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统筹兼顾”
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8月29日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并系统性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为此,笔者以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引起高度的重视,强化统筹兼顾力度,把落实这一基本国策的工作长期持久地坚持下去。
一是要强化全民环保意识,调动领导和群众两个积极性。要通过学习宣传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起环保意识,要将环保工作列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中,建立经济、社会、环境三位一体的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体系。要建立一系列公众参与制度,发动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各种环保社会活动,形成一种人人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社会风尚。
二是要建立环境成本核算制度,并逐步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据世界银行发表的中国环境报告测算,中国仅水、大气造成的污染,年损失即高达540亿美元,占年GDP的8%,几乎冲抵了我们的年经济增长额。因此,一定要切实改变“产品高价、资源低价、环境无价”的价格扭曲现象,加强对环境成本的核算,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加大对环保的投入。
三是要加强环保的法制建设。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环保法律体系。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某些法律的条款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一些法律条款太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如执法程序、违法标准、惩罚力度等,都不够明确或者很不具体。与立法相比,执法中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更为严重。建议加快法律实施细则的制定,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实行举报奖励制度,加强群众监督;完善人大、司法、政府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
四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污染治理机制。目前的污染治理基本上是一种计划体制性的政府行为,企业缺乏治污动力,政府缺乏治污财力。建议加大排污收费的额度(目前的排污费只有治理费用的四分之一),使之与治理费用相当,改变目前许多污水处理厂因缺乏经费而停止运行的状况。同时国家可通过政策倾斜,鼓励社会投资兴办治污产业,逐步形成污染治理社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良性运转格局。(文/破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