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办公迎来下半场,成立一年半的Workingdom如何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摘要:联合办公本质的商业逻辑就是一个挑战传统写字楼游戏规则的新生意。

2号线静安寺站出口,步行2分钟,就直接可以到办公室。这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几年前对于一位早期创业者来说,几乎是无从谈起的事情。要么,他们窝在民房中,要么挤在大学生创业园里面。而今,这个现状已经被逐步改变,Workingdom就是一个典型的存在。

2008年《纽约时报》一篇报道把联合办公的概念带到全世界,联合办公这一概念起源于美国硅谷,源自于技术开发者的创业办公的环境,开放、分享、协同,这都是极客精神的最佳表现。这个“舶来品”,巧妙地赶上双创浪潮,本质的商业逻辑就是一个挑战传统写字楼游戏规则的新生意。任何一个商业模式,一旦到了中国的环境中,就会幻化出各种新的竞争场景,各路人马一应杀入这个行业。在经历了2016年的厮杀之后,联合办公这个新领域的上半场基本上就已经有了初步的竞争格局。于此同时,鸵鸟创投媒体近日探访了2016年2月成立并且成长速度非常快的Workingdom。

据在上海非官方的统计中显示,上海地区已经有超过500家所谓的众创空间,联合办公,孵化器的主体。参差不齐,行业乱象,恶性竞争,夸大融资,几乎是这个行业在2016年的真实写照,而时间走到了2017年的年中。这个行业有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合纵连横链接价值,才能做大做强

作为联合办公行业里冲出的一匹黑马,Workingdom在上海已经有11个成熟运营的空间,体量超过50000方,服务平台上拥有超过100家服务商。前者,面积超过50000方的同业者也有一些,但是能够整合100多家服务商的联合办公的公司几乎没有。这跟创始人周克力多年的海外投资经验,以及合伙人的地产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Workingdom,其实是两个单词,是work和kingdom合体,字面最直白的意思想要传递的就是“办公的王国”。这就是这个团队的野心,办公,本身是一个相对封闭独立的空间,但是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协同和创新,也随着去中心化的创业环境逐步改变。

今年初与联合办公领域另一家空间P2达成了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接下来几年内,合作100家联合办公空间,逐渐利用各自优势,来共同服务中小企业,而前者在上海属于老牌的联合办公机构,在社区的运营上有着极强的创新能力和执行力。另外,前不久Workingdom宣布与聚焦北欧的原创家居设计品牌——“尖叫设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后者在创新空间的设计和产品上有着独到的思路和创新能力。这项合作不仅深耕了用户体验,也加速了办公领域和原创设计家具行业市场的升级与发展。

据了解,Workingdom作为一个行业的新兵,他坚持逻辑思维的独立性,不盲从,不追热点,更多的还是关注行业本体,回归初心。但Workingdom也深刻的认知,一定是强强的联合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不止于出租工位,联合办公需要全生态服务

联合办公这个概念被引进之后,从2015年底到2016年这一年时间内是发展最迅猛的,当时就有很多人就判断说,2017年将会是联合办公的一轮洗牌,而今的发展确实是超过很多人预期。

截止目前为止,上海地区优质的联合办公空间入驻率相比去年同等时候有所提升,尤其是市中心区域入驻率似乎更高。在上海的核心地段,虽然联合办公的空间拥有的场地和工位更多了,但是入驻的人数也相应增加,而且部分空间的入驻率已经达到爆满的程度,以至于要在新的地方开拓新空间。这跟很多人在这个行业发展之初的判断是大相径庭的。为啥?他们会觉得,创业者哪有那么多的钱,去租一个工位就要好几千块的办公空间。但事实上是,创业者要的是更高的生存意识,所以,他们的确需要更好的环境培养人,更好的环境来对接客户,研发产品,拓展市场。所以,现在几千块钱一个工位的事情,已经很少有人会为此而吐槽了。

而且,Workingdom也深刻的认同一个观点:联合办公到后面就是一个标准的资产形态。Workingdom拥有强大地产和金融背景,以及各方战略合作方的配合,可利用其擅长的产品标准化、成本控制、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为空间的硬件部分提供更精细化更专业化的成本结构核算,多方合作也更好地创造了有价值的链接。这样一来,对于创业者来说,至少在租赁工位这件事情上不会很纠结太多关于价格层面的问题了。

是什么吸引企业入驻这些联合办公空间?这其实也是很多人质疑这个行业发展的人会经常提及的问题,我们来看看国外联合办公的情况:

联合办公场地、社区场地、咖啡馆、艺术空间

从上图我们可以发现,79%的联合办公空间表示自己的业务已经超出了“办公”范畴,联合办公企业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等等;同时“单兵作战”而非依赖团队的联合办公企业比例正在逐渐减少,71%的联合办公场所里的入驻公司都会互相协作。互相协同这件事,在传统的办公领域,几乎是完全没有可能的。

这是联合办公必将演化的形态。其实相比起国外而言,中国的市场空间可优化程度更大, Workingdom的创始人周克力告诉我们,“Workingdom不只是提供新颖舒适的办公物理环境,还提供企业办公需要的全生态服务。联合办公的真正价值,不应只是简单地出租工位。”所谓的生态的价值,已经在Workingdom的平台上展现出来了,比如,某个区块链的技术及运营团队入驻在Workingdom旗下某一个空间之后,经常会在社区里搞很多关于区块链的讨论和交流活动,随着人流和行业人士的不断导入,这个空间逐渐吸引了区块链相关行业的创业团队入驻,然后不断孵化出更多的项目。

不止于出租工位,这就是企业入驻联合办公的核心原因。与传统商业地产相比,联合办公更灵活,也匹配了更多相应服务,就Workingdom来说:从空间选址上讲,其目前上海在运营的空间多为核心区域的核心地段,选择在办公需求最旺盛和聚集的区域布局。目前,已成功覆盖陆家嘴、人民广场、淮海路、南京西路、徐家汇等核心CBD商圈。这样的布局,在整个国内的联合创业办公的领域中,也是少见。至少,从孵化1.0的角度来说,完全不可能想象的事情,把创业办公空间开到最核心和最繁华同时意味着价格最贵的地方。

另外,我们注意到,Workingdom会经常通过社区运营团队来收集和反馈入驻企业的各种信息。Workingdom会提供服务平台,空间租户可以良好地去使用和交流,以用户的需求来打造平台与空间,双方相互促进,使整个空间产品和用户需求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这在互联网的产品运营的逻辑来讲,就是所谓的深度运营客户。能够把这样的互联网思维运营到联合办公领域,这也许就是Workingdom这个团队的独到之处了。

周克力认为,目前很多空间提出的服务都是“伪需求”,空间做的很炫、模仿硅谷的工作方式等,这些设计也许并不适合用户,是运营者的一种“自嗨”,最终的结果是将增加的成本转移到用户身上,增加负担。Workingdom做的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最大程度低地帮助用户实现“开源节流”。在保证最基本的办公需求的前提下,对于空间内一些额外的硬件设备,则尽量考虑“共享经济”模式。

另外,“开源节流”不仅满足了入驻企业的核心需求,同时也与上海市政府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相契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燕群在最近对Workingdom的一次调研参观中指出,希望Workingdom不仅要跟随市场需求充分发挥物理终端作用,同时在内容生产、资源整合等方面深耕细作,陪伴服务企业共同发展。

再者,在联合办公这个市场制胜的关键在于定位和运营。“很多人可能认为目前联合办公领域存在一个僧多粥少的问题,这就存在一个对自身所服务的用户定位的误区。我们的目标用户定位是中小微企业。”定位决定了广度,运营决定了深度。据我们了解,在上海地区的某些所谓众创空间,拼命拿地,拼命融资,拼命开新点,但是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完全忽略了,当初要做的使命是什么?

另外,我们了解到,Workingdom在运营层面的投入相比是行业中非常高的。一方面,整体的运营团队,有着行业极强的背景,这相比很多的联合办公空间,装修好了,但是运营就招募一些实习生或者没有经验的年轻人来负责运营。空间运维,也就相当于一个互联网项目一样,也要去考虑拉新留存促活这样的互联网运营逻辑。

最后,联合办公新一轮洗牌将面临“基因层面的优胜劣汰”。差异化的办公理念不仅体现在整个物理空间的装修风格和体验,更体现在运营者是否能为入驻企业提供完善高效的企业服务。“在生活中工作”,已经成为联合办公场地新的口号,这么多企业在一起办公,会产生很多、传统办公场所无法想象的贸易生态链。

2.3亿的自由职业者的市场需求,该如何布局?

经历了一个群雄并起的野蛮生长时期,联合办公的下半场正在探索一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新形式,这种新尝试也在加速着行业质变。

据预测,到2020年,有40%的劳动力都将是自由职业者,面对中小企业从业人员2.3亿的大市场,联合办公领域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就现状而言,联合办公空间不断自身优化将会为整个创投行业的迅猛发展注入更多更强大的生命力与基础支柱,独特的联合办公将会成为新业态。在互联网行业,尤其是一些最新的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兴行业领域,中国已经逐渐成为世界级的创新国度,甚至在很多方面已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包括美国、英国、以色列等国家。同样,在联合办公领域在也进行更新与发展,而类似于Workingdom等联合办公品牌通过不断合纵连横,精耕细作,提升自我品牌与价值,建立在行业内的话语权,更好地服务整个市场。

关键词: 年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