进和深入,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也将成长为军地合力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伟大实践的示范工程、精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