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轻松筹实行0手续费,究竟为哪般?
很多次在朋友圈捐过款,也曾有远房亲戚生病筹钱,因此一直对公益众筹保持着关注。作为一个相对新兴的行业,公益众筹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近期一则消息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作为国内公益众筹的开创品牌,轻松筹宣布针对个人大病求助项目免除手续费,已筹金额全部给付患。关于这件事,笔者有些话不表不快。
手续费的前世今生
树大招风,作为近年来发展最快也是规模最大的全民众筹平台,不但模式被后来上线的平台搬用,在宣传上也常常被捆绑和恶意抹黑,轻松筹的处境尤显艰辛。查阅其官网数据显示,目前注册用户超过1.5亿,筹款项目180多万个,作为体量如此大的公司,可以说免除手续费并不轻松。而手续费的免除,最终受益的当然还是用户,因此对于用户来说这一好消息是值得喜大普奔的。
关于手续费,笔者之前做过一定的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大的公益众筹平台都会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比如爱心筹,会扣除1%用于微信支付运营费。作为以大病救助为主要业务的公益类平台,此举是为了更好的维持平台的正常运作,毕竟这些平台是由企业在运营,想把这一模式做好,更好的为用户服务,必然要付出资金和人力上的成本,因此会收取合理的手续费,这背后的逻辑其实非常简单。在收手续费时期,轻松筹也多次公开过它的组成,其中0.6%给微信支付,此外还有公安部等身份验证通道的费用、150人客服团队在北京的工资、保险等开销,以及平台的技术研发、维护等。
就我来看,从平台角度,收取合理的手续费无可厚非。按照国际惯例,公益机构、基金会也是会收取管理费的,这是其为了高效运作慈善事业所必须付出的组织管理成本,法律规定基金会的管理费比例不能超过年支出的百分之十。只不过因为互联网众筹平台资金的公开透明,手续费明确的向大众公示后被无限放大和妖魔化了,市面上一些平台也打着0手续费的旗号,大肆宣传公益应该免费,令手续费成为相关企业挥之不去的噩梦。从传播角度看,零手续费无疑大受欢迎,但这对企业自身是巨大损耗,尤其是在平台没有其它商业模式和盈利来源时,往往会难以维系。这也忽略了大众和企业参与公益的真正意义——不是比拼如何让手续费更“好看”更受欢迎,而是如何更好地服务到受益人,真正的帮助到他们。
公益应可持续发展
在我看来,公益应该是更质朴的、更出于本心的,要更多的调动和激发大众内心本能的“善”和正能量,相反,它不是企业宣传的噱头或洗白的工具。而对于企业来讲,如何才能把公益做的更加可持续,影响更多人,我认为应该把公益与自己的商业模式结合起来,发挥企业优势做公益的同时好好发展企业,反过来反哺公益,这样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我认为轻松筹在这一点上是起到表率作用的。
这两年陆陆续续有关注轻松筹的发展,在我眼里,这是一家踏踏实实做事情的公司,或许没有什么花哨的宣传或噱头,但是一步一个脚印。近年来,除了保持对大病救助领域的稳定投入外,它也在积极的研发其他运营上相对独立又可相互引流转化的业务板块,挖掘平台用户的深度需求,构建一套能够自给自足的商业模式,为企业自身造血。考虑到用户们的实际消费需求,轻松筹研发了尝鲜预售、轻松健康、轻松互助等业务,满足他们对食品安全、健康管理、健康保障等的需要。据我了解,这类新业务的贡献率是非常高的,并且不像公益业务需要庞大的人员支撑。由此不难猜测,轻松筹免除手续费,正是因为它找到了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及通过新业务反哺公益的商业模式。
行业终将走向规范
不难看出,轻松筹实行0手续费这一举措必然会对行业形成巨大冲击。业内需要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把公益落到实处,而非通过互联网创业公司的玩法盲目烧钱补贴,并非这种玩法行不通,事实证明依靠这类玩法最终一家独大的品牌比比皆是。但“互联网公益”毕竟有别于纯粹的互联网行业,有其特殊性,在这个领域,没有什么前人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不同于被资本热捧的其它风口行业,它的“公益”属性更加凸显,在这个行业内的企业,应该抛弃浮躁,静下心来去思考如何做好良性发展,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到更多人。大浪淘沙,督促着行业内的平台摒弃噱头和恶性竞争,加强修炼自己的硬实力,提高自己的规范性和安全性,毕竟最后真正留下来的,会是那些积淀更深厚、风控更过硬、审核更严格、服务更优质、资质更完善的平台,也只有这些硬实力过关的平台,才能够更好的为用户服务,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受益。